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有强弱力度变化的演唱表现歌曲的意境。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光明。
2.通过欣赏,体会音画、音诗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并了解音乐和社会、自然、生活的密切关系(音乐来源于生活),树立人文情怀,开拓音乐视野。
3.了解音乐家维瓦尔第及其贡献,正确理解协奏曲和独奏曲的区别。
4.通过对歌曲《西风的话》的演唱形式设计(二度创作)和演唱,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2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金色的秋天”为主题,通过音乐的不同体裁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呈现出秋天多姿多彩的美丽图画和喜庆欢快的热闹场面,这都是我们似曾相识的生活情景。我们热爱多彩的生活,我们热爱金色的秋天,我们珍惜美好的时光。
第一课时特色突出优美的抒情性。
1.
歌曲《西风的话》
这是黄自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首儿童抒情歌曲,当时在青少年学生中广为传唱。歌曲表现了作者对青少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
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光明。歌曲风格委婉典雅、抒情柔美,歌词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含蓄、情景交融。词曲结合完美,富有诗情画意。歌曲为大调式,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四个乐句节奏相同,由旋律的变化和强弱力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韵味十足。
2.小提琴独奏曲《金色的秋天》
这是一首非常抒情、典雅和充满浪漫气息的小提琴独奏曲。再配上这幅让人遐想的《金秋》图画,音画结合,真是妙极了。更能使我们展开无尽的联想,唤起我们对金色秋天的美好景色的追忆,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不自不觉中把我们带进了“金色的秋天”。
3.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
秋》
这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约创作于1725年的小提琴协奏套曲《四季》的第三首乐曲。《四季》由春、夏、秋、冬四首乐曲组成。每首乐曲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乐章组成。巧妙的运用了全奏与独奏的交替,一呼一应,饶有情趣。每个乐章前附有短诗,提示全曲的意境。欣赏时让学生通过朗诵短诗,提示、引导、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更好的感受和理解乐曲的意境,把我们带到遥远的欧洲,欣赏异国他乡意大利美丽怡人的另一番秋天景象。
4.音乐常识:
协奏曲
——
是指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它和独奏曲的不同之处是,独奏曲中管弦乐队处在伴奏的地位,也可以不用伴奏,单独演奏;而协奏曲中管弦乐队必不可少,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奏,地位平等,不分主次。
音乐家维瓦尔第
——
意大利作曲家(1678
——
1741),是巴洛克音乐的杰出代表。二十岁时剃发作了神父,后来他竟长出了一头红发,被人称为“红发神父”。维瓦尔第的主要成就是确立了协奏曲的音乐体裁形式。他一生贫困,直到他死后一个世纪,他的作品才被人发现,他的音乐再度在世界乐坛上竟放异彩。
3重点难点
1.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富有强弱力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2.根据图画、短诗的提示和启迪,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音乐的意境。反之,根据感受音乐的意境,能用绘画、语言等形式表达和表现。
4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美丽的秋天?
为什么是“金色的秋天”?
为什么艺术家要赞美和歌颂“金色的秋天”呢?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喜庆的季节,是载歌载舞的季节;秋天是金色的季节。
首先让我们随着小提琴悠扬的旋律,把我们带进《金色的秋天》。
2.放录音,看绘画《金秋》,音画结合,欣赏乐曲《金色的秋天》。
让学生边看绘画边听音乐,音画结合,展开联想,感受秋的金色,秋的美丽。一起遐想,一起走进秋的世界。
3.下面我们来到遥远的欧洲,音乐家维瓦尔第的故乡,感受异国他乡意大利美丽怡人的另一番金秋景象。
4.放录音《四季
31;——
秋》
边听音乐边请学生朗诵短诗,音诗结合。在诗词的提示、引导和启发下,展开联想,感受意大利美丽的金秋景象。
第一乐章:快板,载歌载舞、喜庆丰收
第二乐章:慢板,秋天的美丽。
第三乐章:快板,秋日狩猎。
5.介绍音乐家维瓦尔第。
国籍——意大利音乐家(1678---1741)。
音乐风格流派
——
巴洛克音乐风格。
美称——“红发神父”。
贡献——确立了协奏曲的音乐体裁形式。
6.听完两首乐曲,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两首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金色的秋天》是小提琴独奏,《四季
——
秋》是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是哪国人发明的?(意大利人)
小提琴之王是谁?(帕格尼尼)
独奏曲和协奏曲的不同?
协奏曲是指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它和独奏曲的不同之处是,独奏曲中管弦乐队处在伴奏的地位,也可以不用伴奏,单独演奏;而协奏曲中管弦乐队必不可少,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奏,地位平等,不分主次。
7.阵阵西风,带来了秋的信息。请“西风”给我们讲述它的故事。
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西风的话》(老师钢琴伴奏)。
8.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速度、强弱力度变化,体验歌曲的意境。
9.
随录音或钢琴伴奏学习两遍。
气息平稳、声音自然舒展、吐字清晰圆润,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意境。
10.讨论分析歌曲的音乐表现要素。
结构
——
四个乐句,一段体。
节奏
——
四个乐句节奏相同。
速度
——
中速稍慢。
力度
——
第一乐句
稍弱(mp),第二乐句弱(p),第三乐句强(f),第四乐句渐慢渐弱。
11.用“啊”或“嗯”的无词歌形式演唱一遍。
12.师生讨论,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设计(二度创作)。
第一部分:学生朗诵(老师钢琴伴奏)。
前奏部分:“啊”或“嗯”形式演唱(第四乐句)。
歌唱部分:
第一遍:男女声对唱。第二遍:领唱
+
“啊”或“嗯”的形式演唱(伴唱),第三遍:轮唱。
结束部分:反复第四乐句,渐慢渐弱结束
13.根据演唱设计进行演唱。
14.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有金色的秋天,才会有金色的旋律。金秋是音画,我们走进了《金色的秋天》;金秋是音诗,维瓦尔第把我们带到了欧洲,领略了意大利独特的金秋景象;我们听“西风”讲述了它的动人故事。我们爱金色的秋天,我们珍惜美好的时光,我们热爱美好的生活,我们憧憬光明的未来。下节课我们学习《金色的秋天》第二部分喜庆篇。
作业安排:
我们用绘画的形式怎样表现《西风的话》呢?(下节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