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的话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学唱《西风的话》,学习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歌唱秋天的美景。?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
2.通过学唱歌曲,认识到歌曲的主旨——珍惜时间,热爱美好生活。
2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3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音乐中的一字多音及七、八度大跳。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引入秋天美景图片。
2.如果用绿色、红色、金色、白色来形容四季,哪种颜色最适合秋天?请同学们说说关于秋天的主题词:“秋收”、“秋高气爽”、“收获”、“火红的枫叶”、“沉甸甸的稻谷”、“金色”等,那么美丽的秋天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当夏天南风飘然离我们而去,阵阵西风,带来了秋天的信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西风说了
活动2【练习】学唱歌曲《西风的话》
1.初听歌曲。在听歌曲的时候请大家思考: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怎样?全曲分为几个乐句?
(平缓级进,较慢,四个)。
2.这么好听的歌曲,作曲家是谁呢?介绍作曲家黄自: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曾赴美国学习,先后在欧伯林大学音乐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钢琴。1929年归国后,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任教并兼任音乐教务主任,作品有: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爱国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著作有《和声乐》、《西洋音乐史》等。其中《思乡》、《长恨歌》、《抗敌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3.朗读歌词,仔细领会歌词,西风到底告诉我们什么?(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和对美好时光的憧憬)。这也是这首歌的主旨(中心思想)。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
4.听师范唱。同位讨论,这首歌曲节拍是多少拍?运用了什么节奏型?
5.教师简单分析歌曲:这首歌为4/4拍,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都采用了相同的节奏:X X XXXX︱X — X — ︱X X X XX X ︱X— — 0 ︱,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旋律流畅,在上下流动的级进中插入音程大跳,变化有致,力度运用细腻恰当,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由于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西风”作为第一人称“我”, “你们”代表“孩子”,唱起来倍感亲切。
6.学唱歌曲:
1) 跟琴视唱歌谱。先找出歌曲的最高音、最低音。
2) 用“啊”随琴唱旋律,并试着打节拍演唱。
3) 填词唱歌曲,电子琴伴奏。
4)接龙唱练习。
5) 二声部练习
6)集体完整演唱歌曲。我们应该怎样去演唱,来体现歌曲中的秋意呢?(注意:要字正腔圆,演唱“袄”、“高”、“蓬”、“红”等字要使声音饱满,吐字清晰。)
活动3【活动】创编
7)为歌曲加伴奏
8)边听边唱,认真体会在演唱时,哪些地方可作渐强或渐弱的处理?
9) 尝试用中等稍慢的速度演唱,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将歌曲的强弱对比表现出来,轻柔、舒展的声音演唱。
活动4【讲授】小结
这首70多年前的歌。描述的是以前孩子的生活,他们生活的贫穷,但美好。西风即秋风,拟人化的秋风看到了儿童的成长,于是想到自然界植物的成熟(荷花变莲蓬)。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但春天那繁花似锦的景色,却是再也见不到了。这就好比人从儿童长成大人,就失去了孩提时代的天真烂漫。但是没有关系,因为在失去了天真烂漫的同时,人却得到了成熟,而成熟也未尝不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所以最后两句说:“花少不愁没颜色,我把树叶都染红”,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歌词所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平和、冲淡的心态。希望同学们在课下都走出教室,亲自到大自然中感受秋的气息。祝同学们青春无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