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第25课《一双手》说课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第25课《一双手》说课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1 19:5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一双手说课人:李华云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双手》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25课,第六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着重培养学生读书动笔,进行圈点批注的习惯;本课是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普通林业工人张迎善一双手的细致刻画,塑造了一代林业工人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本文主题集中,特点鲜明,行文流畅。 二、学情分析:1、知识现状:本文是第六单元散文的第三篇,学生通过对前两篇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圈点批注的方法;第四单元的14课《小说家谈小说》也初步学习了细节描写在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上的重要作用。在本课中将进行强调。
2、学生状况:本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积累了一定文学知识。但在写人叙事上往往泛泛而谈,眉毛胡子一把抓,老师应加以具体的方法指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这篇文章,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写法圈点批注。
2.学习通过多角度细致的描写,表现主人公崇高精神境界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
2、学习抓住特征选取材料,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2.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岗、敬业”内涵,学习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
学习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表现人物的写法,体会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质。
难点:
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以及艰苦创业、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社会主义精神。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课堂上创设特定的话题情境,引发学生讨论,让学生在群体的交流中思维交互碰击,产生新思想的火花。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关键语句,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谜语导入 激发兴趣展示目标 把握方向初读课文 圈点批注品读课文 赏析写法再读课文 感悟精神迁移训练 掌握方法课后作业 实践检验教学过程五个萝卜一条根, 拼搏摔打它在先。 ——手 猜猜谜语 ?小活动 师生之间进行一次握手,然后让这位学生谈谈握老师手的感觉,再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也相互握握手,感受一下同学的手有什么特点。一 双 手姜孟之学习目标能通畅朗读课文, 圈点批注 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
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抓
住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圈点与批注常用符号勾画出文中具体写这双手的句子,并在旁白处作上批注。
1、课文从手的哪些方面写的?
2、运用了什么手法?
3、表现了手的什么特点?读书动笔
明写各种各样的手, 一双手。天下第一奇手1、简直是半截老松木;2、皮肤呈木色,纹络又粗又细,一道道黑土色;3、掌面鼓皮样硬,一只手就像一根老甘蔗;4、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5、手大无比,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6、手坚硬耐搓。通过手想像,抒发感受,赞颂其人。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一 双 手比喻比喻细节描写烘托 张迎善是具有 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表达了作者对张迎善的 之情。不畏艰辛、艰苦创业
默默无闻、乐于奉献情感体验热爱、敬仰和赞颂 在许多人眼里,近百岁的老人理应在家享清福,可是胡佩兰老人却没有这么做。在从医数十年后,1986年,70岁的胡佩兰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岗位上退休。退休后,家人朋友都劝她好好歇歇,但她仍不愿离开诊室,坚持每周坐诊6天。这一坐又是20年。长期坐诊让她患上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但由于慕名找上门问诊的病人太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 2013年,98岁的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出诊。她说:“只要能活动一天,就要为病人服务一天,国家培养了我,我要好好为人民服务。” 一生为事业鞠躬尽瘁,在社会树立起人生的丰碑 拓展延伸 青岛港桥吊队原队长许振超,是“文革”时期毕业的“老三届”。只有初中文凭的许振超不但没有下岗,反倒成了一名世界一流的“技术专家”。许振超是怎么做到的?他的秘诀就是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做到“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的精益求精,实现“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目标。他作为吊车司机,30年如一日,自学成才、苦练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模范地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工作品牌。他带领团队先后6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赞叹,将“振超精神”名扬四海。 敬业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精神,而是一种能力,一种生产力。 A、烘托;
B、抓住人物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
C、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
D、想象。写作手法材料一: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一面》?????相关链接材料二: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 《故乡》相关链接材料三: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 相关链接原稿:进来一位青年教师,长头发,戴着一幅眼镜,上身穿着一件衬衫,脖子上系着一条领带,下身穿着长裤,脚穿一双皮鞋,个子中等,圆脸,皮肤稍黑,长得有点胖。他就是我们的班主任。评析:这位同学看来确实经
过细致观察的,写了班主任
外貌的很多方面。但是,罗
列了这么多内容,像开了个
中药铺似的,面面俱到,不
能抓住人物的一二处最主要
的特征,这是外貌描写的常见病。 修改后内容:
进来一位青年教师,戴着眼镜,镜片上闪烁着五六个圈儿;讲到得意之处,圆脸上会长出两个深深的酒窝。有时,好像换了一张脸,铁青的,冒出几个筋,在颤抖,那是有人违反了纪律。他就是我们的班主任。评析:活脱脱地勾勒出一位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且严格要求的班主任了形象。用敏锐的眼观察,围绕中心写特征以《我 的人》为题,仿照本文写法,写一篇文章,要求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部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描写人物外貌,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字数不少于600字。写作练习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