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0 13:5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
2.技能目标:体会李诗意境的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独特的人生遭际,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着力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经有过经世济国的理想,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落寞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名利,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退守到个人的情感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是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的诗篇,尤其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
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锦瑟》
5.
诗中那一句话最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怀?
明确: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些情感难道追忆时才有吗?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茫然若失了。

2.什么样的“情感”让诗人茫然若失呢?
明确: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此情”与首联中的“思华年”相照应,感叹时光老去,回忆起曾经的那一段时光,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记,心生无限感慨。

3.是什么勾起作者的“思”,诗文在首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是“锦瑟”。
这里运用了“起兴”的表现手法。以“无端”来修饰锦瑟象征着诗人自己无端的人生。弹瑟必能勾起人们哀怨的情调,在思及“华年”,必然黯然神伤。诗人借此喻指弦多繁复的音节,多像是纷繁复杂的人生往事。

4.“此情可待成追忆”,作者“追忆”的又是什么呢?
明确: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里运用的四个典故:
5.
庄生晓梦迷蝴蝶
根据《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故事演化而来。指战国思想家庄周有一次梦见变成蝴蝶,醒后自思,却不知是自己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成庄周,自己都已经搞糊涂了。赏梦中之景的“我”,忽又成为梦中取悦之物,虚幻魅力。可见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茫的境界之中了。
②望帝春心托杜鹃
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
③沧海月明珠有泪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
④蓝田日暖玉生烟
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
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5.自古以来,人们对《锦瑟》所反映的主题一直众说纷纭,有爱情说、自述身世说、悼念亡妻说,还有人认为是咏物诗。同学们自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把自己的理解写在学案上。
第二课时
《马嵬》(其二)
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明确: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明确: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明确: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4)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明确: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5)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明确:对比
2.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明确: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1)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明确: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2)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3.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明确: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
明确: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4.小结上面讲内容的过程,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明确: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5.小结
对比、倒叙和讥讽都是本诗的特点,请同学们当堂诵读并背诵全诗,领会其特点。

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