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老人与海》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老人与海》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0 14:0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人与海》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与文学功绩
2.掌握内心独白对任务形象塑造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提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把握课文的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老人的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找出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硬汉”形象。
【教学难点】掌握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可能都看过曾经热播的一部战争题材的电视剧《亮剑》,那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命名为“亮剑”呢?剧中的李云龙曾经论述过什么是“亮剑”精神,简单理解就是“敢于与强大的敌人(对手)做斗争,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要满腔勇气和信心,永不放弃、永不言败,要敢于亮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100部著名文学作品之一、美国里程碑式30部文学作品之一的世界名著——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看看主人公桑提亚哥“硬汉”性格和李云龙“亮剑”精神有么相似的地方。

二、作者简介
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
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通常称他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
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橡树园镇。父亲是当地的一名著名医生,业余时间喜欢带孩子外出狩猎、运动、垂钓,以培养他们的“男子汉”兴趣和性格;而母亲则喜爱音乐和绘画,希望把海明威培养成循规蹈矩、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中的一分子。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报名入伍,因眼疾未被接受。海明威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后,去当见习记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以记者身份活跃在欧、亚战场。1941年海明威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珍珠港事件后,他甚至曾驾驶着自己的摩托艇在海上巡逻以监视敌人潜艇的活动。他还曾率领一支游击队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古巴革命后海明威回到美国。
战争始终吸引着海明威。1918年5月被授予中尉衔到了意大利前线担任救护车队司机。在战争中为抢救伤员负过伤,前后动过12次手术,取出了237块弹片。
晚年身患重病,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
三、重点字词
鲭(jīng)鲨
脊鳍( qí)
嗜(shì)杀
攮(nǎng )
榫( sǔn)头
戳(chuō )
嘎( gā )吱
吞噬(shì )
鳐(yáo )鱼
蹂躏(róu lìn ) 攥(zuàn )住
黏( nián )液
四、故事梗概
海明威因《老人与海》这篇小说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篇小说的创作素材来源于一位古巴老渔夫的亲身经历(真实故事改编)。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小说叙述的是古巴一位饱经沧桑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未捕到鱼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一个人出海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本文节选的是主要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

五、梳理情节
因为小说节选的部分比较长,共有几段?(97个自然段)
教师提示:可以根据五次与鲨鱼搏斗、两次搏斗后的心理活动、最后返港回家把全文分为八个部分。[学生从文中找,讨论交流后明确]

六、问题探究:
1.老人在什么状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进行搏斗的?
明确: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2.小说为什么要描绘鲨鱼的凶残?
明确:鲨鱼:接二连三成群结队凶残强悍
原因:对比——力量悬殊的对抗
3.老人先后几次与鲨鱼搏斗?结果如何?
明确:①用鱼叉杀死一条鲭鲨 ①失鱼叉,鱼被吃四十磅;
②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 ②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③用刀子杀死一犁头鲨 ③刀子折断;
④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 ④半个鱼身被咬烂了;
⑤用短棍劈打成群鲨鱼 ⑤大马林鱼只剩下残骸…
每次胜利都付出惨重的代价,最终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4.如何理解老人与鲨鱼的搏斗?
明确:人——自然(鲨鱼象征:不幸厄运 困境)
弱——强 (与鲨鱼斗争象征:敢于挑战,永不屈服、永不言败)

六、分析老人形象
1.待桑地亚哥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你如何看?
明确: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2.桑地亚哥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硬汉形象: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坚韧,忍着饥饿,疼痛,贫穷,竭尽全力,不屈不挠,顽强斗争。
老人是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硬汉子!正如他在文中说的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3.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除了有关老渔夫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的描写,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说中的硬汉子多是“哑巴公牛”,言语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渔夫桑地亚哥却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坚强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动的人,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从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文章主题两方面分析)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文明学习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学习了海明威笔下的具有“硬汉”性格的主人公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的故事,小说中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语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八、作业
1.从桑地亚哥身上你获得什么启发?(说话训练)
2.讲一个硬汉的故事,说说主人公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