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新版岳麓版七年级上第15课新的大一统课件2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秋季新版岳麓版七年级上第15课新的大一统课件2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0 14:5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一、强化中央集权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都城)鄙(边远地方)廪(粮仓)庾(露天谷仓)尽满,而府库余财货。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
——《史记》 丞相田蚡入朝廷奏事,往往一坐就是大半天,他所提的建议汉武帝都予以采纳,他所推荐的人有的从闲居一下子提拔到二千石俸禄的郡守……一日,田蚡入宫奏事时又开始推举官员,汉武帝突然问他:“你要任命的官吏任命完了没有?朕也想任命几个官呢。”1.田蚡的所作所为说明了什么?
2.汉武帝的突然问话反映了一种什么心态?想一想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汉书˙百官公卿表》(征和四年即公元前89年始设)司隶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
——《后汉书?百官四》 (征和四年即公元前89年始设)司隶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
——《后汉
书˙百官四》   1.司隶校尉与刺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想一想   2.汉武帝设立司隶校尉与刺史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强化了皇权
对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控制二、解决王国问题的举措 推恩令
与晁错的“削藩”建议相比,主父偃建议“推恩”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汉武帝)颁布“左官律”“附益法”,规定王国官吏为“左官”,以示歧视……汉制:每年八月祭祀宗庙,王侯皆须献黄金助祭,称为“酎金”。元鼎五年(前112年),武帝以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由,一次即夺去106名列侯的爵位。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淮南王刘安的庶长子刘不害一直无宠,其子刘建为了让父亲取代叔叔刘迁的王太子之位,派心腹赴京上书,声称自己父子察觉刘迁密谋叛乱。加之此前王府宾客雷被等人也有类似上书,汉武帝派人彻查,结果在王宫搜出了大量军备物资和伪造的朝廷文书、符节等。窘困交加之中,刘安被迫自杀。
衡山王刘赐是刘安的弟弟,家庭向来不和,长子和次子为了自免于罪而先后告发父王意图谋反,刘赐因此被迫自杀。
经过公卿大臣审理,刘安、刘赐的家属并处极刑,还牵连出参与谋反的列侯、地方官员和豪强数万人,一律处死。淮南王、衡山王的封国也被废除,分别改为九江郡、衡山郡。 颁布“左官律”“附益法”,严办酎金案,彻查淮南王、衡山王谋反案……汉武帝这些举措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想一想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长安汉长安 汉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一即位,就曾用策问的方式向当时一批很有学问的人征询治国之道。
——张传玺主编《中华文明史》西汉御用方砖上的刻字“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随着国力的强盛,汉武帝一改汉初以来的“无为而治”思想,调整治国政策,开始积极有为。 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
——张传玺主编《中华文明史》 东汉讲学图(画像砖) 韦贤(约前148—前67)是鲁国邹(今邹城东南)人。质朴好学,精通《诗》《礼》《尚书》等,号称邹鲁大儒,受朝廷礼聘为官。后升为丞相,封扶阳侯,食邑700户,卒谥“节侯”。小儿子韦玄成也因精通儒学而受到重用,累官至丞相。因此,邹县有谚语说:“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
儒家“五经”
《诗》《书》《易》《礼》《春秋》 为了大兴儒学教育,汉武帝还采纳董仲舒“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设立太学,专门研习儒家经典“五经”,并令天下郡国皆仿立学校。太学后来又称国子学、国子监,历朝历代都是全国最高学府,学生可按成绩授官。晁 错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父偃建议削夺王国土地董仲舒主张实行“推恩令”1.请把下列人物与相关史实用线条连接起来。
2.汉武帝即位后,为了削弱相权设置
了( )
A.中朝 B.刺史
C.司隶校尉 D.太学
A3.根据课文,汉武帝的大一统事业表现为哪几个方面?你有何评价?参考答案:(1)表现方面:政治上,削弱相权,加强监察制度,强化皇权和中央集权;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评价:政治上大一统,巩固并发展了秦朝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思想文化上大一统,为弘扬儒家文化奠定基础,但也破坏了诸子百家其他学说的正常发展。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