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高一必修1第一单元的现代诗歌。本文是诗人艾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作带有自传性质。这首叙事抒情长诗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描写了大堰河的悲惨命运,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以及劳苦大众的热情赞美和深切同情,对黑暗旧社会的诅咒和揭露。教学时可从鉴赏重点“情感与意象”入手,既品人,又品文。
2、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诗歌的起始单元,学生在初中时学习过简短的诗歌,对诗歌有一定了解,但停留在感知阶段。作为传统篇目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堪称经典,但是写作时代距离学生较为久远,需要教师创设阅读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缩小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减少阅读障碍,从而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学会感恩。
3、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技术准备
教学方式与手段:诵读、启发法、问题探究法相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
全诗共13节,篇幅较长,需要学生课前熟悉文本。为保证预习质量,我布置了两次预习作业:(1)第一次预习作业:大堰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以“为大堰河写传记”的形式写了一篇阅读感受,文体不限。(2)第二次预习作业: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
5、教学内容:作者介绍,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赞颂和感恩之情,学习本诗采用的抒情方法。
2、揣摩诗歌语言,分析大堰河的形象,赏析刻画人物形象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和细读文本体会诗歌真挚的情感,分析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大堰河勤劳淳朴、慈爱善良的品质及不幸遭遇,体会诗人对以大堰河为代表的劳苦大众的赞美和同情之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大堰河的形象,体会诗歌真挚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朗读;明确这首诗的抒情特点;理清本诗的抒情结构。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农民地里劳动的图片,从对自己父母的感情引出艾青对大堰河的怀念和敬爱之情。)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2.检查预习
指导预习:根据课文《预习提示》和注释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把难懂的字、词、句写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1)读音:荆棘 火钵 忸怩 叱骂 瓦菲
(2)解释词语:典押:典当。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天伦叙乐:指家庭亲人间团聚所有的欢乐。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二)研习新课
1.知人论世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因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的家里抚养。少爱美术,曾赴法国专攻美术。1932年回国,加入“左联”,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艾青转而从事诗歌创作。1933年1月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他在狱中睹雪思人,因雪神飞,回忆起幼年生活,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并一举以感人肺腑的感情和清新自然的诗风震动诗坛。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
2.读一读。
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读后要进行正音。
3.听一听。
仔细听名家朗读,评一评自己的朗读与名家的差距在哪里?
字准句清,音正腔圆,语调得体
传达出诗歌的艺术美感,读出美感。要求做到形象美、形式美、韵律美、情趣美的完美统一
(三)议一议
1.提问:全诗共13节,这首诗比较长,诗人凭借自己的激情任意挥洒,奔腾起伏,不拘一格。为了准确把握本诗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速读全诗,结合思考练习一,本诗可以划分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抒发了何种情感?它们是通过什么线索连接起来的?
第一部分(1—3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她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和痛悼。
第二部分(4—8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深切的眷恋与尊敬(感激)。。
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这4部分中有一条贯串始终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和深切怀念,时而写人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时而直面现实;时而写大堰河,时而写诗人自己。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
2.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说说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 ?
雪景—-被雪压着的坟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时的凄凉—家人的命运—雪景
现实(实)----回忆(虚)----现实(实)
3. 感悟,再次感悟诗人的情感。
读出诗歌浓浓的挚热的情感。
朗读提示:
第一部分:第1、2节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第3节,感情沉痛、悲哀,语调低沉、有力。
第二部分,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阅读时也要随之节奏多变,构成变化多端的旋律。
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四部分,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因而要节奏强烈,旋律加快。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已走向高潮,朗读时也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四)作业布置
为大堰河写了一则简短的传记。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课下大家已经预习了这首诗歌,并且为大堰河写了一篇简短的传记。现在请同学朗读一下自己创作的《大堰河传》。
两个学生朗读自己的作业,教师点评。
(二)品评鉴赏
从同学们为大堰河撰写的传记中可以看出大堰河是个任劳任怨、慈爱善良、身世悲苦的劳动妇女。她的忍辱负重、默默无闻、宽厚慈爱无不令人动容。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诗节,有感情地朗读并与大家分享你的感动。
学生选择自己感动的诗节,有感情地朗读,并分析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感动。从意象、修饰语、抒情方式等角度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感激、感恩之情,分析大堰河的形象,赏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列举部分学生赏析范例。
1、第3节诗歌。(生先朗读,然后赏析诗歌,说明感动自己的理由)
(1)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气氛?抒发了何种情感?
点拨:诗人选取了
“被雪压着草盖着的坟墓”、“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门前的长满了青苔的石椅”这些意象,全是冷色调。这些镜头营造了荒寂衰败、萧索凄凉的气氛。故居已人亡物非,破门关闭,一点点园地已被典当,几根枯草在瓦缝中瑟瑟发抖,门前石椅上长满青苔,再也不见往日温馨。营造了荒寂衰败、萧索凄凉的气氛,浸透着诗人深情的怀念、低沉的哀思。
(2)对比阅读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坟墓/你的瓦菲/你的园地/你的石椅……”,把修饰语“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门前的长了青苔”全部省去,不是更简练吗?这些修辞语有何作用?
点拨:“被雪压着的”营造了冷清的气氛,“草盖的”、“枯死的”、“一丈平方的”说明大堰河身世的悲苦,抒发对大堰河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修饰词语不可忽视。
2、第4节诗歌(生先朗读,然后赏析诗歌,说明感动自己的理由)
(1)本节诗歌选取哪些细节深深感动了你?
点拨:诗歌选取了“搭好灶火”、“拾起鸡蛋”
、“拍去炭灰”、“掐死虱子”、
“尝过熟饭”、“包扎伤口”、放“好酱碗”、“补好破衣”这些细节,表明大堰河每天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但她从不抱怨,而是默默承受。尽管劳动繁重,她仍然会在劳动之余,“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表明对“我”非常疼爱。
(2)诗人为何强调“厚大的手掌”“抚摸”?
点拨:“厚大的手掌”给人温暖之感,“抚摸”表明大堰河对“我”的关爱。
3、欣赏第7节。
我们在诗歌的第七节里看到了“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劳动肯定很艰辛,但是作者却捕捉了大堰河的一个表情“笑”——“一直含着笑”,为什么在这样艰辛的劳动下,她还能“含着笑”?
劳动虽然很艰辛(作者不是面面俱到,截取几个场景——洗衣、洗菜、做饭、喂猪等),可是大堰河一直“含着笑”,这“笑”的背后深藏着很多原因,这“笑”里饱含着和乳儿在一起的喜悦,因为她爱乳儿;这“笑”是她在劳动中获得满足的“笑”;这“笑”里也有几分无奈——为了生活,她不能哭丧着脸面对主人。—老师:我们一起把这几句“含着笑”的句子读读,感受一下。生:读…………
4、欣赏第10节
为什么大堰河在死的时候,是“含泪的去了呢”?
没有看到乳儿在身边,想念乳儿而流泪;为自己没能看到自己的梦实现而流;
为五个儿子还小,丈夫酗酒而流泪。
5、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大堰河的形象?
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
6、大堰河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感动,她是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是值得歌颂和赞美的母亲。除了大堰河令我们动容之外,本文还有哪些令你感动的地方?
生:艾青对大堰河的感恩之情、怀念之情、赞美之情。
师:这首诗歌仅仅是写给大堰河的吗?诗人仅仅是借助诗歌表达对乳母的感恩之情吗?
生:既是写给大堰河的,更是写给苦难大众的,抒发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对下层人民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对不合理的社会的愤恨。
师:艾青的诗有着特有的忧郁美。诗人的这种忧郁源自民族的苦难,体现着他深刻的忧患意识、博大的历史襟怀和浓烈的爱国真情。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不论是《.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还是《我爱这土地》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赤子情怀。
PPT展示《我爱这土地》,生齐声朗读,谈感受。
教师小结:艾青的诗昭示我们:对国家、民族深沉强烈的爱和广博的襟怀、火热的心肠,是诗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
(三)鉴赏手法
1、提问:《大堰河——我的保姆》和《沁园春·长沙》在抒情上有何异同?
明确:借景抒情。先写景,后抒情,情由景生。这种抒情方法,可以称为间接抒情法。《大堰河——我的保姆》同样是抒情诗,但是抒情的方法与《词二首》大不一样。它们的不同处:
(1)《沁园春·长沙》主要运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大堰河——我的保姆》除了运用间接抒情外,也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如诗歌的最后两段,诗人直抒胸臆,直接表达炽热的感情。
(2)《沁园春·长沙》主要是借景抒情,《大堰河——我的保姆》则主要通过叙事写人来抒情,边叙事写人,边抒发感情。
(3)《沁园春·长沙》通过想象、联想等抒情,增强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大堰河——我的保姆》用排比、对比、反复等手法抒发感情,强调了对大堰河深深热爱和对旧世界愤恨的感情。(欣赏排比、对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2、为了表现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多处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一两处来,体会这种手法的效果。
1) 大堰河家的极端贫苦的生活与自己家里的豪华生活的对比,……
2) 大堰河生前的勤奋劳作与死后的惨淡萧条的对比,……
3) 大堰河做的关于乳儿的美梦与残酷的现实的对比,……
4) 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格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对比,……
(四)小结
《大堰河——我的保姆》通过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歌颂了大堰河及像大堰河般广大的受苦受难、勤劳善良、任劳任怨的劳动妇女,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及大堰河般的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同时也控诉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六)课后作业
大堰河博大深沉的母爱让我们感动,朱自清父亲劳碌疲惫的背影令我们动容。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关爱子女的人,他们默默为我们奔波着,忙碌着,奉献着,在平凡的生活中带给我们很多感动。你在生活中感受到了怎样的亲情?收获了哪些感动?选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写一首小诗。
(七)板书设计
主要内容
诗人感情
大堰河形象
修辞手法
一、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与我的关系
怀念与痛悼
身世悲苦低微
反复
二、大堰河勤劳、善良、悲苦的一生
眷恋与感激
勤劳、善良、无私
反复、排比、对比
三、大堰河身后的悲凉和一家人的不幸
同情与控诉
命运悲惨
反复、排比
四、对大堰河的怀念和礼赞
讴歌与赞美
灵魂高尚
呼告、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