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0 21:3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和主要内容;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的文章.
21教育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新文化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21·cn·jy·com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方法】;
启发读书,问题式,讨论探究式和讲述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提问)辛亥革命后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愿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是什么 为实现这一愿望,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又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追求民主共和的同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则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以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
(二)自主学习
1、
浏览课本绿标题及正文,快速写出本课主要讲述的两个主要问题是什么?
问题:(1)
(2)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2、仔细阅读课文正文部分,能在课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新文化运动
(1
)时间______;代表____、
_____、
_____
、_____;阵地《_____》杂志;
(2)内容:提倡_______,反对________;提倡_______,反对________;
提倡_______,反对________;
提倡_______,反对________;
发展:宣传____主义,先驱是________
(3)评价:新文化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展示汇报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互评教师点评
(四)合作探究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个?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吗?
3、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阵地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4、阅读4课本四幅图片,想一想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他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5、什么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6、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吗?
7、你怎样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提示:要一分为二的分析)
(五)检测点评
1、学生总结谈收获,感想
2选择
1.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震动了二十世纪初的中华大地,它的根本目的是


A.提倡民主
B.提倡文学革命
C.提倡科学
D.反对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地点是(

A.1915年,上海
B.1915年,北京
C.1917年,北京
D.1917年,上海
3.新文
3、新文化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的口号是(

①民主
②自由
③平等
④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1cnjy.com
4.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震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了二十世纪初的中华大地,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科学”的大旗,其直接目的是


A.反对独裁专制
B.反对迷信盲从
C.反对旧道德
D.反对旧文学
5.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增加的新内容是


A.将思想运动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B.主张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
C.否定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
D.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
6、新文化运动中,率先写文章颂扬十月革命胜利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7.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有


①启发了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的真理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③新文化运动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④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
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孔子与宪法,渺不相涉者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吾今于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之事实发见。……怪诞之事实者何也?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www.21-cn-jy.com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材料2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现在我们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回答:
(1)材料1中的“怪诞之事实”发生在谁统治时期?这种“怪诞之事实”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在文化领域推行什么政策?2·1·c·n·j·y
(2)当时中国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两位先生”是指什么?其本质含义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思想文化方面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标志
2
前期指导思想
3领袖人物
4活动阵地
三、前期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四、后期发展: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性质及评价
【教后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