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那树》
1.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 )须的大头颅,刽( )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 ),切断所有的动脉( )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在夏天的太阳下 ___________(挺着 昂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
(2)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 _________(压进 碾进)灰色之下。
(3)缓缓地,路面 _________(洒上 染上)旭辉;缓缓地,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
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的开头两段写“那树”虽老但生命力依然旺盛,这些内容为后文写它被锯倒并被肢解做了铺垫,从而引发人们深入的思考。
B.“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一句以诗化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雨的真切形象和作者的独特感觉,语言精练,形象逼真,节奏感强,而又蕴含丰富。
C.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它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发展的主旨。
D.全篇不发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是本文一大特点。“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4.阅读课文1~5段,按要求回答(1)~(3)题。
(1)第2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其一进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第3段中“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一句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体现了树的什么精神品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考链接
2011年3月15日新闻资料
日前,南京市地铁三号线即将开工建设,主城区内超过600棵树要被迁移出主城,为地铁大行宫站让道。加上地铁十号线的建设在内,主城区一共要迁移1100棵树。据政府部门统计,建设地铁三号线将迁走的600棵树中,约有200棵为法国梧桐树。据了解,目前,太平北路上已经有40多棵法国梧桐被砍去枝叶,只剩主干部分,等待迁移。被南京市民视为“城市灵魂”的法国梧桐树的命运,引发了南京市民的关注和热议。
2006年年初,南京地铁二号线因建设需要,也曾迁移过一些行道树。开始迁移主城区线路沿线的行道树,这批行道树主要集中在汉中路和中山东路上,大多为种植于民国时期的法国梧桐,共迁移了190棵法国梧桐。园林部门曾向南京市民承诺,将确保80%的迁移大树都能成活。从2006年4月份开始迁移的190棵民国时期法国梧桐,部分移植在白下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的苗圃内,另一部分移植在玄武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的苗圃内。
在白下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的苗圃里,南京晨报记者朱福林数了一下,发现这批2006年搬家到这里的法国梧桐,83棵树中68棵死亡。最大一棵死亡的法国梧桐,胸围280厘米,有80年树龄。“2006年4月份移树的时候,南京市园林局的承诺是80%存活,实际情况是,80%死亡!”
读了王鼎文的《那树》,读了以上新闻材料,让我们拿起笔写下心中最真诚的声音(要求简洁地写出一句富有警示或有感召力的话)。
?
参考答案:
1.qiú ɡuì jǐnɡ mài
2.(1)挺着 (2)碾进 (3)染上
3.【解析】选C。本文由那树的命运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C项的说法与本文的主旨不符。
答案:树的“佝偻”“老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树的生长年代久远;“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树冠的繁密;“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树的坚固稳定。(任选其一即可)
4.【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作用的分析能力。从“皮层”“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可看出描写了树的外形,再抓住“坚固”和树的外形特征理解其品质。
答案:通过对树的外形描写,表现了树历经沧桑、坚固稳定、外形粗陋。
答案:体现了树坚定勇敢、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抒发了作者对树的喜爱、赞美、敬佩的感
5.(开放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拓展提高)答案示例
不破坏,不伤害。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应该爱护树木,爱护森林。
我们人类应该反省自己对大自然的伤害行为。
现在就我们应是大自然的呵护者,而非掠夺者。
守卫绿色,人人有责。
与青山绿水相伴,与蓝天白云携手
让我们心手相牵将绿色捍卫到底!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文章思路和概括主要内容。
2.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及品格。
3.通过揣摩关键语句,能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4.通过揣摩语言,能说出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并提炼出文章主旨。
2.?? 教学重点/难点
九年级的学生,对阅读现代文的方法已经掌握,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够熟练。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它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路边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板书课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1.作者介绍?
??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并了解意思。
佝偻(gōu?ló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
倒坍(tān):倒塌。
萌庇(yìn?bì):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踝骨(huái):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须(qiú):卷曲的胡子。这里指树根。
周道如砥(dǐ)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
(三)新课讲解
课件24张PPT。那树王鼎钧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文章思路和概括主要内容。
2. 揣摩关键语句,能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预习检测 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
主要的 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 作者简介:预习检测佝偻( ):
倒坍( ):
屹( )立:
汞( ):
铲( )除:
碾( )进:
戮( ):gōu lóu脊背向前弯曲。tān倒塌。yì高耸挺立。g?ng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ch?n根除,彻底消灭。ni?n把东西轧碎或压平lù杀。学习生字词
踝( )骨:
紊( )乱:
虬( )须:
刽( )子手:
周道如砥( ):huái脚腕两旁凸起的部分。w?n杂乱。qiú卷曲的胡子。文中指树根。guì斩首行刑的人。d? 原意是用来形容周朝的政治清明,平均如一。文中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自学指导(一)
内容:课文。
方法:边读边用笔给各自然段标序号,并勾画出有用信息。
时间:8分钟。
要求:自读课文,理清思路,概括主要内容。???? 目标1.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文章思路和
概括主要内容。自学检测(一)全文可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段意。
早期的大树——那树……
近期的大树——人们质疑那树
现时的大树——那树惨遭被伐
(1-5)(6-8)(9-11) 理清思路,概括主要内容
全文大致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早期的大树。
第二部分:近期的大树。
第三部分:现在的大树。
(写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大树妨碍道路发展引起议沦,使人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作者对其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提示:展现大树生命历程,各时期均有标志性语言。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1.整体把握要点归纳2.抓关键句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方法:自学、交流、展示,教师点拨
时间:10分钟。
要求:跳读课文,能说出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及品格。能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目标2. 揣摩关键语句,能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自学检测(二)1.文中的树是一棵什么样的老树,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品格,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
2.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要点归纳1.读重点段
2.抓关键词
3.明主旨句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佝偻( ) 倒坍( ) 紊乱( )
踝骨( ) 引颈受戮( ) 周道如砥( )
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发生在“那树”身上的故事。
3.文学常识填空。
《那树》体裁是 ,作者是 ,他是 (籍贯)当代作家。
gōu lóutānwěnhuáilùdǐ答案:(概括)那树屹立在路边很久,经济的发展让它成为了无用品,最终被砍伐,连根也被挖走。散文王鼎钧台湾那树王鼎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揣摩关键语句,能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通过揣摩语言,能说出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并提炼出文章主旨
自学指导(一)
内容:课文。
方法:自学、交流、展示,教师点拨
时间:15分钟。
要求:默读课文,体味作者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目标1.通过揣摩关键语句,能体味作者痛
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
悲剧色彩。?自学检测(一)1.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方法:自学、交流、展示,教师点拨
时间:15分钟。
要求:默读课文,说出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并提炼出文章主旨。目标2.通过揣摩语言,能说出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并提炼出文章主旨 。自学检测(二)一、揣摩下列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1)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这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形成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自学检测(二)一、揣摩下列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2)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的科员端详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
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
他们只发现一件事: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以上五段话,表现了人们对树的什么态度)
?
?自学检测(二)二、作者借写老树的命运,想要表达什么主题??
?大树的命运引发了他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点归纳1.读重点段
2.抓关键句
当堂训练1.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所得到的启示。答案: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自然资源逐渐减少,因此,要控制人口增长或要保护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