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件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悟范文中写作技法运用之妙。
2、掌握使文章曲折动人的六个技法。
3、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学情分析
学生写作一件事只会平铺直述,没有波澜,缺乏使文章写得曲折跌宕的技法。
3重点难点
1、感悟范文中写作技法运用之妙。
2、掌握使文章曲折动人的六个技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
我先讲一则故事。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
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
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
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
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
想想我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对,“文似看山不喜平”。
可是在我们的记叙文写作中,最大的弊病就是:平铺直叙,见头知尾,索然寡味。记叙类文章可以写得“好看”一点的方法有很多,如构思奇特、选材独特、描写细腻、感悟深刻等,其中一个重要的而且极易掌握的就是:叙事曲折。只有 情节曲折,波澜迭起,才能吸引读者。
活动2【活动】二、佳作悟法
真正的施主
我所在的山村学校,伙食糟透了,不是白菜萝卜就是萝卜白菜。于是,我经常到学校旁边的一个小村庄去买鸡蛋。
卖主是个年过花甲的老太太。她叫我说个价,我便定了5角钱一个。其实,我暗中提高了5分钱,我们家乡4角5分一个,要多少有多少。我看这老人可怜,没儿没女,只靠几只母鸡养活自己,于是每个蛋多给5分钱,并暗下决心,作为一项长期的“扶贫工程”。现在不是提倡“一帮一”齐心协力搞好扶贫吗?这老太太可怜,我就做一个小施主吧!奇怪的是老太太既不讨价,也不还价,这桩买卖就这么定了。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老太太实在可怜,便单方面又提高了5分钱。老太太坚持不肯提价,僵持了很久,她才勉强接受了。
终于有一天,我的平衡的善心被打破了。那天,我照旧去老太太那儿买蛋,正碰上一个蛋贩子跟老太太讲价。蛋贩子出6角一只的价要把蛋全收走,老太太不肯。蛋贩子说,这个价够高了,山里都是这个价。老太太说,不是因为这个价,而是这些蛋要卖给那位瘦老师。人家那么远到我们这里来教书,又那么瘦,我希望他胖起来,在这个小学里长期待下去。孩子们需要他。
我顿时懵了,原以为自己是个长年的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老太太……亮点点评 : 这篇微型小说构思巧妙,主旨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是一大亮点。这一亮点的成功源于两种“曲笔”技巧:设置悬念法和情节突转法。
活动3【讲授】三、探究学习:
(一)设一个突转
1、技法指要
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向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峰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用此方法构思情节,在结构上形成了奇峰突起、江河陡转之势。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在结尾使用了这种技巧。平时不少同学写记叙文经常用“急转法”,用得很不成功,因为“转”得极不自然,令人难以信服。其实,这种技巧使用起来特别要注意的是:看似出人意料,实则合乎情理,在“转”之前必须要用好伏笔、铺垫。
2、示例:
成绩
期中考试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
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点评:这个故事就运用了情节突转法。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前部分有意让读者觉得平淡无奇,或是通过渲染让读者产生对事物发展的趋向的误解,然后再陡然改变事物发展的趋向,使立意出人意料,让读者回味无穷。
3、练一练:
请用情节突转法为故事补写一个结尾
牛耶?鼠耶?
送礼的人都走了,牛书记像往常一样,兴奋地欣赏着礼品。
“嘿嘿,这是什么?”他怀着极大的兴趣拿起纸筒展开,啊,是一幅国画!牛书记高兴极了!因为他姓牛,而画的又是一头“孺子牛”,赞誉之意,跃然纸上。
不过,作画者似乎功底不够,把牛画得有点像鼠,突然……
续写:
参考答案:一只猫窜了出来,直扑那幅国画……
(二)设一点误会
1、铺陈误会法:就是利用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惑。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使用误会法要注意设置“误会”环节真实、自然、令人信服。
2、请看下面的例文:
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
督学到学校视察,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就问学生甲:“你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什么会倾斜23.5度呢?”学生甲惶恐地答:“不是我弄歪的。”
督学摇摇头,转问学生乙。学生乙双手一摊,说:“您也看见,我是刚刚才进来的。”督学疑惑地询问老师,老师抱歉地说:“不能怪他们,这地球仪买回来时就这样了。”督学脸色愈来愈难看。这时,校长赶紧解释:“学校经费有限,这是在地摊上买的。”教师讲评:通过铺陈误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不学无术。
3、练一练:
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
请续写: 参考答案:
“背不动就滚吧!”
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我指的是轮子。”
(三)设一点悬念
1、设置悬念法:
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种方法用若干似离题实切题的材料腾挪跌宕,一开始就制造悬念,吊人胃口。
用好悬念法,不但可以吸引读者的目光,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好奇,而且能有效地推动情节的发展。在叙述中,涉及足以引起读者期待的问题,又故意不说穿,以激发读者的猜测与渴望,这便是悬念的妙用,也是读者的兴趣所在。
2、佳作赏析:
一美元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可以,您想借多少呢?”“一美元。”“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
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
“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我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方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
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
经商斗智,善谋者胜。
3、请找出文中设置悬念的地方。
4、运用悬念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置悬念要巧妙,以引起阅读期待。
(2).要对悬念加以必要的强化,以激发阅读兴趣。
(3).消释悬念要巧妙,以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
(四)来一点对比
1、对比法:要想全面反映事物,就要涉及事物的两面,并让它们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在对照中比较,以便全面认识或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从而受到教育。
2、小小说《捎》就是运用这一方法的典型例证:
他要出国的消息不胫而走。回到家里,屋里早坐满了人。弟弟兴奋地说:“哥,给我捎台收录机!”妹妹是那么激动:“哥,给我捎一套高级化妆品!”他问丈母娘:“妈,您捎什么?”丈母娘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底下,道:“不捎别的,捎台洗衣机就行!”当他问自己的母亲要捎点儿什么时,母亲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不管咋着,把你捎回来就中!”
3、请简要分析文中是拿什么和什么作对比?这样做比平铺直述母亲的不舍好在哪?
文章起笔处看似平静,却为后面的陡转做了充分的铺垫,结尾处母亲的回答增强了文章的情感震撼力。
(五)用一点抑扬
1、抑扬交错手法:有欲扬先抑法和欲抑先扬法。运用抑扬手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这种明抑实扬、欲扬先抑的表现形式,可使作品含蓄而奔放,能让人产生柳暗花明的情致。
2、请看下面的例文:
威 胁
[俄]契诃夫
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样一个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那么我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威胁生效了。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他想着可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了。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高兴。他向朋友们说,他很幸运,因为不需要步父亲的后尘了。
“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朋友们问他。
“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诉你们……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背着马鞍走回家了。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
3、请分析:文中是运用的哪种抑扬手法?
(六)加点虚写
1、记叙文中的虚写:就是运用联想想象的表现手法,如由真实的“桥”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眼前苍老的母亲回忆起年轻时的母亲,等等。使用虚写,可以让思路拓宽、行文自由,还便于挖掘、求深求新。承担着搭建叙事框架、推动情节发展、正面塑造人物等重要功用,属于文章的主体。
2、示例: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朱自清《春》
(2)这是星期五,已到下午第三节了,我早就收拾好东西,准备老师一声令下就飞奔出去,可老师还在稳稳地讲着,真是急死人了!“同学们,把这一节的内容再巩固一下……”老师下了命令,我不情愿地看着课本,看着看着,我仿佛回到了家中,仿佛看到妈妈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厨房中传达室来阵阵菜香,也仿佛看到了爸爸在宰杀那只傲气的大公鸡,还笑呵呵的……
------《归心似箭》
3、总之,要想熟练掌握曲折技巧,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1)留心生活,用心体察,传之奇事,书之巧妙。
(2)跳出尘世,立身方外,大胆想象,突破日常局限。
(3)才之能通,必先晓术,综合运用,方显波澜。
(4)反映事物曲折,体现人物复杂,不故求离奇。
活动4【活动】四、小结:
请总结一下本节你的收获。
活动5【作业】五、布置作业:
辽宁一马姓男子拒绝赡养母亲,正月初七硬把62岁的老母拒之门外,老人一气之下服毒自杀。马氏夫妻此时不为老人去世而悲痛,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名声。说什么:“我们已经借了4000多元钱办丧事。老太太活着没有享着福,死了该让她风光风光。否则村里人该笑话我们不孝顺了。”
请以“孝顺”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文体不限。建议至少要用到本节学到的六种写法的一种。
课件30张PPT。 记叙文的曲折技法 一、情境导入:这个婆娘不是人 (举座皆惊)
九天仙女下凡尘 (喝?彩)
儿孙个个都是贼 (愤怒) 偷得寿桃献至亲 (拍手叫好)
二、探究学习——记叙文的曲折技法:
(一)设一个突转
1、技法指要情节突转法:
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向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峰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2、示例: 成绩
期中考试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
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3、注意:用此方法构思情节,在结构上形成了奇峰突起、江河陡转之势。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在结尾使用了这种技巧。平时不少同学写记叙文经常用“急转法”,用得很不成功,因为“转”得极不自然,令人难以信服。其实,这种技巧使用起来特别要注意的是:看似出人意料,实则合乎情理,在“转”之前必须要用好伏笔、铺垫。
4、合作探究: 牛耶?鼠耶?
送礼的人都走了,牛书记像往常一样,兴奋地欣赏着礼品。
“嘿嘿,这是什么?”他怀着极大的兴趣拿起纸筒展开,啊,是一幅国画!牛书记高兴极了!因为他姓牛,而画的又是一头“孺子牛”,赞誉之意,跃然纸上。
不过,作画者似乎功底不够,把牛画得有点像鼠,突然……
请续写:
一只猫窜了出来,直扑那幅国画……
记叙文的曲折技法:
(二)设一点误会
技法指要1、铺陈误会法:
就是利用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惑。
2、范文感悟 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
督学到学校视察,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就问学生甲:“你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什么会倾斜23.5度呢?” 学生甲惶恐地答:“不是我弄歪的。”
督学摇摇头,转问学生乙。学生乙双手一摊,说:“您也看见了,我是刚刚才进来的。” 督学疑惑地询问老师,老师抱歉地说:“不能怪他们,这地球仪买回来时就这样了。” 督学脸色愈来愈难看。这时,校长赶紧解释:“学校经费有限,这是在地摊上买的。” 3、注意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使用误会法要注意设置“误会”环节真实、自然、令人信服4、练一练: 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 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
请续写:
“背不动就滚吧!” 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我指的是轮子。”
记叙文的曲折技法:
(三)设一点悬念技法指要1、设置悬念法:
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这种方法用若干似离题实切题的材料腾挪跌宕,一开始就制造悬念,吊人胃口。用好悬念法,不但可以吸引读者的目光,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好奇,而且能有效地推动情节的发展。在叙述中,涉及足以引起读者期待的问题,又故意不说穿,以激发读者的猜测与渴望,这便是悬念的妙用,也是读者的兴趣所在。
2、范文感悟 一美元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
“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我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我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方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 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 经商斗智,善谋者胜。
4、运用悬念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设置悬念要巧妙,以引起阅读期待。
(2)要对悬念加以必要的强化,以激发阅读兴趣。
(3)消释悬念要巧妙,以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
记叙文的曲折技法:(四)来一点对比
技法指要1、对比法:
要想全面反映事物,就要涉及事物的两面,并让它们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在对照中比较,以便全面认识或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从而受到教育。2、范文感悟 捎
他要出国的消息不胫而走。回到家里,屋里早坐满了人。弟弟兴奋地说:“哥,给我捎台收录机!”妹妹是那么激动:“哥,给我捎一套高级化妆品!”他问丈母娘:“妈,您捎什么?”丈母娘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底下,道:“不捎别的,捎台洗衣机就行!”当他问自己的母亲要捎点儿什么时,母亲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不管咋着,把你捎回来就中!”记叙文的曲折技法:(五)用一点抑扬技法指要1、抑扬交错手法:
有欲扬先抑法和欲抑先扬法。运用抑扬手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这种明抑实扬、欲扬先抑的表现形式,可使作品含蓄而奔放,能让人产生柳暗花明的情致。范文感悟 威 胁
[俄]契诃夫
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样一个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那么我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威胁生效了。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他想着可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了。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高兴。他向朋友们说,他很幸运,因为不需要步父亲的后尘了。
“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朋友们问他。
“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诉你们……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背着马鞍走回家了。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记叙文的曲折技法:(六)加点虚写技法指要1、记叙文中的虚写:
就是用联想想象的表现手法 。如由真实的“桥”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眼前苍老的母亲回忆起年轻时的母亲,等等。
使用虚写,可以让思路拓宽、行文自由,还便于挖掘、求深求新。它承担着搭建叙事框架、推动情节发展、正面塑造人物等重要功用,属于文章的主体。范例感悟(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朱自清《春》
(2)这是星期五,已到下午第三节了,我早就收拾好东西,准备老师一声令下就飞奔出去,可老师还在稳稳地讲着,真是急死人了!“同学们,把这一节的内容再巩固一下……”老师下了命令,我不情愿地看着课本,看着看着,我仿佛回到了家中,仿佛看到妈妈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厨房中传来阵阵菜香,也仿佛看到了爸爸在宰杀那只傲气的大公鸡,还笑呵呵的……?
????????????------《归心似箭》???????????????????????????? 总之,要想熟练掌握曲折技巧,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1)留心生活,用心体察,传之奇事,书之巧妙。
(2)跳出尘世,立身方外,大胆想象,突破日常局限。
(3)才之能通,必先晓术,综合运用,方显波澜。
(4)反映事物曲折,体现人物复杂,不故求离奇。三、小结:请总结一下本节你的收获。记叙文的曲折技法: (一)设一个突转
(二)设一点误会
(三)设一点悬念
(四)来一点对比
(五)用一点抑扬
(六)加点虚写
四、布置作业: 辽宁一马姓男子拒绝赡养母亲,正月初七硬把62岁的老母拒之门外,老人一气之下服毒自杀。马氏夫妻此时不为老人去世而悲痛,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名声,说什么:“我们已经借了4000多元钱办丧事:老太太活着没有享着福;死了,该让她风光风光。否则,村里人该笑话我们不孝顺了。”
要求:请以“孝顺”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文体不限。建议至少要用到本节学到的六种曲折技法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