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记一件事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记一件事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2 20:2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记一件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习制造记叙文情节波澜的小方法。
2.
尝试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这些小方法。
2学情分析
1.进入初中大部分同学对记叙文的六要素都基本上清楚了,可是如何使事情显得精彩好看,就需要学习更多的方法了。
2.古人有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从我们同学的阅读兴趣看大家都喜欢情节波澜起伏的故事。因此写记叙时如果平铺直叙,那就好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从头看到底,读来一点意思都没有;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变成引人入胜的境界,让你笔下的事件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
3重点难点
1.读写结合,在课本资源和个人体验中获取新知。
2.调动学生的直接、间接经验,充实情节和细节,使记叙文生动可感。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前小调查
课前准备:做一个有关阅读记叙文的要求的小调查。
调查问题:如果让你听一个故事,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要求 你最不能容忍什么样的故事
回答方法指导:比如六班安泽吉的回答是“最想听到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最讨厌很假很假的故事”。
调查对象:6班、8班全体同学。

导入新课
进行课前小调查:“给你一篇记叙文,作为读者,你喜欢读到什么样的故事 ”情况反馈。从学生的期待视野或者说阅读兴趣方向,来逆推写作的要求——要写出情节的波澜。
反馈结果:
我喜欢正经的,有情节的。
——王昊天
有泪点、爆点、感动点。
——唐

新颖有趣、有悬念、主题曲折
——周崇璐
情节易懂通畅,背景不要太过复杂。
—李千愽
充满悬念、情节曲折的、感人的。
——何俊龙
让人想象出画面、身临其境的故事
——全雨佳
情节曲折、结局出人意料的。
——潘攀
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
——曹宝匀
……
课前小调查小结:古人有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从我们同学的阅读兴趣看大家五一不是喜欢情节波澜起伏的故事。因此写记叙时如果平铺直叙,那就好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从头看到底,读来一点意思都没有;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变成引人入胜的境界,让你笔下的事件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
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出情节的波澜 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要使文章能有曲折的美感,下面就请同学说说自己的小方法吧。

学情调查,课堂热身,进入新知学习情境。
教学指令设置:想一想:你知道怎样使故事情节有波澜吗 请把你所知道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好吗 (请在黑板上板书)
学生板书,教师点评总结,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活动2【讲授】写作技巧指导及方法巩固

1.回顾所学课文《背影》片段,学习第一个小技巧:设置障碍(使事情不顺利)
例文: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朱自清《背影》
总结阐释这一方法的内涵,并且联系西游记》之九九八十一难,进行形象具体的说明,使同学们感觉更加直观。
2.用刚刚同学们所写的作文《我和——的战争》中比较典型的两篇,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巩固这一技巧。
教学指令设置:请比较《我和拖延症的战争》与《我和石阶的战争》两篇作文,说
说二者在设置障碍上最大的区别。
示例范文:(见附录资源)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第一篇障碍过少,因此情节显得简单,第二篇则障碍多,情节入胜,更显得生动。
3.从他人而自身,联系自己的体验,来进一步认识重重障碍对于情节波澜的作用。
教学指令:请你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历过的,障碍重重的一件事。
4.
回顾所学课文《小巷深处》片段,学习第二个小技巧:情节突转
例文示范:
“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这么有空个个月回乡 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
——《小巷深处》
方法总结: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使读者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5.用莫泊桑的《项链》结尾来强化“情节突转”这一方法在使情节波澜起伏上的作用。
范文示例:
佛莱节太太停住了脚步:“你可是说从前买了一串钻石项链来赔偿我的那串 ”“对呀,你从前简直没有看出来,是吗 那两串东西原是完全相同的。”
佛莱节太太很受感动了,抓住了她两只手:“唉。可怜的玛蒂尔德,不过我那一串本是假的,顶多值得五百金法郎!……”
——莫泊桑《项链》
6.
用时下最热门的一位女教师的辞职信内容作为引子,使用情节突转的方法给她补充出一个句子。从而形成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鲜明对比,引人深思。
教学指令: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7.
做个小游戏既缓解学生一直紧张的情绪,又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下一个小方法:制造悬念。最后打开黄绸布,从学生的表现中总结出最后一个小技巧,让学生恍然大悟。
教学指令:1.请你猜一猜黄绸布里包的是什么 2.现在打开黄绸包请大家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
总结:在文章开头就给读者设置疑问,再进行层层铺叙,最后才给读者一个明确的答案。
8.通过赏析“世界上最优秀的微型小说”来体验情节突转的好处。
教学指令:请赏析世界上最后一个人
独自坐在屋子里,突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写出事件的波澜之训练。用具体情境来训练学生对刚刚所学方法的掌握情况。
教学指令:实战演练:
请补充完整最后一句诗
慈善家
莱尼斯·拉托维亚
他有钱,他心软
听见穷人哭声就心酸……
随手伸入口袋,
慢慢掏
……
————
活动3【练习】方法提示
五、课堂结尾:过犹不及。用另一个小调查来提醒不可过分使用刚刚学过的技巧。
教学指令:作为读者,你最不喜欢读到什么样的故事
总结得出应注意的问题:
虚假、俗套。
1.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的中心关系不大,徒使文字冗长拖沓。
2.情节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为了叙事曲折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穿凿附会,破绽百出。
活动4【作业】作业布置
六、课堂延伸:用刚刚学过的小技巧,完成小作文:我被——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