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一)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一)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2 20:40:4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一)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精美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
2、能力目标:学习对精彩语言的赏析,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3、情感目标: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极其难点
1、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积累丰富精美的语言。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角度进行自主赏析。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14-5-56)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学习《充满活力的春天》
(1)作者简介
高晓声(1928年7月8日—1999年7月6日)江苏武进市人。1957年5月,进江苏省文联创作组,专事文学创作。高晓声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和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9年7月6日因病在无锡逝世。高晓声一生热爱人民的文学事业,成绩卓著。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陈免生上城出国记》和《青天在上》脍炙人口,谱写出中国农民人性人情之美,语言乡土化、民族化,具有典范性。
《充满活力的春天》选自小说《钱包》。
(2)集体朗读选文
(3)查字典解释“星罗棋布”“正儿八经”“素净”的词义。
(4)自选角度,学习赏析
(5)小结
《充满活力的春天》是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片段,具有两个特点。
其一:抓住特征进行景物描写
从作者所写的景物来看,在时令上属于春天;在地理上属于江南。进行景物描写就要抓住江南春天的特征。选段写春天,紧扣“活力”,写江南,突出水乡。文中这样的信息如:“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平静的水”都突出了水乡。“山山水水都爱娇”“水底一群群的游鱼”昆虫“从冬眠的壳壳里冲出来”,紧扣了活力。
其二:写意与工笔相结合
写意又称白描,即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如“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寥寥几笔就勾画出鲜明生动的春天来。
工笔又称细描,即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精雕细刻的描写。如“在阳光明丽的中午……好像待命出发的潜艇队伍”这里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将水中的游鱼清晰地呈现出来。
2、学习《夏夜》
(1)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现代著名学者、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1941年写的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使之蜚声文坛。其中《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书。《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钱钟书先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夏夜》选自他的成名小说《围城》。
(2)集体朗读选文。
(3)自选角度,学习赏析。
(4)小结
其一:这段景物描写的主要特点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视线来描写环境。
段首第一句话“他靠纱窗看出去”先交代人物和观察点。观察的顺序从上到下。先写天空的星星和月亮,再写地面上的生物。写地面的景物由近到远,从近处的小虫,写到远处的蛙群、萤火。
其二:运用比喻其警有趣,语言机智风趣。
如把一梳月亮比喻成未长成的女孩子,把蛙群的叫声比做“水煮得发沸”,把萤火比做“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这些比喻都显得新鲜奇特,生动的写出了夏夜“密”和“忙”的特征。
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四个选段,尽量多的留下记忆。
第二课时(15-1-57)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学习《晚秋的原野》
(1)作者简介
叶以群(1911~1966),原名叶元灿、叶华蒂。笔名以群。安徽歙县人。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的研究工作。主要著译有:《文学的基础知识》、《文学的基本原理》、《文学问题漫论》、《英雄的故事》等。
《晚秋的原野》选自散文《渡漳河》
(2)集体朗读选文。
(3)自选角度,学习赏析。
(4)小结
选段描写了晚秋的原野生机勃勃的特点。
其一:这段景物描写的主要特点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视线来描写环境。
先仰望,写晚秋的澄清的天;再俯视,写山脚下片片的高粱。这样由上而下,纵观原野,画面开阔。
其二:运用比喻、排比,生动贴切。
碧海、微波、红水三个比喻句组成排比,虽不新鲜,但却生动贴切。
其三:“以少胜多”,通过单写高粱一种作物,就绘出晚秋的特有色彩。“丰满的穗头”是点睛之笔,“衰黄了的叶片”是反衬之笔。
2、学习《草原之冬》
(1)简介作者
玛拉沁夫(1930~
)现代蒙古族作家。辽宁省吐默特旗人。玛拉沁夫主要从事小说创作。1951年发表处女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受到文艺界的重视。1956年发表长篇小说《在茫茫的草原上》(后更名为《茫茫的草原》)。他还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春的喜歌》和《花的草原》、中篇小说《第一道曙光》、《玛拉沁夫小说散文选》等。玛拉沁夫也从事散文与电影文学创作,散文集有《远方集》,电影文学作品有《草原晨曲》、《沙漠的春天》和《祖国啊,母亲》。
《草原之冬》选自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
(2)集体朗读选文。
(3)自选角度,学习赏析。
(4)小结
第一段写草原之冬的静谧。作者特别选择了雪后草原的场景来工笔描写。先写雪花,接着写柳林、野鸭,再写圆月,顺序十分清晰。这段文字以白色为基础,再配以彩霞、土红,构成了一幅可爱绚丽的草原画面。静态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是动态的,雪花“像煽动着翅膀的白蝴蝶”;动物也在作者笔下被“人格化”,野鸭“唱着忧伤的怨歌”,圆月“从东方冒出头来”。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草原之冬的山川、草原和沙漠的共同特征——“静谧”。
第二段“静悄悄”紧承“静谧”,突出描写柳林上挂满的雪片。“花皮蛇”比喻落叶生动贴切。“最轻微的夜风,也会刮掉它们”,写出了作者对雪片的怜爱之情。
布置作业: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注意收集精彩语段,制成小卡片。
文笔精华(一)
教学重点:
赏析写景佳句。
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充满活力的春天》
选自高晓声的《钱包》。
这是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片断,有两个特点:
抓住特征进行景物描写
写春天,紧扣活力;写江南,突出水乡。
写意画与工笔画相结合
用写意画展现全景,用工笔画画出柳枝的嫩芽、芦笋的新叶、
水中的游鱼,将细微之处清晰地呈现在你眼前。

《夏夜》
选自钱钟书《围城》
这段景物描写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视线来描写环境
段首第一句话,先交代人物和观察点。
观察顺序从上到下。先写天空的星星和月亮,再写地面上的生物。
写地面的景物由近到远,从近处的小虫,写到远处的蛙群、萤火。
比喻奇警有趣,语言机智锋利。如
一梳月亮比喻未长成的女孩子
蛙群的叫声比作水煮得发沸
萤火比作夏夜的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晚秋的原野》
选自叶以群《渡漳河》〉。
先仰望,写晚秋的澄清的天;再俯视,写山脚下的片片的高粱。
由上而下,纵观原野,境界开阔。碧海、微波、红水三个比喻句组成排比,很贴切。

《草原之冬》
选自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
第一段写草原之冬的静谧。
特选雪后草原的场景来工笔描写。雪花---柳林---野鸭---圆月,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草原之冬的山川、草原和沙漠的共同特征------静谧。
第二段用静悄悄,突出描写柳林上挂满的雪片。
用“花皮蛇”比喻小路上落了一层斑斑点点的树叶,贴切而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