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 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部分班级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2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3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4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知道牧童是指的什么人?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名字叫《牧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牧童是指的什么人?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二、歌曲学习1、出示课件,仔细聆听歌曲。?2、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里都唱了什么?它的情绪是怎样的?用了什么演唱形式?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三、学唱歌曲高声部1、请同学们边看谱边听音乐,想一想: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结束句是哪个乐句的变化重复?同学们刚才说,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合唱,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谱子有几个声部?2、学唱高声部旋律(请同学们挥拍视唱高声部歌谱,注意音准和切分节奏。)。3、请同学们跟琴演唱高声部歌谱。4、请同学们填词演唱高声部第一、二、三段歌词,声音要轻巧、明亮,切分节奏的力度稍强,要唱得稍连贯一些。(教师指导:学生轻快、有弹性地读歌词。)四、学唱歌曲低声部1、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在歌曲的哪个地方加入了低声部合唱?2、音乐知识:升记号。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二乐句中出现的“#4”。多让学生练唱几遍2、#4、5这三个音。3、教师用琴带着学生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旋律。4、完整演唱低声部旋律。5、练唱低声部歌词。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把低声部旋律练熟。五、二声部合唱合唱练习:(请同学们来完整合唱这首歌曲。)(1)教师指导:教师指导低声部学生慢速演唱一遍,第二遍演唱时高声部轻声进入进行演唱。纠正学生的音准,要求二声部声音准确、和谐。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聆听,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不受另一声部干扰。音色保持统一,声部间平衡、和谐。在学生能够唱准二声部并保持和谐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活泼欢快、轻松的情绪。(2)在钢琴的伴奏下多次练唱。(3)练习结束句。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单独练习歌曲最后的三个音,练习两声部和谐,最后一个音唱一拍,所有同学要唱整齐。六、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学生讨论,分组汇报。教师指导: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是领唱、合唱、二重唱等。还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演唱,用打击乐器伴奏等。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七、课堂小结牧童这首歌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都有哪些收获?(生回答)师小结:草地上的牧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欢乐的牧童,希望你们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课件14张PPT。
牧 童
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里都唱了什么?它的情绪是怎样的?用了什么演唱形式?初步感受歌曲请同学们边看谱边听音乐,想一想: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结束句是哪个乐句的变化重复?初步感受歌曲请同学们挥拍视唱高声部歌谱,注意音准和切分节奏。学唱歌曲——高声部请同学们跟琴演唱高声部歌谱。学唱歌曲——高声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第一段歌词,声音要轻巧、明亮,切分节奏的力度稍强。学唱歌曲——高声部请同学们填词演唱高声部三段歌词。学唱歌曲——高声部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在歌曲的哪个地方加入了低声部合唱?学唱歌曲——低声部音乐知识升记号记有升记号的音要比原来的音高半音。请同学们跟琴填词演唱低声部的三段歌词,声音要轻巧、明亮,注意切分节奏。学唱歌曲——低声部请同学们来完整合唱这首歌曲。合唱歌曲请同学们分成两个声部进行合唱,注意两个声部的声音要和谐,要能表现出牧童欢快轻松的心情。合唱歌曲请同学们为歌曲加上声势动作或打击乐器伴奏,边唱边表演。合唱歌曲
牧童这首歌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都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