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在召唤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田野在召唤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1-11 21:1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田野在召唤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描绘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整首歌曲的感情体验,从力度、情绪方面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唤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认识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以及对弱起和休止节奏的正确把握与演唱。
2学情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歌曲采用大调式、4/4拍,由四个乐句构成,曲调规整对称。歌曲在2小节的伴唱下弱拍进入第一乐句,上下两乐句节奏紧凑,旋律完全相同,只是在句的结尾上稍作变化。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带切分音的节奏运用使得音乐欢快跳跃,极富有动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队郊游、旅行的儿童们在充满着春意盎然的田野中边走边唱、欢声笑语的欢乐神情。第三、第四乐句在节奏上变得较为宽松,旋律舒展,情绪热烈。两乐句的曲调运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歌曲所唱的“梯里通巴”仿佛是美丽的大自然在热情地召唤着小伙伴们“快快来吧”之意。曲中的四度跳进及旋律逐渐向上推进使音乐更为挺拔、嘹亮,形成了高潮,表现了孩子们无比欢畅愉快的心情,最后两小节在四度跳进中把音乐推向全曲的最高音“1”,情绪高涨,使全曲始终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尽情地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欢快的情绪自信自然地演唱歌曲,能够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学习歌曲,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的掌握。
2、弱起、反复记号、八分休止符的认识与把握。
3、二声部演唱的和谐、统一。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歌。
欣赏乐曲,谈话式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一段音乐,你觉得它是描写什么季节的音乐?
生:春天……
师:这首乐曲就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维瓦尔第的作品《四季》之第一乐章“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着这首乐曲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教学意图:直入主题,抓住学生的学习状态,作曲家及乐曲的介绍是为了拓展学生对意大利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拓展了解。】
活动2【导入】导入部分,感受音乐
1、出示多媒体:欣赏一组美丽的田野、优美大自然风光的图片,以《田野在召唤》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促使学生参与到美的体验中来。
【设计意图:初听歌曲,铺垫情感,多媒体图片使学生更快进入歌曲意境。】
2、复听歌曲,认知歌词。
师:欣赏完这首歌,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什么?
生:“梯里通巴”或者“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等。
师:那“梯里通巴”什么意思呢?
( “梯里通巴”就是“快来吧”、“快快来吧”的召唤声。)
教师介绍歌曲《田野在召唤》。
3、分析歌谱,认知歌曲:知识讲解,教师讲解重音记号、顿音记号、换气记号、休止符,以“找出新朋友”的游戏,请学生找出歌曲中的音乐符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要求:
(1)找一找,歌曲在演唱中前两个乐句是怎样的心情,后两个乐句又发生了怎样的情绪的变化?速度是怎样的呢?
(2)找一找,歌曲中有几处八分休止符,几个重音记号、顿音记号、换气记号?说一说,分别是哪一种,然后唱一唱。
(3)想一想,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对知识的学习以认知、感悟、体验为主,不刻意去强调其音乐知识的专业性,对重音记号、顿音记号、换气记号的学习,以对比听唱、模唱的方法来正确把握其在歌曲中的作用。】
活动3【讲授】新授教学,学唱歌曲
1、旋律分辨:
A: 4 3 | 2 6 - 5 4 | 3 5 - 4 3 | 2 3 4 5 | 4 3 3 4 5 0 |
B: 4﹒3 | 2 6 - 5﹒4 | 3 5 - 4 3 | 2 3 4 5 | 4﹒3 3 4 5 0 |
师说:这两句哪里不一样!
师说:节奏不一样,导致音乐的情绪也不一样!那请同学用li把这乐句来唱一唱。
师说:请同学听一听,老师是在哪个位置换气的? 生唱:
师说:同学们演唱的非常的棒,现在请同学认真的观察下下面这条旋律与刚唱的旋律有什么区别?听老师来范唱下!
B: 4﹒3 | 2 6 - 5﹒4 | 3 5 - 4 3 | 2 3 4 5 | 4﹒3 3 4 5 0 |
梯 里 通吧 梯 里通吧 田野 在 召 唤 我 快 快 把路 上
C: 4﹒3 | 2 6 - 5﹒4 | 3 5 - 4 3 | 20 50 50 50 | 3 - - | |
梯 里 通吧 梯 里 通吧 我将 出 发到远 方
生答:前面一样,后面不一样
师说:后面应该唱的怎么样? 生答:短、跳
师说:你分析的不错,让我们一起来带li把下面这条旋律学唱一下。
2、学唱歌曲。
(1)划分乐句。
师:我们以前对乐句有了一点认识,多数情况下,一个标点是一个乐句,但是也有不适合的时候。乐句的划分标准是:给人感觉这句话表达完了,为一乐句。
出示乐句:听一听,明确歌曲整体结构,把握两个乐句。
(2)学唱乐句
第一段情感分析后,唱两遍: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两个乐句。
第二段情绪分析后,唱两遍: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后两个乐句。
师:我们能不能将四个乐句连起来唱一唱呢?
师:真不错!同学们经过短短几分钟时间已经把歌词唱准确了,那么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得更好听呢?
——学生讨论
师:大家说得很好,应该活泼、整齐、跳跃、字正腔圆,接下来大家调整好状态有感情地演唱一遍。
【设计意图:一开始学习歌曲就要注意学生弱起乐句的正确唱法并及时纠正,启发、引导学生用圆润、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合唱练习
师:让我们静静的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听一听这首歌曲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师:丰富的和声效果,让我们更完美的感受到了自然界中和谐美妙的音响。
师:刚才我们都听出这首歌曲采用了合唱的形式。那我们也把二声部加进来,跟琴学唱低声部。
学生随录音范唱齐唱二声部。
师:我们和录音里的小朋友合作来演唱这首歌曲,我们来唱二声部。
师:我们来组成一个小合唱团,这组同学唱一声部,这组同学唱二声部,老师来给大家当指挥好吗?听听我们的合唱团表现的怎么样?
随音乐,师指挥交换声部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唱得真是好极了!我们把声部交换过来,再演唱一遍。
3、分析歌曲,情感处理。
师:歌曲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大家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这样的歌曲我们应怎么演唱呢?
——生交流: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吐字等。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说出音乐各要素(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吐字)在歌曲中的作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活泼、优美的歌声演唱,更好地表达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4、表现歌曲。
要求:分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如:领唱、齐唱、接口唱、男女生唱等。
【设计意图:歌曲活泼欢快,都采用一种演唱形式会很单调,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变换歌曲的演唱形式的方式(领唱、齐唱、接口唱、男女生唱等)来丰富歌曲的演唱,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合作,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活动4【活动】拓展部分,德育渗透
1、欣赏多媒体幻灯片《这是我们的未来吗》,图片采集水污染、沙尘暴、土地干旱、草场退化等素材,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作为背景音乐。
2、师:在我们刚刚看到的幻灯片中,我们的田野不再充满生机,我们的祖国母亲正在承受着生态的重负与创伤,我们能够为祖国母亲做些什么呢?
生:自由回答。(节约用水,随手关灯;重复使用,少用一次性制品;绿色消费,购买绿色产品;不用含磷洗衣粉;自备购物袋,拎着菜篮子买菜;选择公共交通;参加植树养护树活动;拒吃野生动物,拒用野生动物制品等)
3、师:我们每个同学都说得很好,老师啊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用我们勤劳的双手把我们的地球装扮得更加美丽,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大自然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情操得以陶冶。提高学生的素质,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追求美的目标,使学生坚信人类一定能够应付挑战,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活动5【活动】结束部分
1、结合多媒体再听歌曲,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共鸣。
2、师总结:学习了这一课后,老师希望你们如山一样的坚毅,如海一样的胸怀坦荡,似花一样健康美丽,似雄鹰一样展翅翱翔,飞向知识的海洋,音乐的星空,飞向我们美丽的田野。
3、师生再见歌,学生在歌声中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