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家儿童多快乐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侗家儿童多快乐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1-11 21:2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侗家儿童多快乐
教学设计

材:人教版第八单元第二课《侗家儿童多快乐》
教学对象:四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分析:
《侗家儿童多快乐》是一首由一个扩充性乐段构成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前四个乐句节奏较快且基本相同,表现儿童的天真活泼的性格特征,歌曲运用衬词,将歌曲的结构扩大且处理成二部合唱,并与齐唱部分形成较好的对比,最后一个乐句运用衬词扩大到五个小节,打破了乐句的规则性,使歌曲更加生动,休止符的运用也十分巧妙,较好地揭示出儿童的风趣可爱的神情。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相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好动、好奇的,思维方式偏向于形象思维,富于想象、乐于表演。因此我用乘车旅游这一情景来贯穿我的整堂课的教学。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能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游戏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在歌曲教学上,我用了听唱教学法,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我让学生在多次不同的听赏中来学唱歌曲,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享受音乐、学习音乐。
教学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练习、自主学唱、自编动作等学习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来演唱《侗家儿童多快乐》,学习二声部的演唱,并了解常用的知识与技能。
2、方法与过程目标:
方法:有效教学法 
过程:用“到侗族做客”的情景串起整个教学过程,调动多种感官关联性学习,培养各种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感受侗族风情,在学习侗族大歌中激发学生喜爱民族歌舞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能较为准确地演唱二声部演唱的基础上进行侗族歌舞的表演。
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课件、侗家风情画面、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发声练习。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在上课之前,咱们先来进行一组发声练习,你们准备好了吗?
(提醒姿势、声音)
A音阶:6
7
1
2
3
4
5
6
B音程:
67
61
62
63
64
65
66
65
64
63
62
61
67
66
C和声:6
1
3
师:同学们的声音和谐而又统一,表现得非常棒!老师也想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一下:我来随音乐跳两段不同的舞蹈,你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请看第一段:
2、随乐跳土家摆手舞和侗族罗也舞。
师:(师跳土家摆手舞)
对了,这就是土家摆手舞,我们张家界就以土家族居多,所以这段舞蹈难不倒我们。接下来请看第二段
——
(罗也舞)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吗?(学生自由回答)
到底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呢?真相马上就要揭晓,请看大屏幕!
二、介绍侗族,感受风情。
(1)欣赏侗族民俗风情
——出示课件
师(旁白):在贵州、湖南、广西的交界处,居住着一个神秘的民族,它们总人口为300万人。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鼓楼、风雨桥等特色建筑,其中鼓楼是团结和吉祥的象征。每当盛大的节日,男女老少都会穿上盛装、围成圆圈、跳起侗族罗也舞。
师:现在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了吧?(侗族)是的,去年暑假,覃老师去贵州采风,领略了贵州的民俗风情,其中侗族大歌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究竟什么是侗族大歌呢?请大家观看视频资料!
(2)欣赏侗族大歌。
师:(旁白)侗族大歌师一种无伴奏的合唱形式,一高众低,它体现了合唱艺术的最高水平。
三、走进侗寨,感受风情。
(1)对节奏歌。
1、师:了解了这么多,你们想和老师一起走进侗寨,感受他们的民俗风情吗?(想)那还等什么,让我们一起快乐出发吧!
——播放火车开了的音乐,做律动。
2、师:亲爱的同学们!从你们的动作中,我感受到了你们的快乐,现在咱们来到了侗族之旅的第一站:侗族大寨!可是想要进寨没那么容易!你看——
——出示课件小男孩:原来侗族有一个习俗,进寨要对《节奏歌》!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首先我们来看看他们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节奏,谁能试试?
3、出示X

X

X

X

A
一名学生试打,评价。
B
给标准速度,全班跟着小老师打。
C
全班齐打节奏。
4、师:我们要对什么样的节奏呢?别着急!老师已经帮你们准备好了。
出示XXX
X
XXX
X
XXX
X
A
老师示范。(边划节拍,边读节奏)
B
学生模仿。(划节拍)
C
学生独立打节奏。(拍节奏)
5、师:现在咱们就要通关了!你们有信心一次就过吗?
(有)
一、二组接龙对节奏。对通关密语:芝麻——开门!
(2)、合唱部分教学,突破难点。
——出示课件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侗族之旅的第二站:风雨桥!这次又有什么任务等着咱们呢?瞧——侗族小女孩早就在桥头等着我们呢!
——出示课件小女孩:
师:你们有信心唱好《拦门歌》吗?(有)
——播放合唱部分音乐。听歌词!
提问:1、刚才的歌声有几个声部?
(两个)
2、两个声部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
(优美、欢快)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咱们先来学习欢快的低声部。
——出示低声部歌谱
,用两种声音演唱歌谱!
A
跟琴唱谱。
B
加上歌词演唱。
C
加上动作演唱。
D
学生唱低声部,老师加进来唱高声部。(同学们唱得非常好,老师也按耐不住了,你们唱刚才的低声部,老师跟你们合作一段好吗?)
——出示高声部歌谱
A
跟琴唱谱。
B
加上歌词。
C
你能用一个优美的动作来表现这段旋律吗?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挑战合唱的最高艺术水平了!来一段无伴奏的侗族大歌!老师来指挥,左边的唱高声部,右边的唱低声部。(交换一次)
四、歌曲教学。
师:同学们的歌声实在是太美了!听——远处侗家娃娃正在唱着他们的节日歌欢迎咱们呢!让我们仔细聆听。
——初听乐曲
提问:1、你认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活泼、欢快)
2、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呢?
(二声部合唱)
(1)再听音乐,动嘴不出声,做合唱部分的身势动作。(分配声部)
(2)再听音乐,这次请同学们把动作做出来的同时加上声音来表现合唱部分。(声音有弹性)
师:合唱部分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侗家娃娃做了一个决定:他们正式邀请咱们四一班的同学和他们一起参加节日盛会!你们开心吗?(开心)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用一个声势动作来表现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
请你跟着老师随乐做一个声势动作。
请你自己用一个声势动作来表现音乐。
用“啦”来模唱旋律。
(声音有弹性)
随乐加入歌词。
(声音轻柔、唱出开心的感觉)
师:看到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带劲,蝴蝶和画眉也情不自禁
的想要加入你们了,听——
(播放结束句)
提问:老师刚才做了什么动作?(跺脚)做了几次?(两次)为什么要做呢?(四分休止符)它们分别在哪里?
再听音乐,现在请你们用跺脚来表现这两个四分休止符。
跟琴学唱歌词,指导两个四分休止符的唱法。
师:除了这两个休止符,还有其他的休止符吗?(有,八分休止符)
教师指导八分休止符的唱法,声断气连。
完整跟琴演唱后两个乐句。
4、整体演唱歌曲。
师:侗家娃娃迫不及待的要和我们的同学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曲,那让我们跟着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唱起来吧!
(注意情绪、休止符的演唱)
五、拓展延伸,合作表现歌曲。
师:这么美妙的歌声没有舞蹈怎么能行呢?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侗族之旅的第三站!在这里呢,我们就入乡随俗,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几个简单的罗也舞动作,全体起立。
1、讲解动作。
2、全班跟着音乐做动作。
3、把全班学生分成三部分,两部分唱歌曲、一部分跳罗也舞。
六、课堂小结。
师:多声部的音乐交织在一起,谱成了一首和谐、动听的歌曲,回荡在蜿蜒绵长的侗族古道上,让我们沿着这条无限延长的道路,不断挖掘我们最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