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道《快乐的泼水节》是具有傣族风格的歌曲,并能用欢快的声音、中等速度富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2、能够完整视唱歌谱,准确唱好附点八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休止符、连音线等。
3、感受傣族歌曲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以及继续学习傣族音乐的兴趣。
4、欣赏傣族的歌舞,初步熟悉傣族风情的音乐和舞蹈,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音乐表演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并能随音乐表演。
2学情分析
《快乐的泼水节》的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用了傣族民歌常用的“1、3、5”和弦的分解进行。但这种进行又与大调歌曲有所不同,曲中还时常穿插
和弦的分解进行,另外,还有一些惯用的音调,如:
等。
歌曲为单乐段结构,每乐句四小节,呈方整结构。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相似,但第三乐句的节奏与其他不同,主要是第一小节
的不同,因此,在节奏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在每一句的落音上
也正好符合“T、D、S、T”的逻辑,在配伴奏时需加注意。
这首歌曲的速度标记为“中速欢快地”,因此不可处理太快,大约为每分钟72-78拍。在节奏方面
的交替使用可能会形成教唱时的难点,需予以注意。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傣族音乐特点,并能用甜美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并能够跳几个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用歌表演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唱好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前八后十六分节奏、结束句的休止符和弱起等。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很高兴,和大家相约在这里,共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美好时光。
活动2【导入】导入新课
1、律动《金孔雀轻轻跳》(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孔雀)你们知道孔雀是怎么跳舞的吗?来,跟老师来模仿一组动作吧?(播放《金孔雀轻轻跳》)
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跳得真棒,给自己一点掌声吧?刚才我们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傣族)你知道傣族在哪儿吗?(出示:地图)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是傣族人的聚居地,那里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观光旅游。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一看呢?那就跟着老师来吧?(课件播放云南西双版纳的风光。视听结合,帮助学生对傣族音乐和歌舞的感性认识,了解傣族的风俗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西双版纳美吗?(美)
3、媒体播放“泼水节”录像片段,导入新课。(让学生深刻体会泼水节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顺利导入新课)
师: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叫傣族,傣族有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大家看到的画面就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的盛景。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个无恶不作的火魔王,经常危害百姓。有十二个美丽善良的姑娘机智地杀死了他,并砍下了他的头颅。可是火魔王的头颅滚到哪里,那里就开始着火。为了使百姓免遭灾难,姑娘们便以水泼身,轮流抱住它,直至化为灰烬。傣族人民为了纪念她们,于是在每年清明节前后十天举行泼水节。到了那一天他们载歌载舞,在铓锣和象脚鼓声中相互追逐泼水,以示祝福,气氛十分热烈。此外,节日期间还会举行赛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等传统娱乐活动。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也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歌舞节日。
感觉怎么样,是不是也想分享他们的快乐?你们听,傣族的小朋友已经唱着歌来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叫《快乐的泼水节》。
初听范唱:请认真听范唱,听了思考三个问题:歌曲唱了什么?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速度如何?(生回答)
教师有表情地范唱,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突破重难点节奏。(采用对比分析法)
听了这么欢快的歌曲,老师都忍不住想歌唱了,下面请同学们轻轻拍手为郑老师伴奏好吗?听完后告诉老师歌曲有几个乐句?有没有哪些乐句节奏比较相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样,后半句的音调不同)结束句和哪句比较相似?
谢谢同学们的掌声。
师小结:这就是音乐家创作乐曲的一种方法,音相同,节奏不同,或者节奏相同,音不同。同学们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创作歌曲哦!
(重难点节奏突破)傣族小朋友看到我们班同学这么聪明,想向我们班同学挑战,看看谁最棒。请同学们分组合作,每组一种节奏,相互协作学习,试着读一读,待会儿比赛,看看哪组最棒?再全班跟读。(要求学生要划拍子)
观察一下,这两个附点有什么不同?(强拍和弱拍中交替出现)
活动3【讲授】学唱歌曲
下面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学唱歌曲旋律。
(一)视唱歌谱
师弹琴,学生用“la”哼唱旋律
老师弹奏歌曲的旋律,同学随着琴声用“la”模唱歌曲的主旋律。注意要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
运用听唱法学生视唱第一句乐谱,老师监听(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前八后十六分节奏、)演唱得是否准确,及时纠正。附点八分音符在强拍和弱拍中交替出现。(有几个附点在强拍上?有几个附点在弱拍上?)(十六分音符音比较密集,要唱得快一些,咬字吐字要清晰)
对比一二乐句的后两个小节,节奏相同,音不同。
学习第二段歌谱,结束句。(连音线、休止符)
同学们认真听听这两句旋律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这两个音调是傣族人民惯用的音调,具有傣族音乐风格,跟着琴声唱一唱,用手画出旋律线,体会起伏、波浪感。
6、两段歌谱连起来唱一遍,记住,唱出傣族的音乐风格。
学唱歌词
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加上字宝宝一定更好听,让我们按节奏把歌词读一遍,好吗?(生读词)
2、下面请同学们跟琴试唱第一段歌词,老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注意音高、节奏的准确,咬字吐字要清晰,速度不宜太快。一字多音。演唱时情绪要欢快)
3、学唱第二段歌词(结束句的休止符可以做泼水的动作来提示傣族人民以泼水的形式表达心中美好的祝愿,泼的水越多,泼出的祝福就越多)(哎罗在弱拍唱,八分休止符可以用点头或者拍手的动作来表示。)教师可以反复示范、比较。
4、高音“他”用高位置轻声发音。
5、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师:你觉得哪句还有难度?谁来当小老师帮帮他?
处理歌曲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参加傣族的泼水节,心情会是怎样的?我们要怎样演唱来表达这种心情呢?(活泼欢快)(轻巧跳跃)
那就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这份心情吧?歌唱时注意腰挺直,肩膀放松,面带微笑,轻声高位置演唱。
2、师:介绍铓锣与象脚鼓。(视频播放)
铓锣是傣族、佤族、壮族等民族常用的打击乐器,流传于云南、广西等地区,用特制的响铜制成,锣面边低心高,演奏时左手提锣,右手击锣,音色浑厚洪亮。
象脚鼓因形状像象脚而得名,流传于云南的傣族。鼓身为木质,上端较粗,鼓面蒙羊皮,下端略细,像喇叭状,演奏时双手击鼓面,边舞边击。
随教师模仿拍击象脚鼓节奏。
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大腿当象脚鼓,用象脚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好吗?
当然也可以自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3、多种演唱方式,巩固练习。(分组接龙、男女生对唱)
活动4【练习】拓展创编
观看视频
师: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丰富多彩,有孔雀舞、象脚鼓舞、刀舞、长指甲舞、捞鱼舞以及马鹿舞、狮子舞等。其中,孔雀舞和象脚鼓舞最著名。
今天老师带来一段孔雀舞,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
学生跟随老师学跳几个傣族舞动作。
师:他们的舞蹈动作很有特色,咱们一起来学一学,好吗?
老师讲解傣族舞的基本步法、基本手型、以及“三道弯”的风格特点。
下面,我们也载歌载舞,一起来过个快乐的泼水节好吗?
集体表演、分组展示
谁跳得最好啊?我们相互评价一下?
4、师:同学们,我们今天领略了美丽的傣家风光,感受体验了傣族歌舞,过了一个欢乐的泼水节,同时老师也发现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和舞蹈才能,你们真是棒极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轻快的歌声,优美的舞姿表达对傣族的热爱之情好吗?
五、课堂小结
傣族的舞蹈非常的美,泼水节非常地热闹,相信大家学了这首歌曲后会对傣族的节日有更深地了解。如果有机会,你们也可以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的十天里去参加傣族盛大的泼水节,接受傣族人民的祝福。我国民族众多,少数民族的人们大多能歌善舞,所以在他们的节日里总是少不了歌舞,除了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还有那达慕节,白族彝族的火把节,壮族的铜鼓节,你们还知道哪些民族的节日?请同学们回去收集民族节日的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下面,让我们踏着歌声离开教室,好吗?
活动5【作业】课堂小结
傣族的舞蹈非常的美,泼水节非常地热闹,相信大家学了这首歌曲后会对傣族的节日有更深地了解。如果有机会,你们也可以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的十天里去参加傣族盛大的泼水节,接受傣族人民的祝福。我国民族众多,少数民族的人们大多能歌善舞,所以在他们的节日里总是少不了歌舞,除了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还有那达慕节,白族彝族的火把节,壮族的铜鼓节,你们还知道哪些民族的节日?请同学们回去收集民族节日的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下面,让我们踏着歌声离开教室,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