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放牧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联系音乐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编声势、吹奏来表现《草原放牧》的A部分体验乐曲的快乐情绪,通过师生互动的交流,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族乐器琵琶,能准确分辨出作品的两个部分。
2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数没有去过大草原,对于草原的景象和牧民的生活多事通过电视或者图书得来。老师可以通过一些蒙古歌曲的MTV把孩子们带进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音乐的基本要素,速速、力度、节奏、情绪等。但对于听到的内容进行联想并把联想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还有待提高。
3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生动感人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难点:
1、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及所塑音乐形象。
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体会乐曲意境。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组织
观看《我的美丽蒙古》。
刚才我们看的视频是什么地方?里面的小朋友穿的是什么民族的服装?
这个视频肯有蒙古地方特色把学生带入内蒙古的魅力情境中。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特别喜爱,比如内蒙民歌,西藏民歌等等。投其所好,从他们喜欢的做切入口。
活动2【导入】了解故事 介绍乐曲
1、多媒体出示龙梅和玉荣的图片
师: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两个新朋友玉荣和龙梅。今天我们来听一段关于她们的音乐。看图片这两个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她们是有名的草原英雄小姐妹。
使用故事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但这个小故事孩子知道的不是很多,如果有时间可以播放这个故事的动画片给学生看,更能加深学生对歌曲和故事的印象。
这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内蒙古地区发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解故事大概内容。)她们与暴风雪搏斗保护集体财产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内蒙古大草原和全国各地。这个故事曾被拍成电影,搬上舞台,写进小学课本,还谱成了乐曲。全曲一共有五个部分:①草原放牧;②与暴风雪搏斗;③在寒夜中前进;④党的关怀记心间;⑤千万朵红花遍地开。今天我们要来欣赏它的第一部分——“草原放牧”。
活动3【讲授】新授
1、初听,你能听出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吗?
2、出示实物介绍琵琶。
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是我国一种民族弹拨乐器。
琵琶的音色:穿透力强。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
3、介绍协奏曲
师:这首乐曲是一首协奏曲。那什么是协奏曲呢?
协奏曲: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这首曲子就是民族乐器琵琶与管弦乐队竟奏的。
4、欣赏乐曲片段(引子)
请听听引子的第一句类似号角般的声音是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圆号)
5、欣赏乐曲第二片段(主题一)
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去欣赏:
1)、下面欣赏第一主题,同时思考这一段旋律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绪?(轻快、活泼)刻画了什么的情景?可以从音乐的速度、节奏、旋律、等特点来感受,并大胆想象音乐表达了怎样的一个情景。同学们。
(这一主题刻画了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旋律包含舞蹈性因素及内蒙民歌中的“短调”特点.)
2)、出示节奏X
0
ㄧ
X
0
ㄧ
X
0
ㄧ
X
X
ㄧ为主题编配声势。
3)、用竖笛演奏A部分旋律。
6、欣赏乐曲的第三片段(第二主题)
1)、这段旋律与第一主题有什么不同?从速度
节奏
旋律上来分析。
2)、这一段音乐作者在表达什么情绪(第二主题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旋律吸收了内蒙民歌中抒情的“长调”风格。)
3)、模仿琵琶演奏,表现乐曲律动以及琵琶的演奏技巧
8、复听全曲:为乐曲分段
A部分:声势
B部分:模仿琵琶演奏
每一部分的欣赏都有相应的问题提出,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欣赏。问题的设计由简到难,层层递进。交给学生如何来欣赏,欣赏的方法。并达到教学目的。
活动4【活动】拓展
欣赏歌曲《草原英雄小姐妹》表感受草原小姐妹的活波可爱的形象。
活动5【讲授】课后小结
同学们,美丽的大草原不仅有着感人的故事,更有着动听的音乐。下课之后你还可以在电脑上听听其他的四个部分。音乐可以带给你惊喜,仔细去听,慢慢的感受!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