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燃烧与灭火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4 燃烧与灭火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1-13 20:39:44

文档简介

实验准备工作
材料准备:
采购一次性碗12、小蜡烛24、棉花1包、透明一次性纸杯(小)1包、
铁丝回形针24份、小石头24份、标签纸48个
碎纸24份
小火柴、小木条
湿抹布
《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记录卡
班级: 小组成员:

学习目标:验证物质燃烧的条件。
实验准备:
仪器及用品:坩埚钳或镊子、大烧杯、放大镜、盛水碗,以及一小团棉花、一小块石头、纸片、铁丝、蜡烛2个(一样大小,带棉线)、95%酒精少量、蒸馏水少量、小木条、火柴。
其他:一碗清水(燃烧物质浸灭、降温用)、一块湿抹布(备用灭火)
实验要求:
4-6人一组,共享一套实验用品;
实验仪器轻拿轻放,用品按量发放,用完不再补发;
严格按照实验内容操作,注意安全;
实验结束,清理实验桌,将固体垃圾投入垃圾桶,液体垃圾导入水池,其他可重复利用的材料整齐摆放在实验桌上。
实验1
【实验内容】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团棉花球,小石子,纸片,铁丝,置于蜡烛火焰,观察这几种物质是否可以燃烧,用“√”“×”表示。
(2)用镊子夹取石头分别蘸取95%酒精、蒸馏水,置于酒精灯火焰上,观察两种物质是否可以燃烧,可燃用“√”,不可燃烧用“×”表示。
【实验现象】(1)棉花球( );小石子( );纸片( );铁丝( )。
(2)蘸了95%酒精( );玻璃棒上蘸了蒸馏水( )。
【实验结论】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实验2
【实验内容】
分别点燃两支蜡烛a、b,竖直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蜡烛a(尽量使玻璃杯口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现象;
a. b.
【实验现象】蜡烛a ;蜡烛b 。
【实验结论】比较蜡烛在 的条件下的燃烧情况,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实验3
【实验内容】将小木条和火柴放在蜡烛火焰上加热并引燃,观察小木条和火柴从加热燃烧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现象】 燃烧所需要的时间较短;小木条和火柴燃烧所需要达到的 不同。
【实验结论】比较小木条和火柴燃烧前的预热的时间,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4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题前学生的情况:
1、已有的知识:(1)燃烧的本质;(2)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3)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2、欠缺的东西:(1)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2)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学习的困难:在探究性实验中对于变量的控制问题,如“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使用控制变量”、“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应注意哪些事项”等。
重点难点
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展示】天津港8·12图片。
师:2015年8月12日,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一家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截至9月11日下午3点,遇难者总人数升至165人,仍有8人失联。
师:那你们知道燃烧是怎么发生的吗?火的历史吗?
【投影展示】人类利用燃烧史的相关图片:①远古时代:取暖、获得熟食;②古代:冶金、烧制陶瓷、制造火药;③近代:内燃机、蒸汽机广泛的应用;④当代:飞船升空、火炬燃烧等。(让学生理解燃烧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对本节课将要讨论的话题产生较高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欲望)
师:火对于人类很重要,但也会带来灾难。
【投影展示】一些较大火灾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明白燃烧不仅会给人类带来幸福,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时很自然地联想到灭火)
师:那么,如何使可燃物燃烧起来,又如何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投影展示】课题:燃烧和灭火
活动2【活动】(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请同学分成4-6人的小组,小组从下面的学习任务中选一个完成。
①小组讨论,完成课本的表格
②实验探究下列材料是否可燃,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表见素材资源)
③实验探究有氧、无氧环境下蜡烛的燃烧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表见素材资源)
④实验探究有氧情况下,将小木条和火柴放在蜡烛火焰上加热并引燃,观察小木条和火柴从加热燃烧所需要的时间,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表见素材资源)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3【活动】(三)合作交流,内化新知
1、选①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燃烧,有的可以燃烧有的不可以燃烧。
2、选②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棉花球、纸片、蘸了95%酒精的玻璃棒可燃;小石子、铁丝、玻璃棒上蘸了蒸馏水不可燃。
师生小结: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不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不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选③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蜡烛a慢慢熄灭了,没有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蜡烛b继续保持燃烧,知道蜡烛燃烧殆尽。
师生小结: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氧气(或空气)。
4、选④的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将小木条和火柴放在蜡烛火焰上加热并引燃,小木条从加热燃烧所需要的时间比火柴要长。
师生小结: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补充微课视频:白磷燃烧实验)
课堂总结:
燃烧的条件是有可燃物、有空气、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要想燃烧得更旺,就要让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板书】燃烧的条件:
1、要有可燃物
2、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活动4【活动】(四)质疑解析,延伸目标
1、师提问: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既可呢?如果正在燃烧的雄雄大火突然被破坏了一个或几个条件,会怎么样呢?看课本图,分析他们是改变了燃烧的哪个条件让燃烧停止的。
2、学生讨论分析、汇报
3、师:通过探究分析和讨论,我们知道破坏燃烧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既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所以灭火也可以采取三种方法。
【板书】灭火原理:
1、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3、移走可燃物
活动5【练习】(五)案例讨论,应用新知
1、列举一些生活中火灾防救和逃生的例子,讨论火灾自救的方法
2、课堂闯关
1.用化学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煽风点火 釜底抽薪 杯水车薪 人要实,火要虚
2.在一个城镇的一家临时饭馆里,它的厨房用的是煤气作燃料,电线在房内乱拉,在晚上营业时,师傅不小心,把锅里加温的菜油引燃了,燃起了熊熊大火,厨房里的师傅们都立即行动起来参加灭火。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
活动6【讲授】(六)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谈感受
2、师结合板书总结,提要求。
课件15张PPT。燃烧与灭火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燃烧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燃烧?活动1液化石油气煮饭、炒菜木材、树叶蜡烛照明烧水、取暖√√√√√√×××能够燃烧的物质叫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用烧杯罩住其中一支燃烧的蜡烛,用自己的话描述发生了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熄灭的原因活动2【实验现象】【结论】 露在空气中的蜡烛一直在燃烧,而烧杯中的蜡烛火焰慢慢变小,最后熄灭了。没有氧气蜡烛就不会燃烧。燃烧需要氧气。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火柴实验活动3 把白磷放在铁片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实验现象】 上升的水蒸气把铜片加热了,白磷接触到铜片,也被烫热了,燃烧了起来。同时具备可

物氧
气温度
达到
着火点 三个燃烧条件同时具备,则发生燃烧。让木炭燃烧得更旺拓 展 要让炭炉燃烧得更旺,应该从那几个方面考虑?① 增大氧气的浓度②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 可燃物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会怎样?锅着火了,赶紧盖上盖子!盖上锅盖就能灭火?油水混合实验>>>同时具备可

物氧
气温度
达到
着火点 灭火 = 破坏燃烧的任一条件 分析 P24 图,分析人们是通过控制燃烧的哪个条件灭火?灭火的方法讨 论1、移走其他的油桶2、断开电源,盖上沙子3、使用灭火器4、用水灭火(可燃物)(氧气)(氧气)(温度) 你能将以下灭火方式分类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吗?1、“盖棉被”、“沙子”、“喷CO2”
——让氧气与可燃物隔离。
2、“吹”、‘’湿布”、 “扇”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搬走木柴”
——可以去掉可燃物。灭火——破坏燃烧的条件【情景讨论】2015年8月12日晚11时30分,天津港瑞海物流公司危化品仓库连续发生爆炸,冲天的火光让这一晚成为了无数天津市民的噩梦。事发时十公里范围内均有震感,抬头可见蘑菇云。截止目前,事故中抢险救援牺牲110人,55人遇难,8人失联,近800人受伤。事故核心区形成一个大坑,被炸毁的集装箱堆积如山,不远处仓储场数千辆全新轿车被烧毁,现场浓烟滚滚,不时传出爆炸声。事故后第三天,方圆三公里所有人被撤离,昔日繁荣忙碌的天津港恍若鬼城。事故核心区形成一个大坑,被炸毁的集装箱堆积如山,不远处仓储场数千辆全新轿车被烧毁,现场浓烟滚滚,不时传出爆炸声。事故后第三天,方圆三公里所有人被撤离,昔日繁荣忙碌的天津港恍若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