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变废为宝 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变废为宝 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1-13 19:54:20

文档简介

一、教学内容分析
粤教科技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保护环境》单元中的第三课《变废为宝》动手操作课。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数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制作一件物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把废物的东西好好利用,初步体会到变废为宝的重要性。
(2)意识到环境的保护需要靠大家从小事做起。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上这课以前已经接触过很多类似的课,学生对这类的动手操作课已经驾轻就熟,《变废为宝》动手操作课我打算放手让学生自己做。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教材继前2课时以“学生与生活环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把废弃材料进行分类及艺术创作,变废品为可用资源及美丽的装饰品之后,让学生真正体会动手的乐趣和体验废弃物都有它们潜在的利用价值。只有我们不断去发现、去利用才是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数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难点
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

六、教学过程
1、引入主题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书签,同学们看看这些书签漂亮吗?做成这些漂亮书签的纸是一种再生纸,再生纸就是以废纸做原料再加工生产出来的纸张。同学们想知道这些再生纸是怎么制造的吗?今天我们学习如何用以废纸做原料制造纸张。
2、活动一
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到:制造1吨纸的成本需要20棵树龄在20-40年的树木,而1吨废纸可以生产出800千克再生纸,相当于保存了17棵大树。
中国古代蔡伦的造纸法是:将树皮、破布、废渔网等原料捣烂成浆状物,在将浆状物平铺在细帘子上,漏去水分后,留在细帘子上的薄片纤维便成为纸张。因为他造出的纸轻盈、廉价、耐久存,为人们所欢迎。
播放视频,学习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让学生分组体验制作再生纸。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好材料与工具(废纸、糨糊、小木棒、纱网、水盆或水槽)。
2.泡纸。把废纸撕碎,放入盆中,加入清水浸泡一天(已提前准备)。
3.打浆。用小木棍搅拌盆里的废纸,将其搅成纸浆。可加入少量糨糊。
4.成型。在水盆里加些水,把纱网放入盆中,将适量纸浆轻轻倒入纱网。在水中轻轻抖动纱网,使纸浆在纱网上均匀分布。
5.晾干。取出纱网,将其靠在墙边自然晾干。待完全干透后,将纸从纱网上揭下来,即成了一张再生纸。
学生分小组完成实验:制作再生纸。老师巡视指导,各小组汇报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厉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3、活动二
网上学习:生活垃圾的再利用。
其实除了废纸可以用来造纸,其他垃圾经过处理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如垃圾堆肥法和垃圾发电法。
总结:生活垃圾种类很多,成分复杂,容易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废弃电器被送到专门公司分解处理;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希望大家为了我们地球妈妈的健康,为了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一片天地,保护环境,保卫地球。
设计意图:了解生活垃圾的再利用方法和途径。

七、教学评价设计
1.是否制造完成一张完整的再生纸?
2.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自测生活中你做了哪些垃圾分类的行为。

八、板书设计
制造再生纸
九、教学反思
学生对制造再生纸热情高,但对视频中播放的操作流程观察不够细致,容易出现失误 。通过教师指导,使学生直观了解再生纸张制造的方法和过程。再通过学生间的自评、互评,使学生主动取长补短,挖掘自己的动手能力。通过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意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了解生活垃圾的再利用方法和途径,让学生知道除了废纸可以制作再生纸以外,很多生活垃圾再进行分类以后都可以再利用。
我们国家很多资源严重缺乏,大多数人都很难意识到这一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率先示范,耐心指导,严格要求,积极评价,长期持久的坚持。




课件9张PPT。13 变废为宝 制造再生纸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书签,同学们看看这些书签漂亮吗?做成这些漂亮书签的纸是一种再生纸,再生纸就是以废纸做原料再加工生产出来的纸张。同学们想知道这些再生纸是怎么制造的吗?今天我们学习如何用以废纸做原料制造纸张。制造1吨纸的成本需要20棵树龄在20-40年的树木,而1吨废纸可以生产出800千克再生纸,相当于保存了17棵大树。
中国古代蔡伦的造纸法是:将树皮、破布、废渔网等原料捣烂成浆状物,在将浆状物平铺在细帘子上,漏去水分后,留在细帘子上的薄片纤维便成为纸张。因为他造出的纸轻盈、廉价、耐久存,为人们所欢迎。播放视频,学习再生纸的制作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好材料与工具(废纸、糨糊、小木棒、纱网、水盆或水槽)。
2.泡纸。把废纸撕碎,放入盆中,加入清水浸泡一天(已提前准备)。
3.打浆。用小木棍搅拌盆里的废纸,将其搅成纸浆。可加入少量糨糊。
4.成型。在水盆里加些水,把纱网放入盆中,将适量纸浆轻轻倒入纱网。在水中轻轻抖动纱网,使纸浆在纱网上均匀分布。
5.晾干。取出纱网,将其靠在墙边自然晾干。待完全干透后,将纸从纱网上揭下来,即成了一张再生纸。
制作再生纸。老师巡视指导,各小组汇报情况。生活垃圾的再利用。
其实除了废纸可以用来造纸,其他垃圾经过处理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如垃圾堆肥法和垃圾发电法。
生活垃圾种类很多,成分复杂,容易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废弃电器被送到专门公司分解处理;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希望大家为了我们地球妈妈的健康,为了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一片天地,保护环境,保卫地球。
13 变废为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数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制作一件物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把废物的东西好好利用,初步体会到变废为宝的重要性。
(2)意识到环境的保护需要靠大家从小事做起。
学情分析
本课教材继前2课时以“学生与生活环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把废弃材料进行分类及艺术创作,变废品为可用资源及美丽的装饰品之后,让学生真正体会动手的乐趣和体验废弃物都有它们潜在的利用价值。只有我们不断去发现、去利用才是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学生在上这课以前已经接触过很多类似的课,学生对这类的动手操作课已经驾轻就熟,《变废为宝》动手操作课我打算放手让学生自己做。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数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难点: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
教学过程
1、引入主题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书签,同学们看看这些书签漂亮吗?做成这些漂亮书签的纸是一种再生纸,再生纸就是以废纸做原料再加工生产出来的纸张。同学们想知道这些再生纸是怎么制造的吗?今天我们学习如何用以废纸做原料制造纸张。
2、活动一
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到:制造1吨纸的成本需要20棵树龄在20-40年的树木,而1吨废纸可以生产出800千克再生纸,相当于保存了17棵大树。
中国古代蔡伦的造纸法是:将树皮、破布、废渔网等原料捣烂成浆状物,在将浆状物平铺在细帘子上,漏去水分后,留在细帘子上的薄片纤维便成为纸张。因为他造出的纸轻盈、廉价、耐久存,为人们所欢迎。
播放视频,学习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让学生分组体验制作再生纸。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好材料与工具(废纸、糨糊、小木棒、纱网、水盆或水槽)。
2.泡纸。把废纸撕碎,放入盆中,加入清水浸泡一天(已提前准备)。
3.打浆。用小木棍搅拌盆里的废纸,将其搅成纸浆。可加入少量糨糊。
4.成型。在水盆里加些水,把纱网放入盆中,将适量纸浆轻轻倒入纱网。在水中轻轻抖动纱网,使纸浆在纱网上均匀分布。
5.晾干。取出纱网,将其靠在墙边自然晾干。待完全干透后,将纸从纱网上揭下来,即成了一张再生纸。
学生分小组完成实验:制作再生纸。老师巡视指导,各小组汇报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厉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3、活动二
网上学习:生活垃圾的再利用。
其实除了废纸可以用来造纸,其他垃圾经过处理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如垃圾堆肥法和垃圾发电法。
总结:生活垃圾种类很多,成分复杂,容易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废弃电器被送到专门公司分解处理;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希望大家为了我们地球妈妈的健康,为了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一片天地,保护环境,保卫地球。
设计意图:了解生活垃圾的再利用方法和途径。
教学反思
学生对制造再生纸热情高,但对视频中播放的操作流程观察不够细致,容易出现失误 。通过教师指导,使学生直观了解再生纸张制造的方法和过程。再通过学生间的自评、互评,使学生主动取长补短,挖掘自己的动手能力。通过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意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了解生活垃圾的再利用方法和途径,让学生知道除了废纸可以制作再生纸以外,很多生活垃圾再进行分类以后都可以再利用。
我们国家很多资源严重缺乏,大多数人都很难意识到这一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率先示范,耐心指导,严格要求,积极评价,长期持久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