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上北师大版2.3 跷跷板 课件+教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一年级上北师大版2.3 跷跷板 课件+教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11-11 22:15:42

文档简介

2.3 跷跷板 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孩子们知道:别总感觉自己小在低处,也许你就是那最重的一个。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之前对物体的轻重都有比较简单的认识,但对一年级的小同学来说是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孩子能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直接而准确地头判断物体的轻重,因此对于学习这节课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识经验不同,每个同学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差别。因此我会顾及到每个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跷跷板及天平的原理,学会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难点: 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跷跷板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先给你们出示一个谜语,你们猜猜它是你们平时玩的一个什么工具
一匹马儿两人骑, 这边高来那边低。
虽然马儿不会跑, 两人骑着笑嘻嘻。
等同学们猜到是跷跷板时,出示课题《跷跷板》。
(谜语的引入能让孩子们对本节课产生期待感,并滋生想要继续学下去兴趣。)
师:同学们,在跷跷板上,落下的那一端重还是抬起来的那一端重呢
生1:落下的那一端重。 (让同学们知道跷跷板的原理,才能会用跷跷板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师:好带着跷跷板的这一原理我们来看一个动画片。 要求同学们要仔细看这个动画片,因为一会儿老师会根据动画片中的情境来问大家一个问题。 (动画片的引入,加深了同学们对跷跷板的认识。)
活动2【讲授】跷跷板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书上的第一个情境图,找同学根据跷跷板的原理来告诉大家:狮子和老虎比谁重,老虎跟豹子比谁重。
生:狮子比老虎重,老虎比豹子重。
生:狮子最重,豹子最轻。
(孩子们自己能根据跷板的原理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出示第二个情境图“掂一掂” 让同学们知道,也可以用掂的方法来感知物体的轻重。 (掂,是一种常用的简单的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但它适合用在较轻便的,很容易掂出来的物体上。)
活动3【讲授】跷跷板
(三)实践操作,体验轻重
1.出示第三个情意图“称一称” 看不出来,掂不出来,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师:梨和苹果谁重呢 生:梨比苹果重。
师总结:目前来讲,可以用看、掂、称的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天平与跷跷板的原理是一致的。)
2.出示第四个情境图“圈一圈” 塑料球比铁球大, 塑料球比铁球轻。 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怎么球大的,还轻呢
师:嗯,你的问题跟机灵狗的是一样的。出示机灵狗提出的问题。 (这样问,是为了提高同学们学习的自主性。) “塑料球大,反而轻,怎么回事呢 ”
师:因为塑料球是空心的,里面装的是空气,很轻。而铁球是实心的,里面全是铁。所以塑料球虽然大,它却比铁球轻。
师:那好了,现在,老师要给你们出一道判断题: 大的物体一定重。(通过这个判断题及时地巩固了同学们容易出错的问题。)
活动4【练习】跷跷板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师:为了巩固本节内容,我们来做几个练习。 1.23页1题.
师:先找同学们读题 (在读题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理解题意的能力。) 先让同学自己在课前发的答题纸上答,然后再找同学们核对答案。
(1)生:在香蕉处划 在橘子处划√
(2)生:在苹果处划 在橘子处划√
如果有同学回答错误的,教师再给予正确的解答。 (给同学们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2. 23页2题。 此题与第一情境图的内容差不多。所以我要把同学们分组合作来完成这个时题。 (分组合作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以与1题相同的方式来做答。
3. 23页3题。 此题的关键是让同学们知道一只大鸭子与三只小鸭子一样重。让同学们自己在答题纸上答完后,再核对答案。这样那两个比较题同学们就很容易做了。 (此题让同学们初步感知等量代换的意义。)
活动5【活动】跷跷板
(五)活玩游戏,实践真知
师:刚才同学们做了几个练习题,可能有些累了,所以呢现在老师要与同学们一起来玩几个小游戏。
游戏一
1.把熊大与灰太狼放在一起,请同学们把它们俩放在跷跷板的合适位置上。
2.让同学们把暖羊羊和蹦蹦放在跷跷板中的合适位置上。
3.两个孙悟空,猪八戒,牛魔王。放在水平的跷跷板的合适位置上。 (把不同动画片中的人物放到一起,本身就是一个亮点,同学们会很感兴趣的。带着兴趣来完成此题,是很有创意的。)
游戏二 这个游戏,除了同学们在了解跷跷板原理的同时,还要对猪八戒与哪吒的兵器有所了解。 (这个游戏还要求同学们知道猪八戒的兵器是耙子,而哪吒的兵器是乾坤圈。)
游戏三 在课程开始时播放的视频中的动物从重到轻的排序中,( )排在第一位,( )排在最后一位,( )排在第三位 (此游戏充分考察了同学们的注意力。)
活动6【活动】跷跷板
(六)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知道了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生:我知道了可以通过看、掂、称这三种方式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生:我知道了用跷跷板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时,低的那一端重,高的那一端轻。 所以,同学们别总是感觉自己在低处,也许你是最重的那一个。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道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们进行德育渗透:别看低了自己。)
活动7【作业】跷跷板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回家后,比较一下你的爸爸、妈妈和你谁最重、谁最轻 (这个作业轻松,好玩,并巩固了本节所学。)(共20张PPT)
谜语
一匹马儿两人骑,
这边高来那边低。
虽然马儿不会跑,
两人骑着笑嘻嘻。
(打一同学们玩的工具)
2.3 跷跷板
说一说,谁重?谁轻?


掂一掂,谁重?谁轻?
称一称,说一说,谁重?谁轻?







通过这三种方法能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圈一圈。
大,反而轻,怎么回事?
大的物体并不一定重,小的物体并不一定轻。
大的物体一定重。( )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练一练
1.轻的画 “√” ,重的画“ ”


2.最重的画 “√” , 最轻的画“
×”。

×


3.在最重的一边画 “√”
游戏一
在跷跷板上找到各个明星合适的位置。
2.
3.
游戏二
请把重的那个人物的兵器留下。
选择题(填序号)
在课程开始时播放视频中的动物从重到轻的排序中,( )排在第一位,( )排在最后一位,( )排在第三位
A 鼹鼠 B 大象 C 斑马
B
A
C
游戏三
2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回家后,比较一下你的爸爸、妈妈和你谁最重、谁最轻?
●●●●●0











U


●●●●
000ae00000000●00000/
●●●●

。●●●●
●●

●●
●●
●●●

●●●
●●

9ge0●●●●●●●●。



5正1古元己
。单。自自自中中0中自自●中单0中中中0。●”9●99
①④⑤
88死
见名
优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