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七
学科
历史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协作教师
设计时间
授课时间
总 课 时序 数
1
授课人
学习内容
第15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24
学习
目标
1、简述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佛教传入等史实。E
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A
3、学习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及民族自豪感。y
学习重点A
张骞出使西域r
学习难点V
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通道。Y
导 学 过 程f
一、导入新课y
课件显示:葡萄、核桃、石榴、胡萝卜、黄瓜等图片,提问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汉朝的中外交流》M
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张骞出使西域”这部分内容。7
(一)课件出示自学思考题(同桌讨论):1
1、借助历史地图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i
2、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J
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什么时间?指出路线是什么?I
4、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什么时间?有何作用?F
5、西域都护何时设立?h
检查自学效果(分组进行第一轮抢答,学生相互评价)。d
(二)课件出示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h
(1)东汉时谁出使并经营西域?哪些成语与他有关?N
(2)东汉明帝为什么派他去?他取得了什么成果?n
检查自学效果(进行第二轮抢答)g
课件播放影视资料《丝绸之路》片断。引出第二部分“丝绸之路”。=
三、学生借助历史地图自学、讨论后解决下题问题。=
1、在图上准确指出“丝绸之路”的路线。
2、为什么把这条商路称为“丝绸之路”。
3、“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有何作用?
学生自学后,进行第三轮抢答,师生互动讨论上述问题。
二次备课
9338946
孟匠中学课堂导学设计导 学 过 程
课件显示: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古波斯)——西亚——大秦(古罗马)
作用:1、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2、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课件播放影视资料《佛教东传》片段,引出第三部分“佛教东传”。9338946
四、学生自主学习“佛教东传”,解决下列问题(教法同上。)
1、佛教何时传入我国?
2、我国内地第一座寺庙是哪座?
3、佛教传入我国的影响有哪些?
学生自学进行第四轮抢答后,与教师共同归纳。
五、轻松闯三关:
1、选择题。
2、准确指出丝绸之路的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古波斯)——西亚——大秦(古罗马)]
3、拓展讨论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请同学搜集张骞、班超的故事,学习他们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
2、参观你家乡附近的佛寺,调查以下内容:
A、大雄宝殿内有那三尊佛?分别象征什么?
B、僧人见人为什么要“合掌”?
C、为什么寺院中莲花特别多?93389469338946
D、僧人为什么特别重视扫地?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9338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