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华东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第17课三国鼎立 (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新华东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第17课三国鼎立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3 20:0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年级

学科
历史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协作教师
设计时间
授课时间
总 课 时序 数
授课人
学习内容
第17课 三国鼎立
学习
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会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探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曹操、诸葛亮等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学习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难点
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战争双方胜败的原因
导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三国?你知道吗?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创设情境,再现历史,激发兴趣)
活动一:知战役,以少胜多
步骤一:归纳比较?????????? 两次战役比较表
名 称
背景
时间
交战双方
兵力情况
结果
胜方战术
影响
官渡之战
?
?
?
?
?
?
?
赤壁之战
?
?
?
?
?
?
?
步骤二:分析探究
为什么曹操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却以多败少呢?
步骤三:历史感悟
是非成败,都会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启示,曹操在两次战争中不同的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二次备课
孟匠中学课堂导学设计 导 学 过 程
活动二:话三国,三足鼎立
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完成下列三国鼎立知识表:
?1、图中的A、B、C表示三国的国名,a、b、c表示三国的都城,请在下列表格中正确的位置填出三国的国名、都城和建立者。
国? 名
都? 城
建立者
经济发展
A_____
a_____
?
?
B_____
b_____
?
?
C_____
c_____
?
?
2、 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是不是历史的进步?
活动三:评人物,各抒己见
1、我们先说曹操。说起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曲舞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依你之见呢?
A、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 ?????B、“治世之英雄,乱世之奸贼”
C、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D: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
2、接下来我们再来评价一下诸葛亮。诸葛亮在后世人民的心中已达到神化的程度,成了忠诚和智慧的化身,甚至有“诸葛近妖”的说法。你该怎样看待诸葛亮?
A、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C、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他帮刘备统一了西南地区,并采取措施使西南地区得到开发。??? E、他是人,不是神。
活动四:谈感悟,学史增智
历史使人智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三国历史后,你有什么感悟?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总结归纳,形成历史知识体系)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
随堂检测(请同学们认真做下面的问题,以检测本课的学习是否取得了成功)
1、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2、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3、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播放了易中天的《品三国》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请问:历史上最早进入三国的时间是
A、220年??? B、221年?? C、222年?? D、229年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材料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2)材料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战役的还有谁?
(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4)在这一战役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什么?
(5)归纳这次战役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课堂延伸(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热情)
1、游览三国名胜古迹──隆中、赤壁,寻觅历史足迹,开发三国历史文化。
2、举办三国历史故事会。
3、搜集曹操的诗词。读读有关“三国”的故事书。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