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单元检测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发生在(
)
A.北京
B.上海
C.武昌
D.南京
2.两位同学在争论五四运动中谁的作用大,你能帮他们判断一下吗
(
)
A.学生
B.商人
C.知识分子
D.工人
3.“他既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将’,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这里的“他”是指(
)
A.鲁迅
B.李大钊
C.毛泽东
D.陈独秀
4.“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开门。”这首打油诗反映了下面哪一历史事件(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5.五四爱国运动被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主要原因是(
)
A.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
C.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的作用
D.他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6.下列关于五四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D.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7.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爱国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爱国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五四爱国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8.五四运动的最重要贡献在于(
)
A.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撤销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C.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D.促使中国人民觉醒,唤起国人爱国热忱
9.我们要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应该去 (
)
A.南京
B.北京
C.上海
D.武汉
10.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誓死力争
D.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11.“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是(
)
A.蔡元培
B.李大钊
C.陈独秀
D.孙中山
12.北伐的主要对象中,盘踞在最北面的军阀是(
)
A.张作霖
B.孙传芳
C.吴佩孚
D.段祺瑞
13.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 ②五四爱国运动
③红军长征 ④南昌起义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14.中共“一大”最后一天的会议是在一条游船中进行的,你知道这艘游船现在停泊在哪里吗
(
)
A.北京颐和园
B.浙江杭州西湖
C.浙江嘉兴南湖
D.北京昆明湖
15.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参加五四运动的阶层主要有(
)
①工人 ②农民 ③学生 ④商人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在1926—1927年初的北伐中,控制湖南湖北的军阀是下列三人中的哪一个(
)
A.袁世凯 B.吴佩孚 C.孙传芳 D.张作霖
17.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得到的教训是(
)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C.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18.你知道“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矗立在今天哪个省的省会吗
(
)
A.广西 B.江西 C.山西 D.江苏
19.“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军歌广为流传的历史时期是(
)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0.“国民革命最终失败”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革命转入低潮
21.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的社会情况,只有实施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是指(
)
A.广东国民政府的东征 B.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
C.北伐战争 D.护国战争
22.小刚同学将外出旅游,请你为他选择一处目的地,在该地召开的一次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遵义
B.瑞金
C.吴起镇
D.会宁
23.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召开于1935年1月
B.集中全力解决了陈独秀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4.暑假期间,八年级一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实地考察红军长征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
)
①南昌
②泸定桥③遵义④吴起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有这样一个地方,1863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这里,蒋介石欣喜若狂,扬言要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你知道这是下列哪个地方吗
(
)
A.大渡河
B.金沙江
C.乌江
D.湘江
二.看图问答题:(共20分)
26.右面是2008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的两个镜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说出奥运圣火选择在以上两个景点的历史依据?
(2)当年这两个地方发生的历史事件解决的主要问题分别是什么?
(3)以上事件在党的历史上各有什么重大意义?
(4)奥运圣火今天在以上景点传递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27.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长征路线示意图
图二:邮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四张邮票反应了长征中的重要事件:
材料三:红军长征的图片
请回答:
(1)请你把图二邮票上反应的事件放到图一的相应序号处。
(2)根据材料三的图片提供的信息,指出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艰难险阻?
(3)“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估计你会遇到哪些困难?试举一例。
(4)我们经常说:要发扬长征精神,你心中“长征精神”是什么?
三.材料解析题(共20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6月5日上海的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今年(2009年)是纪念五四运动多少周年?
(2)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是哪些人?
(3)根据上述材料你能说说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吗?
(4)你知道一直被中国青年传承和发展的五四精神是什么?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请回答:
(1)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何时创办的?
(2)请你举出该学校的两位领导干部及职务。
(3)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4)材料二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5)为完成革命的任务国民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为什么还说它失败了?
(6)参观这所学校遗址利于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四.问答题(10分)
30.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请回答:
(1)你知道中国共产党于何时诞生吗?到2009年,他已走过多少年的历程?
(2)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结合所学内容和实际,说说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
一.
1.A
2.D
3.D
4.C
5.B
6.D
7.D
8.D
9.C
10.A
11.D
12.A
13.C
14.C
15.B
16.B
17.B
18.B
19.B
20.A
21.C
22.A
23.B
24.C
25.A
二.
26.(1)图1:中共一大在此召开;图2:遵义会议在此召开(2)图1:建立中国共产党;图2:确立了以毛泽东的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图1一: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图2二: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奥运圣火在这两个城市传递,能够激起人们对当年革命先烈的无限追忆,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激励每个中国人为举办奥运贡献自己的力量。
27.(1)①B;②A;③C;④D。(2)党内左倾错误的统治;敌人的围追堵截;严酷的自然险阻;物资的严重匮乏。(3)思想、精神、身体、生活用品的准备等即可(4)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三.
28.(1)90周年(2)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3)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4)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忧国忧民,乐于奉献,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赤子之心。
29.(1)黄埔军校;1924年5月(2)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3)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4)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5)行动: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原因:因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6)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历史。
四.
30.(1)1921年7月中共诞生;至今已走过88年的历程。(2)结合本单元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领导工农红军长征并取得伟大胜利等内容。以事实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