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教学简案+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教学简案+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4 09:0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文三篇》教学简案
执教人:延安中学 韩晓蓉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研读三篇短文,了解蒙田、帕斯卡尔、富尔格姆等作家的思想以及人文主义观念,并能结合自身的感悟表达自己对生命·思想·信条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以“怎样做一个大写的人”统摄三篇文章,并分出三个维度:对待生命的态度,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历程中坚守的信条。学习运用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的方法来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抓住关键句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和同学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2、具体以《热爱生命》这篇文章来探讨对待生命的态度和方法,以《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探讨思想的价值,总结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品味关键句的方法;以《信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深入解读文中列举的信条,总结阅读思考方法,写出自己的人生信条,并要求学生动口动笔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深入地理性地去思考人生问题让他们能从生活体验出发,对生命、思想、信条作一个自我反思、深入思考。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培养学生紧扣文本整体阅读、理清思路、抓关键句的基本阅读方法
2、 重难点:通过关键句的揣摩理解文本中对生命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主问题的启发引导、
小组讨论、自主探究、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1、导课:“人”字
2、具体设计:
研读《热爱生命》
1、阅读全文整体把握:(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要求:标出语段,勾出表现文本主要内容和思路的句子;
抓标题及关键词句,思考:全文写了什么,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2、主问题:(1)全文写了什么内容?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度日”、“不过”、“死”三个关键词入手理解内容和思路。)(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透过文本,紧扣主旨,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内容和思路的意识)
(2)难点探究:“生之本质在于死”怎么理解?在对生死的理解下,对如下两种现象你怎么看待:一种现象是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在中国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另一种现象是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等人的死。
(3)文本延伸:以“我想”开头再续写1—2个句子表达你对珍惜生命的理解和方法。
研读《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1、阅读全文整体把握:
要求:标出语段,勾出表现文本主要内容和思路的句子;
抓标题及关键词句,思考:全文写了什么,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2、主问题:找出标题中的两个关键词:苇草、能思考,结合文本找出能够体现两个关键词含义的句子并揣摩其含义,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能够体现“苇草”、“能思想”含义的句子是:
①人
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②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③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研读 《信条》
1、阅读全文整体把握:
要求:标出语段,勾出表现文本主要内容和思路的句子来整体把握;
抓标题及关键词句,思考:全文写了什么?什么是“信条”?“我的信条”是什么?
信条的作用是什么?
2、主问题:1)从文本看什么是“信条”?
2)标出文本“我的信条”的序号,和同学交流其中你最有感触的“信条”,说出你的理由。全班做部分交流。(设计意图:给学生阅读个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积极交流、平等对话,注意发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全面关注,全程关注,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但要注意必要的调控)
3)给自己写一个“信条”(根据时间安排课上或者课下完成)
结束语:“人”字
六、作业:任选本节课的三个关键词“生命、思想、信条”之一,写出你的心得,并尽量让你的话简练、明白、富有哲理。
《短文三篇》说课稿: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信条
说课人:韩晓蓉
一、说教材
《短文三篇》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杂文随笔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侧重于把握主旨、理清思路,以及对思辨性较强的说理性文章进行思考和领悟,依据单元教学目标,结合本文的三篇文章皆属随笔,富含哲理,令人深思,使人清醒,有思想冲击的力量的特点,我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之一首先是了解这些思想家的基本观点,并能结合自身的感悟表达自己对生命·思想·信条的理解。其次作为随笔富含理性,逻辑严密。所以我确定我的第二个教学目标是学习如何运用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抓关键句的方法,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学生必要的合作、交流、探究老实现论述性文章的阅读。第三本文思想时时闪耀着哲理的光辉,为此我确定第三个教学目标是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深入地理性地去思考人生问题让他们能从生活体验出发,对生命、思想、信条作一个自我反思、深入思考。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紧扣文本整体阅读、理清思路、抓关键句的基本阅读方法;通过关键句的揣摩理解文本中对生命的思考。一个体现阅读方法的学习,一个体现了文本的揣摩。
二、说教法
围绕以上教材特点,同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问题启发——方法指导——合作探究
关于问题启发,主要是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针对教学内容,采用提问、启发、点拔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在解决问题身上,让课堂变得紧凑集中,同时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展开,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听”有所“思”、
“思”有所“获”,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所以在教学中突出了一个大问题,几个主问题设计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为了课堂内容的精炼和教学的高效。
关于方法指导,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而学习方式的革新首先是要交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放羊式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松散盲目低效。所以在教法中特别的强调了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整体阅读,揣摩文本、抓关键句、批注勾画、合作、交流等等方法和习惯的指导培养,久而久之,循序渐进,就会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也由学会到会学。
关于合作探究,现代社会可以说不会合作的人就不能生存,不能探究的人就没有个性,所以教学中指导学生有合作探究的意识,进而掌握一些合作探究的方法就很有必要。比如讨论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别人意见,勇于表达自我观点、包容他人不同观点等等意识就是极为重要的合作意识,对问题能够由表及里,联系实际、比较分析、不同角度质疑等等则是很重要的探究意识。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方法设计的思想依据。这些教学方法的选择既体现了课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观念,也体现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说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本文教学中学习方法有三点:一是科学的语文阅读方法。二是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三是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些方法首先要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比如语文学习不能脱离文本这一重要特点就是要用语文的方法读语文。也要体现学生是主体的教学规律,比如学生阅读习惯和思维方法的培养。要说明的是这些学习方法的形成要循序渐进,反复训练。
四、说过程
1、导课(人字入手提出问题)——授课(做人的三个要素:生命、思想、信条)——结课(人字结尾解决问题)围绕一个主问题,即怎样做一个大写的人?这同时也是我教学的切入点。设计意图有两点:一是体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二是主问题入手,一问贯穿全文,环环相扣的设计是为了高效课堂的生成,让课堂环节清晰、重点明确。同时好的教学切入点也可让教学省时高效,生动简洁。
2、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每篇文章阅读的第一步都是阅读全文,标出语段,勾出关键词句,整体把握全文,思考本文写了什么,思路是怎样的?设计意图有二,一是阅读方法的指导(所谓“观其大略”),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教给他们怎么读书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有的重要教学思想。二是方法要有操作性才能让学生愿意动手,否则再高明的理论都是纸上谈兵。三是方法要反复强调,循序渐进,适当总结。所以我在每一篇文本学习前都有意强调阅读的方法。
3、教学设计的第二步,也是主问题的设计。本文的教学尽管涉及三个短文,但是主问题的设计基本相似,一是把握文章主旨、理清思路;二是揣摩关键句含义;三是联系实际对关键句的延伸性思考、质疑、探究、交流。
主问题设计首先是为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思维可能来自四面八方,但教学的重心教师一定要有所掌控,从而让学生紧紧围绕主问题思考。其次主问题之下给学生思维的生发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也就是我不一定很了解学生对文本中的这些观点和思想会有怎样的思考,思考会到什么程度,为此就对教师思考的厚度,课堂的灵活性、教学的功底都随时提出了程度不同的考验。此时课堂是生成式的,备课基本是备思想,课堂的即兴发挥更重要。
具体说:第一个主问题即把握文章主旨、理清思路,这个我基本操控性很强,因为答案比较单一明确。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指点。第二、第三个主问题揣摩关键句含义,联系实际对关键句做延伸性思考、质疑、探究、交流的难度在于句子本身的理解有难度,学生在纷繁的社会现象下又会理解到什么程度并不了解,教学中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思考的乐趣并积极思考,然后敢于也乐于与他人交流切磋,从而共同提高。这样语文课堂就不再是和老师对标准答案,有了学习的自信才真正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语文学习才会变得开放、自由、快乐。此外主问题设计中的对两种死现象的看法,以“我想”开头的续写,对作者”信条“的解读和写出自己的”信条,以及作业写一篇随笔等也旨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思的语文能力的培养。
4、板书设计体现内容上体现文本思路,外观上一目了然作为我教学的有力辅助手段。
以上,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教学时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充满了缺憾。比如课堂开头可以再紧凑点。我想句子的续写可以启发学生不必写的太死板等等。最后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