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四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四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4 11:0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座号
七年级语文试卷
题 号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
.酝酿
(niàng)
澄清(chéng)
粗犷
(guǎng)
憔悴
(cùi)
B.蹒跚
(pān)
攲斜
(jī)
踉跄
(liàng)
尴尬
(gān)
C.莅临
(lì)
笃志
(dǔ)
秕谷
(
bǐ)
涔涔(cēn)
D.譬如
(
pì)
刹那
(chà)
倜傥(tǎng

祷告(dǎo)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废寝忘食
咄咄逼人
恍然大悟
煞有界事
B.
众目睽睽
威风凛凛
不废一文
博学笃志
C.
迫不急待
淅淅沥沥
停滞不前
鸦雀无声
D.
截然不同
恍然大悟
疲惫不堪
泼泼洒洒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
我感觉你今天走路总是踉踉跄跄的,你是不是生病了?
B.使我诧异的是,她既没哭泣,也没脸红,她在众目睽睽之下,站在那里,虽然神情严肃,却非常镇定。
C.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带动下,人迹罕至的沙漠将变成繁荣的新丝绸之路。
D.他在晚会上的精彩表演,惹得观众哄堂大笑。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的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B.《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是元代著名戏曲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戏剧《茶馆等》。
D.《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我的地坛》等。
5.填入横线处的语句,与前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珍贵;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困顿;哪能明白风和日丽的美好;


要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就要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
只有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
才能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未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
哪能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未经历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哪能体会挫折磨难的考验。
6.名句默写(8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
(2)不知何处吹芦管,
。《夜上受降城闻笛》
(3)时光交替,匆匆不待,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春意,正如《次北固山下》所写的诗句“

”。
(4)《论语》中警醒大家惜时的句子是“


(5)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
7.名著阅读。(4分)
《西游记》所塑造的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是谁?说说理由。(4分)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30分)

阅读《秋天的怀念
》完成8---12题(16分)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8、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 为什么 (2分)
9、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2分)
10.文中有一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4分)
插叙的内容:
作用:
11.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
(4分)
12.文章结尾段中有:“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这一句,你认为“我”
懂得了什么?(4分)
阅读《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完成13---17题(14分)
  ①A.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 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 ”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B.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所写的事情。(3分)
14、文中这位老人的可敬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15、请从写法和内容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
②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16、结合生活体验,说说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给你什么样的启示。(4分)
文言文阅读理解。(13分)
阅读《论语》完成17---21题(13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不亦说乎(

(2)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择其善者(

(4)
思而不学则殆(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曾子认为每天应从那三个方面进行自省?用自己的话写一写。(3分)
20.本文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2分)
四、作文(50分)
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提示与要求:
请你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否则会被扣分
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要求600字左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