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谈家桢)》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谈家桢)》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4 15:0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奇妙的克隆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别本文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片《大闹天宫》(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毫毛变成无数个孙悟空的片断。
谈话: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艺术形象。他神通广大,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这一精彩描述,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关于克隆的设想。他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再打出字幕:奇妙的克隆。
(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和感兴趣的著作及电视剧导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为新课的讲授创设情境,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学习。)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后可同桌间交流展示)
1、文章从几个方面写了克隆?
2、文章四个小标题有什么特点?
(此设计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准确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知识抢答。
小组展示,竞赛抢答:
1、什么是克隆?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3、克隆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会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4、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
5、我们学过哪些说明方法?本文使用了哪些?有什么好处?
6、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又体现出了他们的什么科学精神?
(设计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现代科技知识,学习一定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对教学重点进行了突出,对教学难点进行了突破。同时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也训练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口语表达等能力。)
四、奇思妙想,个性展现。
假如你也掌握了克隆技术,你最想克隆什么呢?为什么要克隆它?
要求:1、想法要奇妙、有益;
2、理由阐述充分,表达富有条理。
老师:先请四人小组组织交流,看谁的想法最奇妙,最有益于人类,最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然后每组推荐出一名同学上台说给全班同学听。
(引导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元互动,重视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交流,尽可能挖掘学生思维和口语交际中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五、自由辩论,延伸拓展。
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那么“克隆”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同学们可以展开自由辩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要求:1、观点明确、理由充足。(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
2、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3、驳斥对方的观点时要有“理”,又要有“礼”。
学生自由辩论。
老师小结:克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为之轰动,它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现在下结论时还为时过早,这篇课文里引用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作结束语:(全班朗读)“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的确,这也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我们希望“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鼓励学生利用搜集的有关资料展开辩论,让他们学会热烈参与讨论,耐心细致倾听,大胆发表创见。同时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爱科学的热情。)
六、课堂小结:
大家刚才都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心声,我也想告诉同学们:你是独一无二的,我也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何其宝贵,它绝不只是一个生物个体那么简单,它应该拥有无上的尊严,生命因其唯一而宝贵!难以想象,假如人的生命也被克隆,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的生命是无法复制也不容复制的!我觉得,要想让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生活得更好的唯一办法不是克隆,而是:珍爱生命。
最后,让我们用八个字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起立与老师一起放声呼吁!
热爱科学!
敬畏生命!
七、布置作业。
片段想象作文:如果有一天,科学家克隆出了另外一个你,请你插上想像的翅膀描述一下那时的你和“你”生活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