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第11课 “百家争鸣”孔子老子孟子1.老子及其主张
2.孔子及其学说
3.“百家争鸣”1.老子及其主张老子像老子简介生活时代: 春秋末期所属学派:道家(创始人)思想精髓: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主张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无为”而治。代 表 作:《老子》也称《道德经》帛书《老子》朴素的辨证法: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反相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而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概念理解时空连线老子观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找出你所知道的事物对立面相互转化的事例或理论 有——无 难——易
长——短 高——下大——小 强——弱(2)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有和无、高和下、生和死等对立面,矛盾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辩证思想)(1)提出天地“自然无为”,否认天有意志、能作威作福。 道家(3)主张顺应自然,倡导“无为”治国,反对统治者好大喜功。 小国寡民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
材料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材料四: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道”“对立”“无为”“小国寡民” 变化急剧而深刻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孔子。在国内,各地都有为纪念孔子而修建的文庙。在国外,美英等国的众多学者公认孔子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孔子。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2.孔子及其学说2007年4月9日,孔子学院总部揭牌仪
式在京举行。记者获悉,到2010年,
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德国柏林的一座公园中,中德学者为孔子树立雕像。孔子学院标志 2004年开始,我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终于诞生。国务委员陈至立提议,以中国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孔子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孔子学院”。 先师孔子行教像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昌平陬邑(zōu yì,今山东曲阜[qū fù]市东南)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多人,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仁”的学说。《论语》 《论语》共20篇,1.1万多字。孔子辞世后,他的学生们将他的言论以及他与门人的问答汇集编为《论语》。这本书是记录孔子言行思想最权威的资料。《论语》书影“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仁”是指个人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孔子说:“仁者爱人”。他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父子兄弟要孝悌,人与人要讲诚信……【知识窗】【畅想天地】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道(导)之以德,齐(约束)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孔子讲学图首创私学杏坛(山东曲阜) 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现存建筑是后世为纪念孔子所建。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论语·为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中华史纲》 假如你给孔子设计一张我们现代人使用的名片,你会在上面写一些什么? 战国时期,社会正经历着深刻变化。面对社会变化,不同的学者各自著书立说,聚众讲学,阐述自己的主张,传播自己的观点。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的思想家,形成众多学派,号称“诸子百家”。各学派之间激烈辩论,彼此影响,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子:古代对有修养、有学问人的尊称3.百家争鸣【看图说话】墨子故里
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东北部墨子
墨翟(dí )约前479~前381
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墨家创始人。提出“兼爱”、“非攻”,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主张推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高节约,批判奢侈浪费。《墨子》书影 《墨子》是研究墨翟思想的最重要资料,现存53篇,大部分是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翟言论的记述。孟子
继承并发展孔子思想。主要观点“民为贵”“君为轻”“仁政”孟子故居
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师承子思(一说子思学生),继承并发扬孔子思想,成为仅次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孔孟”。 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各国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书影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饲)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上》庄子
《庄子》书影 战国时期人。提倡人应乐天知命,顺应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统治者要无为而治。庄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幻想返回原始时代,思想比老子消极。《韩非子》书影韩非
前280~前233口吃、不善言辞 擅长写作
战国时期集法家之大成主张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集法家之大成,形成法(法律)、术(权术)、势(权势)相结合的法家思想新体系。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简表1.《论语》是大思想家孔子的语录,宋代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
A.“仁” B.“因材施教”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A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C3.很多成语的来历都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有关,请任举两个并略加说明。因材施教……孔子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d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