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4 12:2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历史题样 2016、11
温馨提示:
(1)对于每一道题目,请同学们务必完整、仔细、耐心阅读,然后再作答,这非常有助于提高你的成绩。
(2)学生只需上交5、6、7、8页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你把答案写进后面的答题栏内)
1.远古人类北京人的样子应是这样的
A B C D
2.“北京人头盖骨低平,头骨较厚,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我们今天能了解北京人的这些特征,主要的证据是
A.神话的传说 B.史书的记载 C.专家的论证 D.化石的发现
3.半坡居民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他们先从地面向下挖出一个方形或者圆形的穴坑,向上用树枝做成围墙,最后架设屋顶,屋内外抹上草泥。以上文字描述的房屋式样是下面哪一种?
A B C D
4.他领导人民之力水患,引水灌溉,发展农业,从此百姓安居乐业。他声名远播,在部落联盟中享有极高的威望,被称为
A.大鱼 B.大雨 C.大禹 D.大宇
5.有位清朝学者说:“华夏民族,并不是一个民族所形成的,远古以来,部落众多,部落之间或战争或联合,交往日益密切,去小异存大同,逐渐成为了一个民族,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华夏族。”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A.中华民族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单纯的民族
B.中华民族是众多民族不断交融而形成的
C.中华民族在形成过程中充满了血腥残暴
D.一直到了清朝中华民族才最终正式形成
6.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炎黄战蚩尤 B.牧野之战
C.春秋争霸 D.秦王扫六合
7.从夏商西周的最后一个统治者来看,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主要是
A.王朝末年的腐朽统治引发反抗
B.地震洪水等灾害导致王朝灭亡
C.少数民族进攻中原使政权更迭
D.秦始皇统一战争灭掉这些政权
8.夏商西周社会区分尊卑等级的标准是
A.血缘亲疏 B.地域远近 C.官职大小 D.财产多少
9.《左传》记载:“天上有十个太阳,人间有十个等级……所以,公要服从王,大夫要服从公,士要服从大夫,百姓要服从士……”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A.复杂的分封制度 B.严格的等级制度
C.严酷的刑罚制度 D.繁琐的礼仪制度
10.某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处应该填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11.《史记》记载:一位谋士向秦王献计说“秦国很强大,和秦国相比,其他诸侯国不过就是一个个郡县罢了,但是就怕各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希望大王别吝惜财物,使劲贿赂他们的大臣,让他们自乱其政。这样我们不过耗费几十万两金银而已,而诸侯都可以扫平了。”秦王接受了这个建议,后来证明这个建议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个小故事表明六国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商鞅变法奠定了秦灭六国的基础
B.秦国士兵英勇善战所向无敌
C.秦王嬴政雄才大略文武双全
D.六国大臣收受贿赂自乱其政
12.下图中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革,直接导致了
A.个体小农经济逐渐增多 B.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扩大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秦始皇统一大业的完成
13.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始于公元前356年,这一年居今年(2016年)已经多少年了?
A.2372年 B.2371年 C.1660年 D.1661年
14.下面一组图片依次是半坡鱼纹彩陶、商朝司(后)母戊鼎、战国铁犁,这一组图片反映的主题应该是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改革
C.青铜技术的发展 D.水利事业的进步
15.有一次孔子路过泰山,见一位妇女因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掉而在坟前痛哭,孔子关切地问她为什么不尽快搬走啊,妇女无奈地说,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很愤怒,要弟子记住:“苛政猛于虎啊!”故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法治思想 D.教育思想
16.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A.极大地加快了国家的统一 B.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C.巩固了各个诸侯国的统治 D.加剧了国家的分裂局面
1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下面的
A B C D
1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的这首《古风》表现的是
A.秦王完成了国家统一
B.秦朝建立起中央集权
C.秦朝实行了郡县制
D.秦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19.西汉建立之初,经济残破,百姓极度贫困,就是皇帝也不能找到同样颜色的四匹马来拉车,有的将相商朝只能乘牛车,因此汉高祖
A.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搜刮百姓
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极力对外扩张
20.我们历史课本每一页的旁边中上位置都一个这样的字(如图),其形状是一只手举着一个“中”字,意思是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说文解字》对这个字的解释是:“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请你据此判断,这个字是
A.中  B.国 C.历 D.史
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历史题样
评卷人
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8分;第22题22分;第23题6分;共36分。但本试卷满分不得超过50分。例:某生选择题得19分,非选择题得29分,则其总分为19+29=48分;某生选择题得20分,非选择题得34分,则其总分仍为50分,而不是54分。此例。)
评卷人
得分
2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商鞅变法)推行十年,秦国老百姓非常高兴,路上丢了东西无人捡,山上无盗贼,家家衣食无忧。人们为国作战斗非常勇敢,私下谁也不敢打架斗殴,城里乡村治理得都很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些变法措施的推行使秦国老百姓非常高兴?(2分)
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奖励军功。
(学生也可以答: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立了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每点1分,学生任意答出2点即可得2分)
材料二 商鞅执法严峻,他曾严惩过太子的两个老师,让太子非常难堪。他得罪了很多守旧贵族,秦孝公死了以后,旧贵族向新继位的秦惠王诬告商鞅谋反,于是商鞅被逮捕,惨遭车裂分尸。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得罪了旧贵族?(2分)
奖励军功(或者,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2分)
(3)有人从材料二中得出结论:变法者没有好下场,所以决不能变法改革。这样的结论对不对?(2分)
不对。(2分)
材料三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以上四个词皆为统一天下的意思)之心。当时,依靠商君的辅佐,秦国轻易地取得西河之外的广大地区。秦孝公死后,惠文、武、昭襄四位国君继承孝公的基业,兼并多国。及至始皇,在六位国君的基础上一统天下,威振四海。
(4)有人说商鞅死后,变法就失败了。请你用材料三的史实反驳这个观点(也就是说明这个观点错了)(2分)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商鞅变法为秦国实现统一打下了基础。(学生回答有这个意思即可得2分)
评卷人
得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简表
学派
代表人物
治理国家的思想
儒家
孔子、孟子
法家
韩非子
道家
老子、庄子
(1)请在表格里填出儒、道、法三家的主要治国思想。(每项2分,共6分)
儒家:教化百姓,以“礼”之国。(或者,以“礼”之国。或者,实行仁政。2分)
法家:用“刑罚”加强统治。(或者,以“法”治国。2分)
道家:“无为而治”。(2分)
材料二 《焚书坑》——唐代·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焚书的烟雾刚刚散尽,秦始皇的帝业也随之灭亡,)
关河空锁祖龙居。(函谷关和黄河天险,也保不住秦始皇的江山社稷。)
坑灰未冷山东乱,(焚书坑的灰烬还没有冷却,山东群雄已揭竿起义,)
刘项原来不读书。(起义军的领袖刘邦和项羽,原来都不是读书人啊。)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首诗讽刺的是秦始皇的哪一做法?(2分)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分)请引用一句原诗来说明他的目的没有达到。(2分)
做法:焚书。(学生答“焚书坑儒”也可得2分,但评讲时要给学生说明,最好答“焚书”。)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只答,加强思想控制也可得2分)
引用: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任一句即可得2分)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建立后采取了材料一中哪一家的思想来治理国家?(2分)
法家。(2分)
材料三 汉初经济残破,百姓极度贫困,甚至将相出行也只能乘坐牛车,皇帝的车驾都不能找到同样毛色的四匹马。所以,汉初“君臣大多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于是,天下安定。极少使用刑罚,极少有人犯罪。百姓努力耕织,逐渐衣食无忧。”
(4)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汉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2分)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2分)这一政策的实行出现了怎样的结果?(2分)
政策:休养生息(也可答与民休息。也可答,罢兵归田、释放奴卑和轻摇薄赋、奖励农耕的宽松政策。2分)
原因:汉初经济残破。(2分)
结果:出现了文景之治局面。(2分)
(5)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统治者采取了材料一中哪一家的思想来治理国家?(2分)
道家。(2分)

23.请你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6分)
(1)请写出图一、图二所代表的工程的名称。(2分)
图一:都江堰(1分) 图二:秦长城(1分,只答长城不给分)
(2)请说出两个工程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都江堰:防洪、灌溉、水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2分,有这个意思即可)
秦长城:抵御了匈奴进攻;(1分)也是秦朝暴政的体现。(1分,有这个意思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