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8课《干将莫邪》导学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8课《干将莫邪》导学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4 21:1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序号
日期
执笔
八年语文组
审核
笔。其中大部分只是简略记录各种神仙、方术、灵异等事迹。也有不少故事情节比较完整,在虚幻的形态中反映了人们的现实关系和思想感情。
课题
《干将莫邪》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1、初步了解干宝,熟读课文,积累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中心;掌握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释题:
干将、莫邪是夫妻二人,楚国的冶铸工人。后来干将、莫邪也指他们所铸的宝剑名,剑分雌雄,雄名干将,雌为莫邪。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四、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涉及了哪几个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楚王,干将、莫邪的儿子——赤,侠客。干将因铸剑而被楚王杀害,其子不畏强暴、不惜生命,在侠客的帮助下除掉楚王、为父报仇的故事。
五、古汉语知识整理:
1、古今异义
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古义:只;今义:但是)
王即购之千金(古义:重赏捉拿;今义:买东西)
王如其言(古义:按照,依照;今义:如果,假如)
儿闻之,亡去(古义:逃离;今义:死去)
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古义:就拿着;今义:快要)
当于汤镬煮之(古义:热水,开水;今义:汤汁)
语汝子(古义:告诉;今义:语言,词语)
使相之(古义:仔细察看;今义:相片)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其他
项目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师教法
课前预习导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一、引语:
同学们,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你们都很熟悉,荆轲作为侠义英雄一直为人们赞颂,就此,你们以为古人崇尚的侠客精神是什么呢?
二、走近作者:
作者干宝(?—336),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晋纪》,时称良史。又好阴阳术数、神仙鬼怪写出了文字简洁质朴,有魏晋史家之文特征的《搜神记》。在《搜神记》序中,自称作此书是为“发明神道之不诬”,同时亦有保存遗闻和供人“游心寓目”(赏玩娱乐)的意思。此书原已散佚,由明人重新辑录而成,现为二十卷,四百多则,其中偶有误辑。
《搜神记》的内容,一是“承于前载”,但并不都是照旧抄录,有些文字上作了加工;二是“采访近世之事”,出于作者手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比后壮(古义:等到,及;今义:比较)
去时嘱我(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2、词类活用
大,告之曰(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长大。)
比后壮(比,介词活用作动词,等到;壮,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成年。)
于是子出户南望(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
日夜思欲报楚王(名词作状语,白天黑夜地。)
3、一词多义
【大】王大怒(非常);大,告之曰(长大)
那位陌生人说:“(我绝)不会辜负你的。”于是尸体这才倒下去。
4、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表现莫邪之子坚忍无畏的复仇精神的一组是( A )
①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
②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③儿闻之,亡去。
④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⑤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
⑥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
A.②⑤⑥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①③④
5、按提示要求,简要分析文章中赤的形象。
(1)、从赤不惜自刎献头这一行动可以看出他性格的刚烈,报仇的坚决。
(2)、从他的人头被煮时“踔出汤中,踬目大怒”这一细节,突出他对楚王的刻骨仇恨。
6、关于本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干将莫邪》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出自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所记故事。
B.此传说赞颂了剑工高超的技艺,统治者的残暴和少年的壮烈。
C.本文作者干宝,字令升,东晋文学家、史学家。东晋新蔡(今河南新蔡)人。
D.干将,春秋时吴国人,作为造剑的名匠,曾为吴王造剑。后与其妻莫邪奉命为楚王铸成宝剑两把,一曰干将,一曰莫邪(也作镆铘)。
一课一得:
当堂达标促学
学生学法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干将(gān)(jiāng) 莫邪(yé) 重身(chóng)
汤镬(huò) 踬目(zhì) 自刎(wěn)
2、给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客以剑拟王(C)
A.制订 B.杀人 C.比画 D.计划
(2)、当于汤镬煮之(A)
A.在 B.被 C.从 D.自
(3)、客曰:“不负子也。”( C)
A.耽误 B.负担 C.辜负 D.负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何哭之甚悲耶?
为什么哭得特别悲伤啊?
(2)、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
学生
自评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序号
日期
执笔
八年语文组
审核
李树锐
来,就会立刻成为最后一个,因此只能咬紧牙关继续坚持。腿隐隐约约地痛起来了,气越来越粗,脸涨得通红,汗水不停地流下来,可是还是只能坚持。 (《渐进佳境》)
课题
《干将莫邪》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1、在读懂文章、理解情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重承诺、守信用、不畏强暴的侠客形象。
2、理解文章所反映的古代劳动人民反抗专制暴君的斗争精神。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背景资料:
《搜神记》是一部志怪小说,内容涉及神祗灵异人物的变化和神仙五行释氏说。其中有些作品是宣扬宗教迷信的,有些则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爱憎和要求,充满了美丽的幻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默读课文,探究问题:
1、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干将却反遭杀身之祸。楚王为什么这样残忍?请你结合文中语句谈一谈。
从第一段楚王的“四次发怒”——作剑三年乃成,王怒;王怒,往必杀我;将雌剑,王大怒;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可以看出:楚王因干将、莫邪铸剑时间太长,心中不能容忍;而剑铸好后只把雌剑呈给楚王,更加剧了楚王的疑心;但最可怕的是楚王为了使干将、莫邪不再为别人炼剑而杀了他。当时是暴君横行的时代,故楚王的残暴也在情理之中。
2、干将、莫邪的儿子赤不惜生命为父报仇,“客”也不负诺言,以身殉义。他们的行为该如何看待?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
赤舍弃自己的生命为父报仇的行为,现在看来有点迂。但自古提倡孝义为先,讲究“百行孝为先”,因此赤的行为在当时是孝的典范。但现在我们应当辨证的对待“孝”,弃其糟粕,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其他
项目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师教法
课前预习导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作文片段欣赏:
1、走过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花儿的绽放、凋零,草儿的发芽、枯萎,每一间教室的气味,每一张可爱的面孔,都是如此熟悉。可奇怪的是,为什么平日里充满生机的他们突然都沉默了呢?《水调歌头》里有这样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也不会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悲伤中画一个完美的句号。
(《回忆是含泪的微笑》)
2、我还清晰地记得每次跑前的状态:两腿发软,心跳加速。开始跑时,我总是夹在中间,跟着大家一起向前冲去,起初的感觉还是挺不错的。可是,渐渐地,气粗了,脚步也放慢了,似乎有些跑不动了。看着一个个同学从我身边经过并跑到了我的前面,我心里十分地着急,却又力不从心、无可奈何。很想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休息,最好还能喝口水。但我知道,只要一停下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取其精华。
由于当时暴君横行,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官逼民反,因此除暴安良、杀富济贫的英雄层出不穷,更何况这么一个欲为父报仇的孝子,“客”当然义不容辞,担当了如此重任。
3、概括人物形象:
楚王:楚王是一个脾气暴躁,凶残野蛮,多疑的君王。
赤:一个欲为父报仇的孝子。
客:“客”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重然诺、轻生死,智勇双全,有着侠义心肠的英雄。
(1)、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
烧煮头颅,三天三夜竟煮不烂。头跳出热水锅,瞪大眼睛非常愤怒的样子。
(2)、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
那位陌生人拿宝剑向楚王比画一下,楚王的头随即掉进开水中;那位陌生人也砍下自己的头,头也掉进开水里。
3、对“愿王自往临视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A.希望楚王您亲自过去看一看这个勇士。
B.楚王愿意自己亲自去靠近看一看勇士。
C.恭请楚王您自己去靠近看一看勇士的头。
D.楚王希望能到锅边去观看勇士的头。
4、文末两次用“拟”,而不直接用“杀”或“砍”,“拟”是“比画”的意思,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更能说明宝剑锋利无比。
作文片段欣赏:
家乡的雾白得美,白得朴素。像瑞雪一样的白吗?它没有。它白中略灰,白里泛青,比白雪美多了。可不是?浓雾沉睡在青山秀水之间,汲取了山间草木的灵气,不就打扮得更秀美了吗?这样的白雾,任何丹青高手也很难调得出来吧?家乡的雾白得自然,白得真诚,我真想抓一把在手中,甚至拥它入怀,把它点染在画纸上,不时地欣赏它。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一课一得:
当堂达标促学
学生学法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王即购之千金(重赏捉拿)
(2)、两手捧头及剑奉之(进献)
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
学生
自评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