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序号
日期
执笔
八年语文组
审核
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课题
《劳山道士》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聊斋志异》;识记、积累文中的重要文言实词。
2、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释题:
劳山,即崂山,位于山东省即墨市海边。道士,对道教教徒的称呼。
二、默读课文,思考: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人公是谁?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叫王生的人到劳山拜师学道,由于不愿吃苦,最终学无所成,到处碰壁的故事。主人公是王生。
三、古汉语知识积累:
1、古今异义
王果去墙数步(古义:离开;今义:往)
烈如箫管(古义:响亮;今义:常用于“强烈”“烈士”“功烈”等义)
负笈往游(古义:求学;今义:游玩)
2、词类活用
心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
请师之(名词活用作动词,拜……为师。)
月明辉室(名词活用作动词,照耀。)
勿误樵苏(樵,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柴;苏,名词活用作动词,割草。)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其他
项目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师教法
课前预习导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一、引语:
“鬼狐成性格,笑骂成文章”。《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像一幕幕诗剧,一幅幅水彩画,经常让研究中国文学的汉学家感到惊奇。它不仅是咱们中国文学的骄傲,还是世界文学当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与《红楼梦》共同造就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
二、走近作者:
蒲松龄(1640—1715), 文学家,世称 。自幼聪慧好学,但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为贡生。为生活所迫,主要是做塾师。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三、关于《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3、一词多义
【去】王果去墙数步(动词,离开);道士呼王去(动词,过去)
【毕】薄暮毕集(副词,全,都);歌毕,盘旋而起(副词,完)
【而】而还乎(代词,你);奔而入(修饰关系连词,无义);早樵而暮归(顺接关系连词,无义);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并列关系连词,无义);独坐而客杳矣(转折关系连词,不译)
【见】见一美人自光中出(看见);须眉毕见(现在写作“现”,显现)
【已】日已暮(已经);纸圆如镜而已(与“而”组成“而已”,罢了)
【其】其饯我于月宫可乎(表示希望,句中语气词);其声清越(那,指示代词)
(2)、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
众徒弟看三人坐在月亮中喝酒,胡子眉毛全都(清楚地)显现出来,像镜子里的人影一样。
(3)、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
妻子扶起他一看,额头上肿起一个大包,像个巨大的蛋。
4、根据提示概括课文。
故事的开端:慕道上劳山——求师学法——过月余思归
故事的发展:看奇法念息——看师演法——不堪苦辞行——师父教法
故事的结局:抵家法失灵——演法失灵
5、文中的王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生是一个想学法术又怕吃苦,有了一点儿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
片段作文欣赏:
冬天有阳光的时候,奶奶一如既往地叫我出去晒太阳,我耳机里的摇滚音乐淹没了奶奶的声音,奶奶拍拍我指指外面,我从满眼的照片中抬起头,看见了阳光,但我摇了头,第一次。奶奶有些吃惊,继而叹了口气,无奈地转身走了。那个无奈的背影让我心疼,但我很快为自己编了一个可笑的借口:“奶奶,外面风很大呢,有点冷,还是不要出去晒太阳了吧。”奶奶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走进了被阳光铺洒的空荡荡的院子里。以后再有阳光灿烂的日子,奶奶都不再叫我了,我知道好多次她都是欲言又止,但她还是会晒阳光,可那个身影多了些苍老,多了些孤寂,多了些沉重。而我却错过了那冬日里温暖的阳光。
(《不错过冬日里的阳光》)
一课一得:
当堂达标促学
学生学法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负笈(jí) 蒲团(pú) qǐ(稽)首 霓裳(cháng)
yé yú(揶揄) 观宇(guàn) 采樵(qiáo) yì(挹)注
jiàn(饯)别 分赉(lài) 自诩(xǔ) qūn xún(逡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登一顶,有观宇 顶:山顶 观宇:道士住的庙宇
(2)、薄暮毕集 薄:迫近 毕:全,都
(3)、乃尔寂饮 乃尔:却这样
(4)、归宜洁持 洁持:洁身自守
(5)、蓦然而踣 蓦然:忽然 踣:跌倒
(6)、王果去墙数步 去:离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
道士叫王生过去,交给他一把斧子,让他随徒弟们一起上山砍柴。
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
学生
自评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序号
日期
执笔
八年语文组
审核
李树锐
面对我。足足五秒钟我站在那里,嘴唇嗫嚅着,怎么也张不开。
(《我不为那件事后悔》)
课题
《劳山道士》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1、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讨论来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2、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资料补充:
蒲松龄一生热衷于科举,孜孜以求出将入相,光宗耀祖,但现实却是屡试不第,备尝酸辛,一直被摈斥于仕官门外,“潦倒于荒山僻隘之乡”。但他的知名度却大得惊人,数百年来,不用说读书人中皆知他的伟名,就是目不识丁的野老村妇以及引车卖浆者流,哪个不知聊斋故事?
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终年76岁。在一首诗中,蒲松龄这样写道:“落拓名场五十秋,不成一事雪盈头。腐儒也得宾朋贺,归对妻孥梦亦羞。”这可谓他对自己一生经历与心境的一个概括吧。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二、默读课文,探究问题:
1、这个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试说说情节的曲折离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其他
项目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师教法
课前预习导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佳作赏析:
1、在这离别之际,我们依然别情依依,走一回校园的小路,数一回教室的楼梯,心中荡起了甜蜜的回忆。
在这离别之际,我们依然有千言万语,看一眼校长的白发,摸一把老师的坐椅,腮边挂满了滚烫的泪珠。
当我的脚跨出校门的一瞬间,我忽然明白我已经不是这里的一员了。但也许不是永久,但也不是瞬间。
(《告别》)
2、想到这些,我抬起脚向正在忙碌的邻居走去。随着他在我的视线中越来越清晰,高大的父亲的形象缓缓呈现在我眼前——他也有一个跟我同龄的女儿。看着他拿着蘸料认真忙碌的样子,不知怎的,自己的父亲下班后重重的倦容突然涌上了心头。想起他和妈妈日日为我的生活劳碌,到了家从来都是换下笑脸来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情节的曲折离奇首先表现——奇思妙想的法术。在“剪纸化月”、“酒饮不尽“、“箸化嫦娥”、“移席月中”“穿墙之术”的奇思妙想上,这些超现实情节的大量运用,不仅使情节更趋复杂,而且给全文蒙上了一层神秘浪漫的色彩。
(2)、情节的曲折离奇还表现在——跌宕起伏的写法。不仅王生学道的整个过程几经曲折,跌宕起伏,而且局部的单个情节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变得扑朔迷离。
2、文章最后一段写王生演法失灵,极为精彩。这样的结果有什么表达效果?
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1)、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那些不劳而获、不学无术的人,其结果必然空无喜一场、自取其辱。
(2)、具有一种隐喻意义。做任何事都应不畏艰辛,一步一个脚印,梦想不付出艰辛,不劳而获,一步登天,最终只能处处碰壁,头破血流。
(1)、俯首骤入,勿逡巡(迟疑不进的样子)
(2)、头触硬壁,蓦然而踣(跌倒)
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1)、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
到了墙那里,空空的就像没有东西,回头一看果然在墙外了。
(2)、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王生既惭愧又生气,(也只能)骂老道士缺德罢了。
3、选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师父教法;演法失灵。
4、文段结尾写道:“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对王生的这种行为,你是怎么看的呢?
王生不听道士告诫,自讨苦吃,不从自身寻找原因,说明他缺乏自知之明,又不肯反省。
片段作文:一夜,大雨滂沱,雷电交加。我被雨滴打弯了腰,痛苦不堪地趴在地上,已抬不起高傲的颈项。你撑着伞一瘸一拐地赶来,当你看到这破败的一切时,钻石般的泪珠滑过你的脸庞,滴落在我的身上,如火般灼烧着我。慌忙中,只能听见你说:“你要撑住,如果你要倒下了,我会伤心的。”紧接着,我的躯体被你用木棒支起,然后用细线轻轻扎住。你用颤抖的手抚摩着我,那双瞳孔里迸发出温热的光,比太阳还要温暖。我会好好的,我会撑住,因为,你的坚强,感动了我。
(《你是我的太阳》)
一课一得:
当堂达标促学
学生学法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
学生
自评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