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序号
日期
执笔
八年语文组
审核
家。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等等。毛泽东的诗词也很有名,例如:《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卜算子 咏梅》《七律·长征》等。
课题
《纪念白求恩》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24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的特点。U
教师教法l
课上交流助学9
学生学法a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S
一、释题:+
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同志所写的一篇讲话稿。题目明确地交代了写作此文的目的,涵盖了文章的中心。M
二、背景资料:u
诺尔曼?白求恩(1888-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牵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e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8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P
1、重点句,对表现文章内容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有的就是中心句。这些句子是我们概括一段文章和一篇文章的依据。请学生找出各段的重点句:d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5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13526655
其他
项目13526655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c
教师教法A
课前预习导学r
学生学法r
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Y
一、引语:B
“生”的反义词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能说一个人“虽死犹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呢?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而写的,白求恩是什么人,他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呢?p
二、走近作者:m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Q
三、学习生字:=
派遣( )狭隘( )殉职( )热忱( ) 拈轻怕重( ) 纯粹( )鄙薄( ) 厚薄( )=
四、资料补充: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第一自然段:“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自然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观点?
论点: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一: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二: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三: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对结果的推导过程。它是经验的总结,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它可以将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就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或道理进行比较,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运用这种方式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三、议论文的语言:
1、准确严谨:体现作者严谨、周密、科学的态度。
2、通俗易懂(口语词)俏皮有趣,深入浅出,帮助读者轻松理解科学知识。
3、生动形象(比喻拟人)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具有趣味性。
四、议论文的分类:
1、立论文——从正面论述其观点的正确。如《纪念白求恩》等。
2、驳论文——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从而确立其正确的观点。如《“友邦惊诧”论》等。
五、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
引论——本论——结论。在思路上体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二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其他各种各样的结构是从这两种结构中派生出来的。
六、探究:本文议论中有记叙,找出来并说说议论文中“叙”的作用?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这里所说的“叙”是指议论文中的“叙”,而议论文中的“叙”是为证明论点而提出的事实依据,“叙”得简明概括,紧扣论点。而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突出中心的作用。
一课一得:
当堂达标促学
学生学法
一、议论文的要素: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有的议论文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但并不是每篇议论文都有分论点,有的只具备一个中心论点。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根据(包括事实和道理)。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据证明论点,论点被论据证明。
3、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
二、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也叫做例证法,就是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此外还包括一些
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
学生
自评
小组13526655
评价
教师
评价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13526655
序号
日期
执笔
八年语文组
审核13526655
李树锐
到实惠,群众就会感到满意。
C.成立百东新区是我市增强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百色城与田阳县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课题
《纪念白求恩》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1、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写法和作用。
2、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议论文中的叙议结合: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记叙文也“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二、默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他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峰队的一员;年岁虽大,壮心不已;肩负重担,奔赴前线;以身殉职,重于泰山。
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概述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论述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从阅读角度来说,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清理结合,大大增强了议论的逻辑说服力。
2、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引用 “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的重要意义。作者在这里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这是运用论证法中的“引证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其他13526655
项目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师教法
课前预习导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殉职(xùn) 狭隘(ài) 热chén(忱)
鄙薄(bó) niān(拈)轻怕重 mò(漠)不关心
2、选词填空。
(1)、这对于一班 (见利忘义 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 (鄙视 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2)、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 (精益求精 追求完美);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 (高明 高超)的。
3、(百色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
A.马航MH370失联后,搜索工作虽然面临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我国海军依然迎难而上,全力寻找其下落。
B.只有把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到改善民生上来,让群众真正得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3、课文2、3两段是如何运用对比论证来写的?
明确:文章用了对比论证,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的情况相比较。(三方面: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对技术。)
这样一比较,一正一反,褒贬分明,批评中肯。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4、课文结尾作者回忆了同白求思同志的交往,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后写出两人的会面和通信。“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思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我是很悲痛的” 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阅读“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回答下列问题。
3、选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4、选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论证有什么作用?
对比论证。突出白求恩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高贵品质,又联系实际阐明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现实意义。
5、“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一句中连用两个“极端”有什么作用?
突出表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6、说说选段在论述的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使用成语,语言凝练而生动,富有感染力;句式整齐有变化,富有节奏感,读起来铿锵有力,生动流畅。
7、片段作文欣赏:
伤害,这个词熟悉吗?是不是和我一样曾经觉得他们伤害过你?比如在你犯错以后他们会毫不留情地责罚我们,在你考试成绩不好低落的时候,他们还要骂你。因此你不想回家,不想回那个冰冷的,没有安慰的地方。比起这些你更愿意和朋友待在一起,因为你们可以无所不谈,和他们却不行,有些事如果他们知道就会生气。只是,当朋友们一个一个的做着自己的事的时候,你会不会感到孤苦无依?我们逃避回家,逃避他们,一次又一次的顶撞,只是无论怎样他们都会原谅,骂过打过最后还是像从前一样。
(《如果有一天》)
当堂达标促学
学生学法
1、说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句式,分析其作用。
(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运用了两个双重否定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表现力更强,强调了白求恩精神感人至深。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气势,突出了纪念白求恩的重要意义,给人以鼓舞。
2、议论文文体知识填空。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2)、议论文论据类型有: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
(3)、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
学生
自评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