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认识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导学案
姓名
班级
组别
自主完成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具备科学的精神、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难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及五带的划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及插图,使用双色笔把课本上的重难点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
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是
的。
2、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
、
、
、
、
等五个热量带。
二、合作、探究、展示: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学生完成表格
节气和季节(月份)
太阳直射的纬度
南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的状况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
冬至(12、1、2)
春分(3、4、5)
夏至(6、7、8)
秋分(9、10、11)
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
4、(学生分组讨论)地球共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有那些?
(1)、
(2)、
(3)、
(4)、
(5)、
5、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
1、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
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2、看书P18图1.20,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总结。
【跟踪练习】
1、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⑴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还是北回归线?
⑵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是否一致?
⑶冬至日时,我们蓬安处于什么季节?
2、6月22日前后是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一年中,太阳直射赤道的时间是
(
)
A、春分日和秋分日期
B夏至日
C冬至日
D元旦日
4、当北京昼夜平分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能
B、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C、这一天可能是春分日或秋分日
D、这一天可能是夏至日或冬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