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心
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歌曲学唱,学生能够用自然、深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唱歌曲,能够独立分析歌曲,了解歌曲的结构。
3、情感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体会歌曲中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与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
难点:学生能够独立分析歌曲,了解歌曲的结构。
3教材分析
《我的中国心》是香港歌星张明敏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唱的一首歌曲,它深深的打动了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歌词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深情诉说,刻画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4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心理特点、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上还没有成熟,仍脱离不了少年儿童心理。除了继续培养他们的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之外,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各方面能力培养上,应多加强听和唱方面的培养,注重对他们音乐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培养。在课堂中,突出音乐课的趣味性、生动性,给学生一个轻松的气愤来学习音乐。在教学中积极采取情景创设,兴趣导入等教学方法,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我的中国心
播放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视频(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段视频讲述的是什么内容吗?
学生回答:香港回归。
教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在香港回归之前,香港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而创作的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
活动2【讲授】介绍创作背景
这首歌曲是由香港作曲家黄霑在王福龄写的旋律基础上填词而成,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张明敏激情演唱后广为流传,张明敏的歌声一下子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激起了中华同胞的强烈共鸣。
活动3【讲授】歌曲学唱
1、初次完整聆听,感受歌曲情感。这首歌给你怎样的感受?(激动、感动、充满爱国情感)
2、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结构。
(1)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反复出现的旋律。(第一乐句)
(2)再次聆听,这个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三次)有什么变化?(第三次在第一、二次的基础上对结尾音高作出了变化。每次出现的情绪都不一样,越来越高涨)
(3)教师总结:歌曲第一乐句用A表示,第三次变化重复部分用A’表示,中间完全不同部分用B表示,所以这首歌曲的结构为A+A+B+A'。
3、歌曲学唱。
(1)用“U”音跟琴模唱A部分,用准确的音高、递进的情绪来表现音乐的变化。
(2)用“U"音跟琴模唱B部分,注意节奏的变化。
(3)用"U"音跟琴模唱A'部分,注意结尾音高,情绪越来越高涨。
(4)用”U“音跟琴完整模唱。
(设计意图在教唱新歌前要让学生先欣赏,以听为先,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既能为下一步学好歌曲做好铺垫,又能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在学曲谱前用”U“音模唱降低学唱难度,能让学生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音高和情绪上,为之后学唱曲谱做好铺垫)
4、学唱歌词。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完整随录音小声演唱歌曲,注意感情处理。
(3)随录音用自然的声音完整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5、拓展。
(1)请一位同学担任领唱,全体学生合唱。(领唱第一、二乐句,第三乐句起,全体齐唱)
(2)第三乐句进行分组轮唱。(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一词一组进行轮唱,情绪越来越高涨)
6、情感升华。
(1)观看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演唱《我的中国心》的视频。
(2)怀着对祖国热爱的激动心情全体起立,再次唱响《我的中国心》。
7、教师总结。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交流机会的增多,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无论到哪里,请你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一颗谁也改变不了的中国心。(设计意图:教师以慷慨激昂的话语进行最后的情感升华,调动起所有人的情绪,将饱满的爱国情感推向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