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绒花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欣赏影片“音乐之声”—《雪绒花》片段,结合影视特点,赏析其音乐美、声效美、画面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剧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2、通过视听,感受其角色形象和表现的内涵,了解音乐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
,由此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情绪情感。
3、学习演唱插曲《雪绒花》,体验歌曲深情的情绪,并尝试用优美、抒情的情绪和悠长的气声表演,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2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整体学习能力较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能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对乐曲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是一群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学生。
3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歌曲,结合不同的场景简单分析歌曲在特定的时期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引导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形象和人物情感。
难点: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作品(如吹奏、演唱和舞蹈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欣赏《雪绒花》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
(二)、导入:
⒈播放歌曲《雪绒花》旋律引入活动,学生随音乐律动。
师:熟悉这段旋律吗?知道它是什么歌吗?
【《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开朗,会弹吉它,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期间,她教上校家七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学会了许多歌曲。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上校和客人。上校很感动,他也边弹吉它边演唱了这么一首歌。】
今天老师带来了这部电影的歌曲片断,一起来听听/看看/谈谈。
2、播放、欣赏《音乐之声》片段《雪绒花》
(1)从上校的眼神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充满着什么样的感情?
师生讨论后总结:在自己家里,在朋友和孩子们面前,上校用歌声表达了他对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真挚的友爱之情。
(⒉)同学们知道故事后来发生了什么事么
【画外音内容:后来,玛丽亚成了七个孩子的妈妈。不久,德国纳粹分子占领了萨尔斯堡。上校为了不背叛祖国,决定举家逃亡。在德国纳粹分子举办的音乐节上,他们全家再次唱起了《雪绒花》。】
①比较歌曲两次演唱的情绪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各象征着什么?
【当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生活安宁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听众非常激动。他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
活动2【讲授】分析歌曲的特点
(三)、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
1、请学生看曲谱,分析歌曲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教师可提示从“歌曲旋律进行中,有什么相同的乐句?掌握四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结合歌曲的节拍规律,你能用什么肢体动作来表现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指导学生用拍手或其他方式表现四三拍子,解决重点节奏X0
0X
X
3、歌曲的第一部分,好似在低声诉说着纯洁的雪绒花在窗外盛开的美景;第二部分,由“景”转“情”,由对雪绒花的赞美,转向对在德寇侵占下的祖国深深地祝福…
活动3【活动】学唱歌曲
(四)、学唱歌曲:
1、了解电影概况,大家想演唱这首歌吗?那就让我们跟随着电影中的人物一起走进《雪绒花》这首歌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请大家跟着我的琴声一起来演唱吧!
2、那就让我们最和谐、最抒情的歌声、完整地来唱一遍这首歌。
启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表达人们对祖国深切眷恋和热爱的思想感情。
(学生跟伴奏课件练唱一遍,教师有感情地指挥,激发学生情感的表现强度。)
活动4【活动】歌曲延伸
五)、歌曲延伸教学:
(其实,在我国的民歌里,有许多写花的歌曲,今天,老师就带来了几首,听听,你知道多少?)
(播放歌曲:《红梅赞》《映山红》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茉莉花》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学生听音乐说出歌名,并唱唱前两句。
活动5【活动】拓展创造
六、拓展创造
(常言道: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音乐的尽头是舞蹈的开始)
1、教师示范形体舞《雪绒花》。
师: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语言;可以用文字;可以用音乐,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的情绪,抒发个人内心的情感,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跳跳吧!
2、学习舞蹈
(1)学习基本舞步,把握三拍子的基本动律,体会强弱弱的舞步特点。
(2)学习手臂动作,注意配合舞步,动作要舒展而有控制。
3、随音乐律动,鼓励学生自创动作。
活动6【练习】课堂运用
(六)课堂运用
儿童节快到了,班上决定搞一个晚会,请你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在小组中承担一个角色,选择最喜欢的表演形式,准备几个小节目,在晚会上演出。
(学生分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