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绒花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用优美的声音演唱《雪绒花》。
2.能够用三拍子边唱边打。
3.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体会这首歌所表达的爱国之情。
2学情分析
学生嗓音的差异较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嗓音情况自由选择声部,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对比是学生清楚的发现问题的好办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歌唱、指挥活动中感受体验3/4拍韵律美感。
教学难点:学习、应用歌曲中的创作手法。
4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情引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听一听,歌曲唱的是什么?
播放课件:《do re mi》。
师:《do re mi》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歌曲。 1959年,美国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和剧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第二创作了音乐剧《音乐之声》,演出后大受欢迎。1965年改编成同名电影。同年,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 。
二、聆听故事,初听歌曲。
课件播放雪绒花的图片。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师:“这是美丽的雪绒花,它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生命力非常旺盛,是瑞士的国花。关于雪绒花还有个小故事呢?同学们想听吗?(配乐学生听老师讲故事。)
【故事内容:《雪绒花》是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作家理查德.罗杰和剧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于1959年合作完成。1965年改编成同名电影,同年获奥斯卡金像奖。故事描写修女玛利亚活泼好动,与沉闷和修女生活格格不入,院长嬷嬷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就把她介绍到冯特接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上校共有两男五女七个孩子。玛利亚以她的善良、体贴,赢得了孩子们的心。当德国法西斯入侵他们的祖国后,上校一家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机智地摆脱了德国人的严密监视,前往瑞士。《雪绒花》这首歌曲,在剧中共出现了两次。
学生听剧中第一次演唱歌曲。师一边讲,第一次是上校带了客人到家里做客,玛利亚和孩子们用歌声表示欢迎。优美、抒情的歌声把上校和客人都惊呆了.孩子们请求父亲也表演一曲,孩子们围坐在父亲周围,上校怀抱吉他,演唱了这首《雪绒花》。
学生听剧中第二次演唱歌曲。师一边讲:德国军队入侵上校的祖国后,上校和玛利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出魔掌,到自由的国度,在告别祖国的音乐会上,上校全家深情地再次演唱了这首歌曲。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祖国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全场听众的心沸腾了,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大家都随着高唱起来,使敌人感到恐惧。】
师: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在电影中的二次演唱,有什么感受?
师:这首歌曲优美、舒缓、轻柔,大家再听一遍,边听边在心里哼唱。
三、层层深入、学唱歌曲。
师:我们先用WU随音乐模唱歌曲旋律,注意体会歌曲舒缓、轻柔的特点。
师操作:用钢琴慢速弹奏歌曲《雪绒花》的旋律,与学生一起用WU练习演唱。
教师活动:学生演唱时,及时纠正音准、节奏出现的问题。
师:我们已经能用WU哼唱歌曲旋律了,接着请同学们试唱歌谱,并找找歌曲的旋律哪些句子相同或相似?
师生活动:一起练习演唱歌曲旋律。
学生活动:找出歌曲旋律中相同相似的句子演唱。
师:老师来演唱歌曲中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大家来唱其它的句子 。
师生以接唱的形式练习演唱歌曲旋律。师指挥,学生演唱旋律。
课件出示三拍子指挥图示,教师向学生讲解3/4拍的指挥手势及其要领。
师生活动:一边指挥,一边按节奏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师:我们试着把歌曲完整地演唱一遍。
1.跟范唱演唱。
2.师弹奏歌曲伴奏,和学生一起练习演唱。
3.用多种形式练唱、小组唱、男女分唱等。
师:请大家自学一下歌曲低声部的旋律。
学生活动:分组自学低声部旋律(教师下组指导学习)
师:老师想和大家合作演唱这首歌曲,老师来唱高声部,大家来唱低声部,咱们试试。
师生活动:分声部练习演唱。女同学演唱高声部,男同学演唱低声部,老师指挥。
四、歌曲延伸、创作练习。
师:“重复”是歌曲创作中常见的手法,请你运用旋律重复的方法,为歌曲《小伞花》创编一个句子。(课件出示歌曲《小伞花》的曲谱。
学生活动:视唱歌曲旋律,尝试为歌曲创编第三句。
师小结:掌握一些简单的歌曲创作手法,我们也成了小小作曲家,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善于发现歌曲中有趣的创作手法,并加以学习应用。
五、分组表演、整体表现。
1.启发创编。
师:同学们,除了演唱,你们还有什么好的方式来表现《雪绒花》这首乐曲的优美、舒缓、轻柔吗?
2.小组合作。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分成舞蹈组、演唱组、演奏组等。
3.分组表演。
多媒体播放歌曲,学生分组表演。
六、巧设评价、激发热情。
师:刚才几个小组都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创编成果。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评评,每个小组都有哪些优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逐个给各小组颁发“最佳合作奖”、“最佳表演奖”、“最具潜力奖”、“最佳创意奖”等奖项。(奖品为教师亲手制作的“雪绒花”。)
七、音乐拓展、歌曲延伸。
师:同学们,电影《音乐之声》是一部经典的音乐片,片中有许多胯炙人口的歌曲,你们听——
课件播放《孤独的牧羊人》的片段。
八、总结。
师:(配乐)同学们,今天我们体验了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感受了欢乐有趣的《do re mi》,欣赏了幽默风趣的《孤独的牧羊人》,此刻你的心情一定轻舞飞扬,音乐是滋润人心灵的阳光雨露,愿你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收获人生最大的快乐!
课件22张PPT。 第二单元 多彩的音乐剧多彩的音乐剧 第二单元 1、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体会这首歌所表达的爱国之情。
2、能够用三拍子边唱边打。
3、用优美的声音演唱《雪绒花》。
4、小组合作展示。
1、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体会这首歌所表达的爱国之情。
2、能够用三拍子边唱边打。
3、用优美的声音演唱《雪绒花》。
4、小组合作展示。 学习目标 《do re mi 》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歌曲。 1959年,美国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和剧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第二创作了音乐剧《音乐之声》,演出后大受欢迎。1965年改编成同名电影。同年,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 。
什么叫做音乐剧
音乐剧也称“音乐喜剧”、“百老汇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发展而成的一种娱乐性音乐体裁。
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 《音乐之声》简介:
《音乐之声》是一部改编自玛丽亚·冯·崔普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团》的戏剧作品,最初以音乐剧的形式于百老汇上演,之后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位居北美影史票房第三名,同时也是史上最卖座的歌舞片。 《雪绒花》雪绒花简介雪绒花又名 火绒草、薄雪草,为菊科火绒草属的雪绒花高山植物,原产西欧。分布在亚洲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一带,通常生长在海拔1700米以上的地方,由于它只生长在非常少有的岩石地表上,因而极为稀少。在奥地利,雪绒花象征着勇敢,因为野生的雪绒花生长在环境艰苦的高山上,常人难以得见其美丽容颜,所以见过雪绒花的人都是英雄。有着“世界花园”之称的瑞士,把火绒草定为国花;奥地利也以火绒草作为荣誉和友谊的象征。把火绒草定为国花。雪绒花又名 火绒草、薄雪草,为菊科火绒草属的雪绒花高山植物,原产西欧。分布在亚洲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一带,通常生长在海拔1700米以上的地方,由于它只生长在非常少有的岩石地表上,因而极为稀少。在奥地利,雪绒花象征着勇敢,因为野生的雪绒花生长在环境艰苦的高山上,常人难以得见其美丽容颜,所以见过雪绒花的人都是英雄。有着“世界花园”之称的瑞士,把火绒草定为国花;奥地利也以火绒草作为荣誉和友谊的象征。把火绒草定为国花。雪绒花简介关于歌曲《雪绒花》 《雪绒花》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歌。 1959年,美国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和剧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第二创作了音乐剧《音乐之声》,演出后大受欢迎。1965年改编成同名电影。同年,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AB节奏:松散还是密集?
情绪:赞美的还是欢快的?
速度:稍快还是稍慢?
曲式:几段体?
力度:强还是弱?
认识力度记号
pp-很弱 p-弱 mf-中强 ff-很强 mp-中弱 A部分的音乐,带抒情性B部分的音乐,带点活泼歌曲《雪绒花》来自电影<音乐之声>选曲 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萨尔茨堡一个教堂的修女玛丽亚性格活泼、会弹吉他、喜欢唱歌。
后来,玛丽亚到特拉普特上校家担任家庭教师,上校用军队管理办法管理七个失去母爱的孩子,玛丽亚却用爱心与音乐和几个孩子相处的很好。
在上校离家期间玛丽亚和孩子排练了合唱。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上校回家,歌声深深打动了上校,在家庭聚会上,上校也情不自禁地演唱了《雪绒花》,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 玛丽亚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也得到了上校的爱。他们组成家庭并去旅游,等他们回到他们的城市时,德国侵略者已经侵占了他们的祖国和家乡,还要让上校到海军去服役。上校热爱祖国,决不肯为敌人工作。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瑞士。 就在他们整装逃跑之际,被敌人发现了,上校假称是去萨尔茨堡参加音乐节演出,可敌人看守很严。上校一家在这个音乐节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就是演唱《雪绒花》。当《雪绒花》这首歌曲响起的时候,听众们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感到恐惧。后来,上校一家为了尊严,终于躲过敌人,奔向异国他乡 。视频欣赏边听边思考1、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1、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一段(舒缓、亲切抒情)
二段(激动、热爱之情) 欣赏边听边思考《雪绒花》在影片中的两次演唱:欢迎少校回来的聚会时敌人占领后的音乐节上音乐之声《 孤独的牧羊人》探讨电影音乐的作用分组讨论:
电影音乐的几大主要的作用:能刻画人物的性格形象;能反映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即背景气氛的作用能表达电影主题,渲染烘托气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