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英雄的石像》 学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古代英雄的石像》 学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5 21:1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英雄的石像》
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骄傲自大的危害,培养谦虚谨慎的美德。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童话夸张的手法。
学习过程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①雕刻(
)②气概(

③模型(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④钢凿(

⑤砌成(

⑥膝盖(
)⑦吆喊(

⑧囚犯(
)⑨讥笑(

⑩哪叱(
)21世纪教育网
2、补充完整下列词语。21世纪教育网
___傲自满
目___一切
一___一样
一丝一___
神圣仙___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无精打___
出乎意___
3、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①崇拜:
②模型:
③鞠躬:
④不屑:
⑤吹嘘:
⑥伶俐:
⑦讥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4、大家请雕刻家雕刻古代英雄的石像目的是什么?
5、文章结尾,石像倒了以后,作者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1、①diāo
②gài
③mó
④záo
⑤qì
⑥xī
⑦yāo
⑧qiú
⑨jī
⑩né
3、①崇拜:尊敬钦佩。
②模型;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比例制成的物品,多用来展览或实验。
③鞠躬:弯身行礼。
④不屑:轻视,认为不值得。
⑤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21世纪教育网
⑥伶俐:聪明、灵活。
⑦讥笑:讥讽和嘲笑。
4、为了纪念一位古代的英雄,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
5、(l)市民无精打采地走了。(2)雕刻家大哭了一场,从此不再雕刻。(3)乱石块被用作铺路。
〖点击思维〗
1、“膝”不要读为“qī”;“模”“凿”“哪”是多音字,查字典整理一下,看文中分别怎么读?
2、“骄傲自满”不要写成“娇傲自满”;“一丝一毫”不要写成“一丝一豪”;“无精打采”不要写成“无精打彩”。
3、结合句子意思推测语义是解释词语最常用的方法,如“不屑”“吹嘘”等词语,能够推测出大体意思即可。
4、5题只要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用文中原句回答就可以。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古代英雄的石像
雕成----崇拜
特殊的地位
傲慢
哀求
骄傲
倒塌
光荣的历史商量
自言自语
铺路----平等
真实
有意义
〖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童话的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者是少年儿童,因此语言的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孩子阅读的兴趣。本文就做到了这一点。文章语句简洁明快,大部分是短句,而且有很多口语化的句子,像“一丝也不多,一毫也不少”,“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等,既好懂又上口。特别是石像与石块的对话,就好像日常谈话,简明而通俗。全文是用拟人手法写成的,其中还使用了贴切生动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使得文章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比如写雕刻的情况,说它“像黄昏时星星显现一样”,比喻雕像起初模糊、渐渐清晰;又如用“隔年的冬草”比喻石像再次骄傲起来,都非常生动。夸张的运用则增加了文章的幽默风趣,如写市民们的盲目崇拜,说他们“喝干了几千坛酒,挤破了几百身衣裳,摔伤了很多人的膝盖”,非常富于幽默。
〖把握重点〗 
一、作者简介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州人。“五四”前夕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本文的主要意思和现实意义
这篇童话写了石块从被雕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雄石像到最后被摔碎的故事。石像本来是被雕成了一位英雄,受到市民的敬仰和尊重,但它却因此而骄傲起来,甚至看不起曾经和自己是一块石头的那些小石块,因为它们现在被凿成了小石块,铺在自己的底下做了石基。它向小石块们炫耀自己,却受到小石块的反唇相讥。是它自己醒悟了,还是小石块们不甘心被垫在底下了呢?作品没有说,但石像终归是倒了下来,摔成了碎石。市民们虽然有些惋惜,但很快就把它们收在一起,铺成了一条小路。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讽刺了那种骄傲自大、脱离群众的人,说明人们只有彼此平等地结合在一起,脚踏实地地做实事,生命才有意义。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旦地位变了,很多人都非常容易产生骄傲心理,本文就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的。文章所反对的骄傲自大,提倡团结一道做实事,在今天看来,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攻克难点〗 
丰富的想像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也是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难点。这篇童话讲的是一尊石像的故事,因此石像是怎么雕成的,雕成的石像是什么样子,石像被雕成后都干了些什么,石像最后的结局等,便成了情节发展的脉络,而这一情节的发展则是靠作者的想像完成的。首先是石像产生的经过。雕刻家研究英雄的历史,想像英雄的形象,精雕细刻,完成石像的雕塑。石像竖立在市中心,市民们对其顶礼膜拜。接着,作者通过丰富的想像,用拟人手法,赋予石块以生命。写石像的骄傲,写石块的思考,构成本文的主体。石像倒坍后会怎样呢?作者先写了市民的反应:“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不出一句话,无精打采地走散了。”这正说明他们以前的崇拜本是盲目的,是在崇拜空虚。最后写石块们的反应:“我们真平等!”“我们一点儿也不空虚!”“我们集合在一块儿,铺成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这正是本文的中心,也是作者的理想之所在。[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质询疑点〗
本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有何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本文的故事情节主要靠对话展开,人物的思想性格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作品的中心思想也主要是通过对话揭示的,双方的对话在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石像的性格就是在与小石块的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他因为自己有“特殊的地位”而大摆其“骄傲的架子”:“我高高在上是应当的,你们在我下面垫底,就你们的身份说也是应当的。”他甚至狂妄地宣称:“如果你们想跟我平等,就先得叫地跟天平等。”真是不可一世,这是何等的狂妄。但是当他遭到小石块的还击,听到全体石块要把他扔下去时,他吓坏了,“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用哀求的口气”提出请求,前倨而后恭,暴露了石像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