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4 19:1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微山县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题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谁都知道陕北是历史上的兵家纷争之地,(融至/以致)各个朝代兴修的古道纵横交错。
眼前这个文安驿竟是西魏大统年问所治,如今望去大约占地一百多亩,古时是有城墙围堰的,而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了。但不知何时(树立/竖立)的一道浓缩陕北风情的石质牌坊,宽宽阔阅地立在古道北侧,一眼望去就知道里面当是一处古风荡漾的老地方。果然,穿过牌坊就见有层层叠叠的窑洞顺坡而造,
。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一孔孔窑洞的式样略有差异,有的伸出齐齐的前檐,似将关中民居掖进了黄土崖,有如游牧风俗与农耕文化的精妙结合;有的压嵌着层层石板,粗糙而不失规整,(泛/闪)着比黄土还硬朗的色泽:
,敦敦实实一丝不苟,纵横的纹路且把富足展现;有的是平地起窑,有意将屋顶盖成拱形,以抒发古驿人对传统民居的执著情感。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围堰
断壁残垣
B.前檐
古风荡漾
C.粗糙
层层叠叠
D.规整
敦敦实实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以至
树立

B.以致
竖立

C.以致
树立

D.以至
竖立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
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
B.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
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
C.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
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
D.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
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诈骗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微山湖畔,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的思考,也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深度。
D.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5.下列各旬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济宁市某校正在举行纪念“五四”运动演讲比赛,小明演讲时语无伦次,赢得阵阵掌声,获得了一等奖。

B.九龙洞是一个天然喀斯特溶洞,洞内钟乳石林立,各种石花、石幔、石鸟、石兽随处可见.栩栩如生。
C.改革开放后。徽山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D.九年级下学期,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每天吹毛求疵地检查作业。
6.下列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
B.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等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C.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D.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7.仔细观察右下方这幅漫画,请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70字),并写出漫画的寓
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3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按要求填空.并阅读古诗文做题
8.根据提示,默写填空。(3分)
①造化钟神秀,

②白头搔更短,

③夜久语声绝,


,徒倚欲何依。

,平海夕漫漫。
⑥晴川历历汉阳树,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9一l3题。
(一)塞上忆汶水
曹元用
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沙碛:沙漠。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9.前两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 (3分)
(二)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威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情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合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1)仿佛若有光
(
)
(2)悉如外人
(
)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4)自恨不如远甚也(
)
11.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幕之
C.具答之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2分)
(1)其





(2)其







三、现代文阅读(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l4—22题。
(一)
①本来村里还有一个老信客。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份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捆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②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第二天,他掂着那只
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③整整两天,老信客细声幔气地告诉他附近四乡有哪些人在外面,乡下各家的门怎么找,
城里各人的谋生处该怎么走。说到城里几条路线时十分艰难,不断在纸上画出图样。这位年轻人连外出谋生的人也大半不认识,老信客说了又说,比了又比,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④把这一切都说完了,老信客又告诉他沿途可住哪几家小旅馆,旅馆里哪个萘房可以信托。还有各处吃食,哪一个摊子的大饼最厚实,哪一家小店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
⑤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可是听老人讲了这么多,讲得这么细,他也不再回绝。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⑥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老人说:“不。我去看坟场,能糊口。我臭了,你挨着我也会把你惹奥。”
⑦老信客本来就单人一身,从此再也没有回村。
⑧年轻信客上路后,一路上都遇到对老信客的询问。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流落在外的游子,年年月月都等着他的脚步声。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⑨刮风下雨时,他会起身,手挟门框站一会,暗暗嘱咐年轻的信客一路小心。
14.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扎”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15.在第⑧中老信客如此详细地讲解说明了什么 (3分)
16.赏析句子。(4分)
①老信客又告诉他沿途可住哪几家小旅馆,旅馆里哪个萘房可以信托。还有各处吃食,
哪一个摊子的大饼最厚实,哪一家小店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
(描写手法)
②年轻信客上路后,一路上都遇到对老信客的询问。
(写作手法)
17.怎样理解第⑨段文字的含义 (3分)
(二)旧土
①父亲把一堵旧墙拆了,和成泥巴,打成土坯,砌房子,抹墙皮。旧墙的土看上去很老了,老的有点儿像姜黄色了,老人们说是唐朝的,甚至说是秦朝的,反正是久远留下来的墙,这墙的土跟地里的不一样,太陈旧了。
②我担心老成这样子的IEl_-k.,打成土坯,砌成房子,抹成墙皮,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会像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我劝父亲不要用这样的泥土砌墙、盖房。父亲一点儿也没理我的话,不但把那堵很长的大墙拆了,而且还把墙底下的土也挖出来和成了泥。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你用这么陈旧的泥土盖房子,心里到底有没有儿孙 父亲说,泥土有什么老不老的,泥土从来不会老:再老的泥土,见了水,和成泥,就是新泥;打成土坯,土坯就是新的:砌成墙,墙就是新的:盖成房子,房子就是新的,放心住吧……果然,这老墙的土,和成泥很耐用,打成土坯很硬实,砌成墙很敦实,抹上墙很细腻。
③父亲的选择是对的,用旧土和泥巴砌成的墙,比地里挖的新土有黏度,耐风耐雨耐晒,
这三十多年过去了,房子结结实实,院墙稳稳当当。父亲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离去十多年了,如今他的子孙住着,墙皮旧了,墙体还是好好的,粉刷了几次,还如新房似的。
④由此,我对旧土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泥土是一种神奇、有生命而永远不死的物质。
⑤一块荒芜千万年的土地,看上去静静地沉睡在那里,甚至不长一草一木,你以为它早已死去,其实不然,如若浇上一瓢水,这喝了水的土,不管是黄土、红土、黑土,立刻就会变得灵动了起来,像睡醒了似的,黄土就会变得更黄,红土变得更红,黑土变得更黑——泥土活了。
⑥这喝了水,被水唤醒了的旧土,你不动它,恍若永远在水中,它是醒着的;你若动它,
它便会越来越有灵性。一旦被捏、揉、搅、捶、打过,泥就全醒了,倘若揉、搅、捶、打的时间更长,泥就会越鲜亮、越精神、越黏,甚至会灵气十足。这时候的泥好似有了筋有了骨,有了柔软轻盈的生命,打成土坯也好,烧成砖瓦陶瓷也好,就看你想让它成为什么,它就会让它的生命绽放出千姿百态的形状。
⑦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能给你的触发是枯涩的,你想象不出来这片寂寞的旧土,会长出什么来。它会长出金黄色的庄稼、香甜的苹果、参天的大树,变成碧波荡漾的林海吗 不需要你投入满地黄金,不需要你苦苦膜拜,只要你给它水,让它喝足了醒来,你撒下的种子,就会长出你要的东西。黄土高原荒凉,是泥土讨厌那个地方吗 江南绿树成荫,是泥土偏爱那个地方吗 不论是黄土还是红土,等待的不是荒芜,是唤醒它的水。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
⑧那村边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什么时候成为耕田的 地下挖出了秦朝的砖汉朝的瓦,还有唐朝的锄头,那说明这片地耕种了几千年了。几千年来每年都春播秋收,它滋养了村里祖祖辈辈的人,还有那些牲口。耕种它的人,几千年来从这地里“冒”出来,死了又被埋到这片地下。地被耕来耕去,人生生死死,这地几千年来有可能一年也没有闲过,会老了吗 我捧起这老田里的泥土,湿润润的。油黑黑的,孕育的小麦正在抽芽,哪像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简直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我坚信,只要给它水的滋养,给它足够的肥料,这田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
⑨每一捧旧土,都不可小看。每一捧旧土,无不经受了数亿年的风霜雪雨,无不经受了数不清的践踏和摧残,无不见证、饱尝和承载了死的悲惨、血泪与世间残酷。被屠刀,被烈火。甚至被炮弹躁躏过的泥土,喝过雨水,照样会活,照样会新,像新的泥土一样。这就是旧土。旧土承载世间万物,承受了天地间风雨雷电的摧残,承受了人和动物的一切暴行,包含和消融了发生在大地上的所有污垢、丑陋和罪恶。尽管它是负重和苦难的,但旧土不旧。旧土在一滴水的滋润下,依然是生机勃勃的精灵。
⑩我膜拜大地。敬仰旧土
18.第②段中作者说“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作者为什么埋怨父亲 (2
分)
19.文章第④段有什么作用 说说你的看法。(2分)
20.本文的题目能否换成《旧土与水》 请说出理由。(3分)
21.请对第⑨段这老田里的泥土“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作简要品析。(3分)
22.把文章结尾段删去好不好 请简要分析。(3分)
四、名著阅读(共6分)
23.名著阅读测试题。
(1)判断题。请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分)
①《朝花夕拾》中刻画的身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是阿长(长妈妈)和衍太太。(
)
②祥子一共买了三辆车,刚买的第一辆车就被孙侦探抢走了。
(
)
③小说《骆驼祥子》的主人公是祥子,骆驼是他的外号。
(
)
④《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来在祥子的影响下走上了
独立自主的新生活。
(
)
(2)选择题。(4分)
①在《二十四孝图》中,最使作者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一组故事是(
)

A.“老莱娱亲”和“陆绩怀桔”
B.“黄香扇枕”和“郭巨埋儿”
C.“哭竹生笋”和“卧冰求鲤”
D.“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②虎妞死后,祥子接着到了谁家去拉包月 (
)
A.曹先生
B.夏先生
C.刘四爷
D.孙侦探
③《骆驼祥子》中是谁劝祥子把钱存入银行或放债,祥子没有接受建议。
(
)
A.小福子
B.虎妞
C.夏太太
D.高妈
④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谁 (
)
A.杨先生
B.曹先生
C.夏先生
D.刘先生
五、写作(共40分)
24.请以“你是我最
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