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这是属于基本知识层次的,主要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
景,经过,和失败的标志,<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
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
期的作用与局限性,属于理解层次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评价历史事件的思维能力,主要体现
在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的分析.
二、教材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必修一的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族的潮流”,的第二课,
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它既
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同时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上承上一课题的
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
作用,地位突出。本课以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失败为主线,将教材分为三个子目:
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天京的悲剧。第一子目讲了鸦片战
争后,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太平天国运动在洪秀全领导下迅速兴起,定
都天京,巩固政权,与清朝对峙,静茹了全盛时期。第二子目,太平天国顺应时代的要求,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由于阶级和环境的局限性,纲领没有实现。第三子目讲了,太平
天国定都天京后,政权迅速腐化,内部统治阶层矛盾尖锐,导致了天京变乱,太平天国运动
由此转衰。后来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不符合农民阶级的产物,迫于形势,无法实现,
太平天国转入后期的防御战最终失败。
三、学情分析
从学生来看,面对的学生是高一的学生,他们整体素质较高,基础知识较扎实,有主动学习
的愿望和动机,对历史课程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同时他们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
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初中就学过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并且看过相关的影视,参观过
太平天国运动的遗迹。但他们只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人物,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太
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还是认识不清。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能记住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②能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能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进行评价。
③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原因进行分析,认识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的革
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材料的分析,学生能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②指导学生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学习法;
③通过用表格归纳太平军北伐、东征和西征的目的,领导人,结果,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
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1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学生能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
②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学生能认识到团结一致、集体主义的重要性。
③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
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也无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农民必须在先进力量组织领导下,
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参加民主革命和建设,才能恰当地发挥农民的力量。
④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五、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功绩。
难点: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
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主要运用讲述法,并且还运用材料分析法,问题探究发,情景模拟法,
图表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然经济在古代的中国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农民阶层几千年来一直是几年来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长期以来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也仍然如此。在封建社会时期,曾发生过无数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请同学们回忆古代农民运动发生的一般性原因是什么?比如:土地兼并,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丧失活命的基础;封建统治腐败黑暗,税赋过重,“苛政猛于虎”,百姓难以承担;水旱灾害频繁,等等。
应该说,农民阶级以改朝换代的方式推动着历史的前进。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由此开始了对中国长达一百年的侵略。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一场起自广西,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震惊中外的大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首先担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历史任务。
【讲述内容】
有人说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实际是表达了太平天国与鸦片战争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么,首先我们来一起看一下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变化和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
一、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阶级矛盾。(见附录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加剧对中国的侵略,导致国内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其次,五口通商后洋货输入量也大大增加。中国的财政金融受到严重威胁。
2、清政府沉重的赋税和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见附录二)
在清代,国家的收支和大宗贸易一般用银。铜钱主要用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向国家缴纳赋税,上缴的是白银。鸦片战争后的赔款,赔的也是白银。“银贵钱贱”,是指白银与铜钱的比价越来越高,这就导致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纳税负担增加,致使东南沿海地区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纷纷破产。
3、自然灾害严重。(见附录三)
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见附录四)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与自身经历密不可分。他用宗教理论表达反清思想,对于没有文化的农民来说,更容易接受。但同时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5、鸦片战争及其以后的时期,两广地区是中国对外关系和内部社会关系剧烈震动的
中心。
2、过程
(1)兴起
金田起义
1851年初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遭到地主武装和清军的封堵,东奔西突。转战途中,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
(2)发展
1、永安建制
1851年秋
太平军继续北上,同年秋,攻占永安。在永安,太平天国整顿建制,洪秀全颁布军律、历法,制定官制。分王封爵,天王称万岁,东王称九千岁,西王八千岁,南王七千岁,北王六千岁,翼王五千岁。这就是所谓太平天国的“首义六杰”。初步建立了政权。同时规定西王以下受东王节制,杨秀清掌握全军。由此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
永安封王表
称号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人名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2、定都天京
1853年春
1852年4月太平军永安突围后北上,6月攻占全州;9月猛攻长沙,不克;撤围后继续北上,水陆并进直取武汉三镇。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后,顺长江东下直趋南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入南京城,改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冯云山和萧朝贵先后在战斗中牺牲。
(3)全盛
1856年
北伐、西征
1853年--1856年
定都天京后所面临军事形势怎样?为此洪秀全等采取了哪些军事措施?结果如何?
太平军进入天京不久,清军就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
那时天平天国面临的形势是:要推翻清朝统治,必须北伐;要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必须西征;要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必须东征。
太平天国于1853年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上,初期北伐军进展顺利,经安徽,进河南,渡黄河,转入山西。进至直隶地区。1853年10月北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静海,前锋抵达天津附近,准备进军北京。朝廷震动,巨商富民准备携眷迁徙。清政府连忙从各地调集军队围攻北伐军。北伐军受阻以后退守连镇、冯官屯,林凤祥、李开芳先后被俘,英勇牺牲。由于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北伐军经过两年的浴血奋战,全部壮烈牺牲。
北伐虽然失败了,但它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天平天国东征和西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伐的一个细节:北伐军到达的最北边是哪?是静海,而没有到达天津或北京。
在北伐的同时,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等率兵西征。西征军的战略目标是夺取安庆、武汉,控制长江中游,为天京树立起军事屏障。然后进兵湖南,平定两广,统一南部中国。1853年,西征军夺取安徽、湖北等重镇,然后进入湖南。在湖南,西征军同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失利。1855年,石达开率军增援,在湖口、九江与湘军主力激战,取得重大胜利,夺取江西8府50多县,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1856年,太平天国派秦日纲东征,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秦日纲又同石达开会师,一举攻破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千里长江,西自武汉,东到镇江,都在太平军的掌握之中。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
分析概括太平天国胜利进军的原因。
根据内外因来分析,内部太平军组织纪律严明;外部清政府腐败不堪,并且正与英法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人民群众拥护支持。
措
施
目
的
时
间
将
领
结果
意义
北
伐
西
征
东
征
俗话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在1856年太平天国进入军事全盛的
时候,一场大规模的内乱即将来临,这就是天京内讧,使太平天国运动的由胜转衰。
(4)转折
1856年
天京变乱
原因: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内部逐渐显现出明显的问题。
1 在军事斗争上,骄傲轻敌,不思进取,没有将灭亡清政权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
2 在统治方法上,制定礼仪,用森严的封建分等级制度辅助以宗教神学来巩固统治。
3 在个人生活上,贪图享乐,广建宫殿,迅速奢靡腐化。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农民政权迅速变为封建王朝,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统治阶级生活迅速腐朽,特别是洪秀全。洪秀全从踏入南京开始,在美女丛中生活11年,从未走出天京城门一步,不过问朝政。洪秀全有80多个妃子,还认不全,只好编号,一号妃二号妃,数字化管理。清朝嫔妃最多的乾隆爷也只有50多个。
4 在领导集团关系上,内部矛盾尖锐,彼此争权夺利,相互猜忌。
2、根源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过程:
后果:(1)力量受损: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互相猜忌,大批骨干被杀或出走,损失了干部,又削弱了军事力量,造成“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为清军的反扑提供了可乘之机;
(2)形势危急:清军再建江北、江南大营。
(3)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太平天国由前期的积极进攻转为全面防御阶段。
经过这场变乱,杨秀清、韦昌辉及其部下数万人相继被杀,石达开率精兵20万出走。太平天国初期形成的领导核心已经瓦解,主力部队也所剩无几,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
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果断地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朝气蓬勃的青年将领。他们临危受命,积极防御,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稳定了天京的局势,使太平天国革命事业一度出现了转机。另外,1859年,拜上帝教的最早信徒之一、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从香港辗转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同年陈玉成被封为英王,李秀成为被封为忠王。太平天国后期的三人领导核心形成了。
领导核心的重建尽管不能挽救天京变乱造成的损失,但暂时稳定了太平天国的政权。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
(5)后期防御
1858年--1861年
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
1、解天京之围
(1)再破江北大营
1858年
陈玉成
李秀成
(2)三河镇大捷
1858年
陈玉成
李秀成
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是扭转颓势的关键,这两次决定性战役的胜利,使
京、
安庆转危为安,基本上制止了敌人长驱直入的进攻。
(3)再破江南大营
1860年
洪仁玕
陈玉成
李秀成
依洪仁玕的计策,李秀成率兵先袭杭州,待江南大营清军分兵救援之际,火速回师与陈玉成等汇合,合力攻打江南大营。此计为"三十六计"之中的"围魏救赵"之计。这样,平定江北、江南大营之后,太平天国运动从低谷中走出,又有了一些发展。当然,从总的局势
来看,太平天国再也无法回到天京变乱前飞跃发展的时期了,而且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太平天国的形式更为严峻。
此后,清朝统治集团也调整了内部关系,重用曾国藩,借助湘军镇压太平天国。
2、向东拓展,遭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攻击
太平天国攻破江南大营之后,清军统帅和春向东逃窜。李秀成穷追不舍,和春自杀。李秀成乘胜率军东征苏南,连战连捷。李秀成指挥太平军继续东进,一直打到上海近郊。进军苏南,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由于上海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的重要据点,外国侵略者公然直接参战,从此,太平天国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
3、安庆保卫战
1861年
正当太平军同中外反动势力在江浙激战的时候,湘军再次包围安庆。经过几个月的激战,太平军未能击退湘军,1861年,安庆陷落,陈玉成退守庐州。1862年,由于歹徒出卖,陈玉成被俘,不久,英勇就义。
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严重的挫折。军势、军威大损,太平天国防御中的攻势也就结束了。
江北大营、三河镇、江南大营战役目的何在?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目的是打破清军对太平天国的包围,战役能够胜利是李秀成、陈玉成、洪仁玕之间的军事配合和正确的战略战术,也与清政府面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有关。
(6)失败
1864年
天京陷落
1862年初春,清军分三路进攻太平军。到1864年,天京外围已无回旋余地,城内将士食野草充饥,而围城湘军又增至5万余人,太平天国危在旦夕。6月,洪秀全病逝。7月,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与前期的斗争有什么本质区别
纵观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斗争,与前期相比总的特征是始终处于防御的阶段。无论积极的还是被迫的,都与前期军事斗争目的有了本质的区别。这些斗争,(1)从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天京的上游和江浙一带。(2)从军事力量来看,既有陈玉成、李秀成的联合作战,又有他们各自相对独立的战斗,陈玉成主要在天京上游地区作战,李秀成主要在江浙一带与敌周旋。(3)从作战对象看,有同清军的作战,也有同湘军等汉族地主武装的作战,还有同外国侵略军的作战。同学们在归纳时,可根据不同的视角和标准予以概括,以使知识条理化。(4)值得注意的是,在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斗争中,太平军遇到了以往农民战争从未遇到过的现象──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共同镇压农民军。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大特征。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天京突围――天京事变――天京陷落
↓
↓
↓
↓
↓
↓
↓
兴起
↓
发展
↓
全盛
转折
失败
↑
↓
↗↖
↓
↑
↑
↑
建国号
初步建立政权
正式建立政权
巩固政权
元气大伤
政权覆亡
3、纲领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问题一:在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什么?(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最大特征是?
(土地是私有财产,地主占有广大土地)
问题二:《天朝田亩制度》在土地分配方面提出的主张对该制度有何影响?(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
问题三:中国历史上所爆发的农民起义举不胜举,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意义在于?(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颁布时间:1853年
目的: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
想社会。
中心: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主要内容:1、土地分配方面,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见附录五)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
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2、产品分配方面,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见附录六)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结果:没有真正实施过
评价:1、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有平等,要有摆脱封建压迫、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因此,它对贫苦农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2、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
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要实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平均主义满足了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从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则,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另外,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以后,一直处于清朝军队的包围之中,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社会经济的改革。
问题探究:这一纲领能否同时调动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和劳动积极性?为什么
(2)后期:《资政新篇》
颁布时间:1859年
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主要内容:①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②经济: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文教:提倡新式学校和文明生活方式,严禁人口买卖和吸食鸦片。
④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
从内容上看,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为何会有此特点 为什么《资政新篇》没有真正实行
结果:根本没有实行
《资政新篇》为何不能实施?
19世纪50—60年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已开始解体,但是,速度异常缓慢,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劳动力、资金、市场等社会条件,中国并不具备。
⑴客观条件:环境紧张,无暇顾及。太平天国后期,清军一直对太平天国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军事斗争形势异常紧张,太平天国领袖无暇顾及改革建设国家,这是《资政新篇》未能实施的客观原因。
⑵直接原因:没有得到农民阶级的支持。《资政新篇》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这个方案得不到太平天国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积极作用。
评价:1、革命性:《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教师点明洪仁玕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也不代表农民阶级)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方向。
2、局限性:它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因而未能在农民群众中引起广泛影响;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加之残酷的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施的客观条件,所以根本没有实行。
不同点
《天朝天亩制度》
《资政新篇》
产生的背景
太平天国强盛时期
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社会经济主张
企图在小生产者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
群众基础
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作用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
没能付诸实施,对太平天国的斗争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反映的特点
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缺乏先进阶级的理论指导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从上面的比较可看出,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理想,比起《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由传统意识向近代观念转变的轨迹。
4、分析太平天国运动
(一)时代特点
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所以与以往历次农民战争相比较,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有那些
(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一些领导入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
(3)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4)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
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二)失败原因
1、主观方面:(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具有科
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理论武器;农民阶级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不能彻底催毁封建经济、建立新的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经济制度;农民阶级本身的弱点与缺点,导致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不可避免地在斗争中犯了一些战略错误。(见附录八)
(2)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
2、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革
命力量。
(三)评价
1、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见附录九)
2、历史意义:(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2)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打破
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在思想上,组织上,它都高出一筹,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具有深刻影响。
(4)十九世纪中叶,亚洲出现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太平天国
运动与其他国家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3、教训: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本课小结】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然而,这一时期的农民战争,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战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就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勇敢地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进一步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巨大变化。
【探究拓展】
学术界对太平天国及其领导人洪秀全的评价,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推动历史前进的爱国运动,洪秀全作为正面人物和农民革命家应予以肯定;另一种意见全面否定太平天国运动,认为洪秀全是一个“灾星”、“邪教主”、“暴君”。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呢?洪秀全在历史上究竟起过什么作用?
思路:对于前一种观点教材中多有介绍;对于后一种观点,需要查找一些资料来加以解释。对洪秀全的错误,我们应当正视,但要从当时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苛求于前人。神化洪秀全固然是不对的,但鬼化洪秀全更加荒唐。因为那种把他贬斥为“邪教主”、“魔鬼”来全面否定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既违背了历史的真实,也背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洪秀全伟大的农民革命领袖的本来面目,这就是结论。
八、板书设计
九、
教学反思
十、附录
附录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附录二: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鸦片战争后不到十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附录三: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附录四:
1、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2、(阎罗妖)乃是老蛇,妖鬼也,最作怪多变,迷惑缠捉凡间人灵魂。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唯恐不速者。
——《原道醒世训》
附录五: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算其家人口多少,人多则多分,人少则少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大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附录六:
(农民全年收获)除足斯25家每人所食可接靳谷外,余则国库……(凡25家)中所有婚娶弥同喜事,俱用国库,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天朝田亩制度》
附录七:
1851年金田起义时,洪秀全已有姬妾十五六人,突围永安时“娘娘”增至36位。当上天王时设立三宫六院,老婆有88个。在穿戴装饰上。洪秀全追求华丽奢侈之风,其衣服的金纽扣和把斤重的黄冠堪称无价之宝。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
附录八: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附录九:
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下之田;商不能自贾取息,而谓货皆天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蔼尽。
──引自曾国藩《讨粤匪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