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4 20:1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
鸦片战争 1919 1949
新中国成立前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110年)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1、五四运动(1919)
2、中共成立(1921)
3、国民革命(大革命)(1924—1927)
4、革命道路的开辟(土地革命)(1927—1937)
5、全民族抗战(1937—1945)
6、解放战争(1945—1949)一 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一 、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爆发1、导火线
2、经过
3、意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口号
中心
结果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前期——北京(主力:学生)后期——上海(主力:工人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 卖国贼
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2、五四运动的经过思考1:为什么会取得初步胜利?答案: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①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从而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3、五四运动的意义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无产阶级)领导二、中共的成立1、一大
2、二大1、中共一大(1921、7 上海)条件:
参加者:
党的任务:
党的中心任务:
意义: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领导工人运动1、宣告了中共的成立
2、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二、中共的成立1、一大
2、二大2、中共二大(1922 上海)最高纲领:
最低纲领:
(民主革命纲领)
意义:实现共产主义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反帝反封建思考2:为什么中共一大制定纲领(任务)后,二大继续制定纲领(任务)?答案:一大制定的任务不符合当时的国情(社会矛盾和社会性质)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 国民革命1、基础
2、开始标志
3、高潮
4、结果
5、意义1、基础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
国共合作原因共产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挫折使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国民党: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使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与中共合作实现: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2、开始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三、 国民革命1、基础
2、开始标志
3、高潮
4、结果
5、意义3、高潮北伐北伐目的:
成果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4、结果失败反封建:
反帝:打倒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失败标志
原因四一二政变
七一五政变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三、 国民革命1、基础
2、开始标志
3、高潮
4、结果
5、意义5、意义①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②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 四、革命道路的开辟  南昌起义1、军队
2、根据地
3、土地革命
4、反“围剿”
5、长征秋收起义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 四、革命道路的开辟  1、军队
2、根据地
3、土地革命
4、反“围剿”
5、长征1、创建军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1927)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建立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3、土地革命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意义: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为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4、五次反“围剿”5、长征赣
江文家市三湾井冈山 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图长沙长沙进攻长沙失败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井冈山进攻城市转向农村确定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农村包围城市”
道路的开辟
南京上海杭州南昌长沙广州徐州郑州武汉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闽西根据地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方志敏建立
闽浙赣革命
根据地徐向前等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贺龙等建立
湘鄂边革
命根据地邓小平等创建的左
右江革命根据地▲彭德怀等创建
湘赣革命根据地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
山下旌(jing惊)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kui亏)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dun顿)。 “红米饭,南瓜汤,秋
茄子,味好香,餐餐
吃得精打光。干稻草
来软又黄,金丝被儿
盖身上,不怕北风和
大雪,暖暖和和入梦
香。” 井冈山精神王明(1904--1974)等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造成极大损失,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长征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开始:1934、10
转折:遵义会议(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结束:1935、10——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会师
1936、10——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
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遵义会议:1935内容1、结束了军事和组织上“左”倾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意义1、结束了 ? ;
2、确立了 ? ;
3、走向成熟,第一次独立解决党内问题。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万水千山只等闲---过草地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胜利:锻炼和保存了大批骨干三军过后尽开颜---大会师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 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时86000人,到陕北是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长征精神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 四、革命道路的开辟  1、军队
2、根据地
3、土地革命
4、反“围剿”
5、长征1、创建军队2、建立根据地3、土地革命4、五次反“围剿”5、长征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思考3:为什么中国的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农村中的农民占主体,有革命愿望,敌人较弱
工人较弱,而城市敌人强大
受压迫,缺乏民主制度,敌人残暴1、根本原因:社会性质(国情)思考3:为什么中国的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具体原因:五、全民族抗战六、解放战争反内战漫画:
 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 1、背景
2、经过
3、意义1、背景抗战胜利后形势六、解放战争1、背景
2、经过
3、意义2、经过爆发: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结果: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形势:
鼓舞人心: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敌众我寡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渡江战役江阴湖口东路军中路军西路军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标志
2、意义
3、经验1、标志新中国的成立2、意义(国内、国际)3、经验(原因)①党的正确领导
②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③走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④开展武装斗争
⑸组织统一战线
⑹取得人民的支持 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后露宿街头新民主主义革命1、开端(无产阶级上台)——五四运动2、领导核心的确立 ——中共成立4、建立统一战线——国民革命6、找到正确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8、走向胜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本课小结5、掌握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南昌和秋收起义 3、革命目标的确立——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7、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9、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比较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