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4 21:0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教学目标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采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
教学难点
认识“文革”对国家民主与法制的践踏。




设计意图




教学方法
【新课导入】复习提问: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通过确立确立三大政治制度,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1956年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初步建立起来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怎样发展,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新课讲授】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一)民主政治建设的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1、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中国人民就开始探索民主政治建设之路。2、时间、地点:1956年,北京。3、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认为当前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政治建设方面的正确决策:(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健全国家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4、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过渡:
由于党内“左”的错误不断发展,中共八大的方针政策并没有得到贯彻。相反,随着1957年反右斗争的扩大,使党内“左”的错误思想进一步发展,最终酿成“文化大革命”。(二)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966—1976)1、“文革”发生(1)原因①根本原因: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严重②主观原因:毛泽东对国际、国内形势的错误分析。(毛泽东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想通过文革全面夺权)③促成因素:林彪、江青等人的利用、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2)导火线: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
(3)全面发动标志: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4)过程简介:(从一月革命

全面夺权)(1967年1月,在张春桥、姚文元的策划下,以王洪文为首的一批“造反派”组织,非法夺取了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接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夺权,陷于瘫痪。各“造反派”之间为夺权展开激烈斗争,许多地方发生武斗。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来,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课件展示:文革中国家领导人遭到迫害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以下结论:①新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②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⑤总之,文革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3、文革的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4、文革的深刻教训:展示材料:材料一:毛泽东认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将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资产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材料二: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
1、两段材料表达的错误倾向是什么?这种错误最终导致了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
2、现在,我们要从这个历史事件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种悲剧的重演呢?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①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②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③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过渡:
正是由于这些深刻的教训,“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大力加强了民主法制的建设,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二、伟大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
1、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7—1978)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没有能够及时地在根本思上清理“左”的错误,党和家的政治工作一度处于徘徊中前进的局面。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成为中国共产党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老师指导学生归纳概括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
(1)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2)内容:
①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④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意义:
①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它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③中国就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过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政治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三、发展完善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1、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2、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4、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标志着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建设迈进了现代化进程。
展示材料:   
材料1
在制度、法律上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证人民能够参与政权的决策、管理,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材料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分析以上史料得出结论: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这说明中共完善了哪一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问题探究:
1.你能列举出一些与青少年学习、生活有关的法律文献的名称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2.讨论什么是“依法治国”?你如何理解“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维护人民各项权利的重要保障;“以德治国”是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法律意识,使人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二者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复习导入法图片讲授法材料学习法读书指导法材料学习法问题探究法
通过复习上节课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的内容,巩固上节课知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在屏幕上展示文革时期领导人遭到迫害的图片,老师讲授相关事实。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对历史场景的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尊法守法的习惯。通过对文革时期的史料的展示,师生互动,探讨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史料解读的能力。让学生阅读课文,从课文自己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会自主学习。通过对材料的解读,联系现实中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学会以史为鉴的思维。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探究,联系现实中的一些事件,学会用历史上的事物与现实中的联系。




设计意图




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
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1、民主政治建设的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2、“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966—1976)(二)伟大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三)发展完善

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教学反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