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洋务运动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记住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和代表人物。
(2)了解洋务运动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军用、民用工业。
(3)掌握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和目的,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2)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论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敏捷答辩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学习洋务运动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中国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
(2)学习评价洋务运动历史地位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
人文价值观念,从而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
2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48名学生,男生22名,女生26名,根据八年级的教学情况来看,班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跟上现有的进度,上课发言积极,个别同学表现的还特别出色,但是也有个别同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人意,需要好好引导。
3重点难点
1.重点: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难点: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情景创设
出示课件1,提问:同学观察内忧、外患两幅图图片,大家告诉我它们是什么历史事件?
学生回答: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
大清在经历了外有强敌,内有农民起义,一些开明之士也开始寻求救国之道,下面我们就进入本课《洋务运动》
活动2【讲授】
二、探究新知
1.什么是洋务运动(出示课件2):
十九世纪60年代-90年代,清政府一部分官僚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及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2.洋务代表人物(出示课件3、4)
中央:恭亲王奕忻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简单讲解一下洋务派代表的历史背景,从而引入他们创办的一系列军事、民用工业及近代海军、新式教育等。
3.近代军事、民用工业
(1)观看近代军事视频,让学生思考军事工业创办的目的及口号是什么,并让学生查看历史地图册找出有那些军事工业。
学生回答:(目的是强兵,口号是自强)
教师出示课件8(近代军事工业简表)让学生明白近代军事工业的名称、创办人、时间及地点。
(2)出示课件9(近代民用工业代表图)
教师讲解:这两幅图是近代最大的钢铁厂和最早的采矿厂,大家知道它们是谁所建吗?它们的出现反映洋务派想做什么?
学生回答:张之洞和李鸿章,它们的出现反映了洋务派的又一主张“求富”、及让国家的经济发展起来从而支撑军事发展。
在求富的过程我们来看一下洋务派的成就有那些(出示课件10)。
(3)近代海军和新式教育
观看三张图片,大家能找出中国最早的新式海军吗?(看课件11)
(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通过对詹天佑等人的简单讲解,让学生找出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出示课件12)
(京师同文馆)
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派为了振兴清王朝,采取了创立军工厂,建立海军,创办了民用企业,创办了新式学堂,还派遣留学生出国,但是随着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这仅仅是军事方面原因吗 结合刚才学过的课本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请找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中体西用的制度
②官办企业的问题
③外国人才的携技居奇
④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2)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课堂练习:思考与讨论
课后练习:同步练习6课洋务运动选择题部分
板书设计:一、自强与求富
1.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忻)地方(曾国藩等)
2.军事和民用工业
3.新式海军和学堂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1.失败的原因
2.历史意义
课后反思:在讲述洋务运动的失败时,向学生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指导学生分析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日本的改革成功而中国的改革却遭到失败,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思考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