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戊戌变法 课件+教案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戊戌变法 课件+教案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4 19:55:16

文档简介

第7课 戊戌变法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 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利用文件奏折、宣传图画等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 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此外 ,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在社会各界的反应进行对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2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但对所学知识疏于记忆,
3重点难点
一、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二、难点:戊戌变法意义和戊戌变法主张不能实现原因的认识。
4教学过程
4.1 导入新课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戊戌变法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什么形势?引导学生察看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时局图,中国面临瓜分危机,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启发学生该怎么办?假如你是19世纪末一位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中国人,你会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
学习新课: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民 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实行变法改革社会现状。
请同 学们阅读“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思考:康、梁等维新派为变法做了哪些准备?请学生试着归纳:上书皇帝、创办报刊 、创办新学堂 、成立学会、著书讲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是公车上书?有何影响?引导学生回答?冲击了封建社会腐败沉闷的思想文化,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启发了人们探索救国救亡之道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作了有力的铺垫。
二、百日维新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百日维新”,思考:戊戌变法的直接背景是什么?时间是哪年?为什 么称为百日维新?主要内容?结果?性质?影响?
关于变法法令内容,试让学生制作一个表格,来归纳内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等方面对各项内容逐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讲述中可对每一项内容设问,如政治方面:广开言路是什么意思?为那些人开了路;裁撤冗官,是那些官,他们会支持吗?经济方面的措施,则有什么作用?文化方面的措施,又会有什么作用?
戊戌变法内容简表
类别 内容
类 别
内 容
影 响
政 治
广开言路,准许民众上书言事,栽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澄清吏治。
经 济
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发明创造,发展科学技术。
文 化
改革科技制度,开办新式学堂,创设京师大学堂,提倡办报、译书,出国留学。
军 事
训练新式陆海军队裁减冗兵,增强海防实力。
通过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次变法对发展中国经济和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文化是有巨大推动作用;也可以看得出这次变法有人支持,也有人会反对,会是哪些人?学生思考回答。
三、戊戌六君子
学生看书,想一想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在做什么?戊戌变法的命运如何?维新派是如何应对?结果如何?
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有位志士谭嗣同我们来认识一下。指导学生看教材插图,读他的遗言,理解他的变法态度 和决心,学习他爱国进取、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试着总结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之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并板书如下:
1、中国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竭力阻碍变法;
2、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只依靠一个 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变法的影响,之后共同归纳总结,并板书如下:
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 义。
3、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4、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小结
【练习与作业】
1、戊戌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公车上书
C 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 “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2.直接导致“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 《马关条约》的签定 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3.支持维新派进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
A.咸丰皇帝 B.同治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4.光绪帝颁布的变法内容不包括(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6.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袁世凯的出卖 B.顽固派势力强大
C.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7.光绪帝支持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
A.被康有为言词所打动 B.要发展资本主义
C.不愿做亡国之君 D.慈禧背后主使变法
8.下列几项戊戌变法的法令在洋务运动时早已做过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翻译西方书籍
9.某论坛开展关于“戊戌变法”的大讨论,下面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C.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
D.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是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课件27张PPT。 第七课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戊戌变法名称的由来
2、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于1898年发动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因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 故史称戊戌变法。公车上书 内容:原因:在北京参加应试的举子,在康、梁的组织下,联名上书,要求拒签条约,请求变法图强。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国内。朝野震惊,群情激愤。上书者:康有为、梁启超等1300多人签名上书。史称“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
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为啥 称“公车上书”?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少年中国说》
公车上书的结局:影响:因顽固派的阻扰,没有送到光绪帝手中而失败公车上书轰动全国,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1、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创办了许多学会和刊物 展开创办:《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 上书失败后,维新派积极进行宣传活动,在各地创办了许多报刊、学会、学堂、为变法制造舆论,培养人才。维新变法运动逐渐在全国兴起。利用强学会,定期演讲。并改《万国公报》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2.形成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强学会遗址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3、再次上书1897年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1898年1月,康有为再次上书,痛陈列强瓜分中国之危机,建议变法图强。1898.6.11-1898.9.21(103天)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时间: 1986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变法期间,共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人物:光绪皇帝背景:列强步步进逼,光绪帝不愿做亡国之君,采纳了维新派的“变法图强”主张,决心改革。光绪帝(1871—1908),1875年至1908年在位。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19岁驾崩,由当时年仅四岁的光绪帝即位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宣布变法。光绪帝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戊戌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的结果遭到顽固派的极力反对
只有湖南巡抚支持,,湖广、两江总督采取拖延,直隶、两广总督则对变法置若罔闻。变法成了一纸空文。计划武力救危局:维新派得知慈溪要发动政变,就派谭嗣同深夜造访袁世凯,劝他派兵保护黄山,结果,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袁世凯告密,出卖维新派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人士,变法失败。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害,从光绪帝发布诏书开始变法到慈溪发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杨锐谭嗣同戊戌六君子刘光第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戊戌六君子谭嗣同被捕前,有人劝他逃走,他坚决不走,。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而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在狱中墙上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临刑前,面不改色,高声喊道: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慷慨就义。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你认为值得吗? 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变法的决心,这无疑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而且坚定了仁人志士的变法救亡的决心。他的死,正表现了中华儿女不怕牺牲的英勇斗志,他死得其所。
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量,有望他日东山再起,为中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
最后,不管谭嗣同的选择如何,都已经成为历史,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仍然视他为英雄,戊戌变法的流血牺牲者。 1.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加速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 爱国救亡的思想解放运动,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评价性质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议一议,“贼”指谁?为什么“无力回天”?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这次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课堂练习“贼”指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反对变法的顽固派。“无力回天”是指变法力量薄弱;皇帝无实权,顽固派阳奉阴违,阻挠破坏;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键的勇气,脱离广大人民群众;袁世凯告密,慈禧、荣禄发动政变。 “死得其所”是指谭嗣同愿做第一个中国因变法而牺牲的人,希望唤醒人们的觉醒。这次变法失败说明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只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才能摆脱列强的侵略,使国家富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1、戊戌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公车上书
C 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 “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2.直接导致“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 《马关条约》的签定 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3.支持维新派进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
A.咸丰皇帝 B.同治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4.光绪帝颁布的变法内容不包括(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课堂练习CBDBC6.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袁世凯的出卖 B.顽固派势力强大
C.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7.光绪帝支持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
A.被康有为言词所打动 B.要发展资本主义
C.不愿做亡国之君 D.慈禧背后主使变法
8.下列几项戊戌变法的法令在洋务运动时早已做过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翻译西方书籍
9.某论坛开展关于“戊戌变法”的大讨论,下面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C.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
D.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是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C CDB10.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 )
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11. 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
A.促进思想启蒙??? B.挽救民族危亡
C.推动政治改革??? D.发展社会经济12. 世纪末,资产阶级统新派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 ?????????B.发动人民群众
C.建立共和国????????? D.挽救民族危亡AD13.“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时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
A.开放言论?????????????? B.创办京师大学堂
C.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D.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学会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