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读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够吟诵,感受诗情画意。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诗意,总体把握诗歌意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验诗句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的名川大河,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诗人一起欣赏神
奇的天门山和美丽的西湖。(图片介绍)
2. 师: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瓜——孤 凡——帆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断、楚”。并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断”左右结构,右边是“斤”。
“孤”字的右边是“瓜”,不是“爪。
“楚”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疋”字。
2.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duàn chǔ gū fān yì zhuāng
中断 楚江 孤 帆 雨亦奇 淡妆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三、精读领悟
1.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望天门山》,(播放视频)你能画出这首诗朗读的节奏吗?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诗人-李白。(图片、文字欣赏)
师:你知道天门山在哪吗?(图片文字介绍)。
(1)诗中描写了哪些事物?
天门 楚江 碧水 青山 孤帆 日
(2)思考:“望”的含义,这个字应该怎样朗读?
“望”远看,“望”字读得长、重,有味道。
(3)品读前两句诗句,你知道楚江吗?你怎样理解“中断”和“开”?
楚江,即现在的长江。中断,从中间断开。开,撞开,这个字体现江水声势浩大。
(4)长江水是什么颜色,总的流向是怎样的?
碧水,像青色的水晶,似绿色的翡翠。
长江总的流向是东流。
(5)师生共同探究:“至此回”说明了什么?
至即到。“回”字说明长江水回流湍急气势不可阻挡。
(6)从前两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天门中断楚江开,诗人借山势写出了水的汹涌。
碧水东流至此回。诗人借水势写出了山的奇险。
(7)品读后两句诗句,你是怎样理解“两岸”的 “相对”说明了什么?
“两岸”指出天门山与长江的关系,“相对”即天门山隔江兀立,对峙入门,给人以高峻感。
(8)“孤帆”指什么?从“日边”你体会到了什么?
“孤帆”是一只小船。“日边”让人感受长江远景浩瀚迷茫。
(9)“出”“来”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出”字化静为动,让人感到天门山生机盎然。正面描写天门山的山势。
“来”字体现不断变幻的美感。
(10)口语交际: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诗的美景吗?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
感情?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
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师: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播放视频)请你画出这首诗的朗读的节奏。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师:让我们一起品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位著名诗人-苏轼(图片、文字欣赏)
(1)“饮湖上初晴后雨”你是怎样理解的?
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
(2)品读前两句诗句,“潋滟”和“方”“空蒙”“亦”的含义?
潋滟:形容波光闪动的样子。方:正当;恰好。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的样子。亦:也
(3)师生共同探究:诗人认为晴天和雨天的景色是怎样的?
“晴方好”说明诗人认为晴天的景色正好。“雨亦奇”说明诗人认为雨天的景色奇特。
(4)品读后两句诗句,你知道西子是谁吗?(图片文字介绍)
(5)“欲”“相宜”你是怎样理解的?“淡妆浓抹”说明了什么?
“欲”想要。“相宜”合适得体。“淡妆浓抹”说明西湖美丽动人。
(6)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全诗的意思。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
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7)拓展训练: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古诗?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3.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关于祖国风光古诗。
四、课堂总结
师:学完了古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今天我们跟随诗人完成了我们的天门山、西湖之旅,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领略了古诗
的魅力,更加感受到了我祖国灿烂的文化,为我们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
五、课堂练习
1.填空
“孤”的部首是(子),第四笔是(撇)。
“帆”的部首是(巾),第六笔是(点)。
“断”的部首是(斤),第七笔是(竖折)。
2.组词
断(中断) 楚(楚国) 孤(孤单)
继(继续) 梦(梦想) 狐(狐狸)
六、作业布置
1.吟诵古诗两首。
2.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 苏轼
碧水 开 回 晴
青山 中断 出 水光 山色
孤帆 日边来 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组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21教育网
在教学中,通过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整首诗的意境。如 “出”、“来”和“潋滟”“空蒙”四个重点词,引导学生由词语想画面,在反复品味,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1cnjy.com
同时,借助课本中的插图,注释,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己说出诗句的大意,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3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 第二十一课
古诗两首
激趣导入
天门山
西湖
楚江
孤 帆
雨亦奇
chǔ
gū fān
yì
中断
duàn
zhuāng
淡妆
初读感知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
精读感悟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诗歌至今尚存900多首,内容
丰富多彩,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
精读感悟
天门山
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西南的
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
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精读感悟
诗中描写了哪些事物?
天门
楚江
青山
孤帆
日
碧水
事物
精读感悟
望
远看
数重
这个字应该怎样朗读?
“望”字读得长、重,有味道。
精读感悟
你知道楚江吗?
你怎样理解“中断”和“开”?
从中间
断开
长江
撞开,
体现江水
声势浩大。
楚江
中断
开
精读感悟
颜
色
流
向
碧水,像青色的
水晶,似绿色的
翡翠。
东流
长江水是什么颜色,
总的流向是怎样的??
精读感悟
“至此回”说明了什么?
至即到。“回”字说
明长江水回流湍急气
势不可阻挡。
精读感悟
从前两句
中,你体
会到了什么?
天门中断楚江开,
诗人借山势写出
了水的汹涌。
碧水东流至此回,
诗人借水势写出
了山的奇险。
精读感悟
指出天门
山与长江
的关系。
相对
两岸
天门山隔
江兀立,对
峙入门,给
人以高峻感。
你是怎样理解“两岸”的 “相对”说明了什么?
精读感悟
“孤帆”指什
么?从“日
边”你体会
到了什么?
“孤帆”
是一只
小船。
“日边”
让人感受
长江远景
浩瀚迷茫。
精读感悟
“出”“来”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出”字化静为动,让人感到天门山
生机盎然。正面描写天门山的山势。
“来”字体现不
断变幻的美感。
精读感悟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
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诗的美景吗?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
对祖国山河
的热爱之情。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
精读感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
画家、诗人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苏轼
精读感悟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你是怎样理解的?
诗人与朋友在西
湖饮酒游览,适
逢天气由晴转雨。
精读感悟
潋滟
方
亦
形容波光闪动的样子。
正当;恰好。
“潋滟”和“方”“空蒙”“亦”的含义
空蒙
形容云雾迷茫的样子。
也
精读感悟
诗人认为晴天和雨天
的景色是怎样的?
“晴方好”说明诗人认为晴天的景色正好。
“雨亦奇”说明诗人认为雨天的景色奇特。
精读感悟
西施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越
国人。天生丽质,是美的
化身和代名词。
精读感悟
“欲”“相宜”你是怎样理解的?
“欲”想要。
“相宜”合适得体。。
“淡妆浓抹”说明了什么?
“淡妆浓抹”说明西湖美丽动人。
精读感悟
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
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
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全诗的意思。
精读感悟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古诗?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
课堂总结
学完了古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今天我们跟随诗人完成了我们的天门山、西湖之旅,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领略了古诗的魅力,更加感受到了我祖国灿烂的文化,为我们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
1.填空
“孤”的部首是( ),第七笔是( )。
“帆”的部首是( ),第八笔是( )。
“断”的部首是( ),第三 笔是( )。
课堂练习
子 撇
巾 点
斤 竖折
2.组词
断( ) 楚( ) 孤( )
继( ) 梦( ) 狐( )
课堂练习
中断
继续
楚国
梦想
孤单
狐狸
作业布置
1.吟诵古诗两首。
2.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碧水 开 回
青山 中断 出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孤帆 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
雨
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光山色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十一课《古诗二首》练习
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fān chuán gū dān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xiāng yí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妆 ( ) 亦 ( ) 断 ( ) 孤 ( ) 21教育网
状 ( ) 赤 ( ) 继 ( ) 狐 ( ) 21·cn·jy·com
三、给下列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含义。
方:A.地区,地域;B.一边或一面;C.办法,做法,技巧;D.才, 刚刚;E.量词。
1.水光潋滟晴方好 。( )
2.四面八方响起了八路军的枪声,敌人被消灭了。( )
3.这个地方风景优美,很适合旅游。( )
4.修这 座桥用了几十方石头。( )
5.你这种解题方法很好,可以推广。( )
四、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潋滟(liàn liǎn) 淡妆(zuānɡ zhuānɡ) 中断(duān duàn)21cnjy.com
相宜(yí yì) 空蒙(ménɡ mónɡ) 浓抹(mǒ mà)www.21-cn-jy.com
五、根据课文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至:____________ 回:____________
潋滟:____________ 空蒙:____________
六、判断,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
1.苏轼是唐朝诗人。( )
2.诗中的西子是指西施。( )
3.《望天门山》采用的手法是比喻。( )
4.《饮湖上初晴后雨》中作者更喜欢晴天的西湖。( )
七、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1. 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
八、阅读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 诗人李白有“________”的美誉,我还读过他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
2. “碧水东流至此回”中“回”的意思是( )。
A.曲折回旋 B.返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C.答复
3. 表示山的动态美的诗句是( )。
A.天门中断楚江开 B.两岸青山相对出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 诗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描写 西湖晴天的水光的诗句是“ ”,描写雨天的山色的诗句是
“ ”。
6. 诗中的“西子”指 ,把西湖比作西子,可以看出西湖 。
第二十一课《古诗二首》答案
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帆船 孤单 中断 楚江 相宜
解析:注意“帆、孤”字的书写。
二、比一比,再组词。
化妆 亦然 中断 孤单
形状 赤色 继续 狐狸
解析:形近字辨析。
三、给下列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含义。。
D B A E C
解析:要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含义。
四、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liàn zhuānɡ duàn yí ménɡ mǒ
解析:从易混字音方面进行区别。
五、根据课文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至:到 回:回旋
潋滟:形容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的样子
解析:古诗中重点字义的考查。
六、判断,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
1. × 2. √ 3.× 4.×
解析:1.苏轼北宋诗人。
3.《望天门山》采用的手法是白描。
4.《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表达作者对西湖两种截然不同风光的赞美。
七、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1.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欲把西湖比西子 。 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
样光彩照人。
解析:是从诗句的背诵和理解方面考查。
八、阅读。
1.诗仙 《望庐山瀑布》《赠汪伦》
2. A
3. B
4.诗人与朋友在西湖上饮酒游览,适逢天气晴转雨。
5.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6.西施 景色非常美丽
解析:1. 解析:考查对诗人李白的掌握情况。。
2.碧绿的江水,经过两山之间狭窄的通道时,激起回旋。
3.“出”表示动作,作者想象力丰富。认为天门山屹立迎客。
4. 饮:饮酒。 湖:西湖。 初晴后雨:晴转雨。
5. 从诗句的内容方面考查。
6. 理解作者把西湖比作西子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