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上册 第二十一课
搭石
激趣导入
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什么是搭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有关搭石的哪些事情?
2.标注好自然段,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每年(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 )。进入秋天,( ),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 ),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 )。
初读感知
搭石
平整方正的石头
天气变凉
脱鞋挽裤
汛期
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时期。
搭石是家乡人在天气变凉时为了不用脱鞋挽裤,走冰冷的溪水而特意建造的摆在小溪里供人们踏过去的石块,相当于桥。因为是人们用一块块石头“搭”起来的小桥,所以叫“搭石”。
初读感知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有关搭石的哪些事情?
课文主要描绘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几个平凡的场景。
初读感知
谴 惰 俗
qiǎn
初读感知
协 序 绰 伏
duò
sú
xié
xù
chuò
fú
俗语
懒惰
谴责
伏下
人影绰绰
有序
初读感知
协调
清波荡漾:
清色的水波在荡漾。
初读感知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从道理上应当这样。
协调:
配合得恰当。
zhǎng 涨价
zhàng 涨红脸
涨
俩
liǎ 俩人
liǎng 伎俩
多音字
初读感知
介绍搭石的背景和什么是搭石。
1
2
3-4
5
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
精读感悟
乡亲们怎样摆搭石、走搭石,展现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搭石连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写乡亲们如何摆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中的“风景”有什么特殊含义?
精读感悟
风景本来指景色,在这里搭石既是自然风景,同时也能体现人情美。
第二部分
人们是如何摆搭石的?从文中找出相关句段。
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
精读感悟
这里的人很勤劳,而且一心为他人着想,心灵很美。
“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如何理解这句话?
前半句让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的质朴,“无论怎样、只要、一定”等词语又生动地刻画了乡亲们的认真细致,具有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精读感悟
2
家乡走搭石的俗语是什么?这告诉我们走搭石的要领是什么?
精读感悟
第三部分
从“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俗语可得知走搭石的要领是紧走。
2
何为“俗语”?你还知道哪些俗语呢?
精读感悟
俗语是人民群众所创造,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非常简练、通俗,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
八字没一撇;
按下葫芦起来瓢;八抬大轿请不去;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紧走搭石的原因是什么?找出相关句子。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精读感悟
乡亲们时时处处想着他人,心灵真美。
精读感悟
画面美:动作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作者写了人们走搭石时哪两方面的美?
音乐美: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除了音乐美和画面美,你还从“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句话体会到哪些美呢?
精读感悟
这种美是因为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因此,我们更能感受到人情美、心灵美。
精读感悟
背老年人过河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第四段作者还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说明家乡人们的心灵美呢?
过河时相互谦让,很和谐;
精读感悟
看不见的美:人们摆放搭石,这是一种甘于奉献的美;人们过搭石时谦让、帮助老人等这是一种和谐的心灵美。
你发现了这个村庄里的哪些美?
看得见的美:搭石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美;人们走搭石时也很美。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中说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搭石的品质吗?
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些不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吗?!
精读感悟
第四部分
本文通过描绘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无怨无悔地任人踩踏,赞扬了搭石的奉献精神,文中的乡亲们不正有和这些搭石一样的精神吗,赞扬搭石的奉献精神就是歌颂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品质,这种由对物的描写与赞颂,上升为对人的歌颂和赞美的手法叫借物喻人。
精读感悟
拓展延伸
精读感悟
请你选取周围的一种事物,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段话,也来赞扬一下奉献精神。
拓展延伸
1
2
了解了什么是搭石,感受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了借物喻人的方法,体会到通过平凡的事物也能让我们感受到美。
学完本课收获多多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连接 联结
(1)互联网把亿万台电脑( )起来。
(2)锦州市( )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点。
联结
1.选词填空。
连接
课堂练习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声音 ( )的音乐
( )的情感 ( )的石头
美好
踏踏
轻快
平整
1.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和韵味。
2.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并和同学交流。
作业布置
搭石
摆搭石
板书设计
走搭石
心怀他人
无私奉献
早早摆好
及时更换
协调有序
互让敬老
赞搭石
连接小路
与情感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搭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谴、惰、俗、协、序、绰、伏”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荡漾、人影绰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词句和故事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奉献的快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
【教学方法】
引导法、品读词句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欣赏吧(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2.“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今天,咱们就一起去学习《搭石》一课,深入的了解什么是搭石,并去认识一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乡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板书课题:20.搭石)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什么是搭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有关搭石的哪些事情?www-2-1-cnjy-com
2.标注好自然段,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二)交流汇报:
1.生自由说说什么是搭石?快速默读课文第一段,完成填空。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名词解析:汛期: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时期。
师小结:搭石是家乡人在天气变凉时为了不用脱鞋挽裤,走冰冷的溪水而特意建造的摆在小溪里供人们踏过去的石块,相当于桥。因为是人们用一块块石头“搭”起来的小桥,所以叫“搭石”。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有关搭石的哪些事情?(课文主要描绘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几个平凡的场景。)【出处:21教育名师】
3.出示带音生字:谴、惰、俗、协、序、绰、伏
学生自由读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去音读生字。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4.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本课重点词语:谴责 懒惰 俗语 协调 有序 人影绰绰 伏下
(1)各种形式读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
(2)词语理解。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5.理解重点词语:清波荡漾:清色的水波在荡漾。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理所当然:从道理上应当这样。协调:配合得恰当。2-1-c-n-j-y
6.学习多音字:涨:zhǎng(涨价)zhàng(涨红脸);俩:liǎ(俩人)liǎng(伎俩)。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看看作者是如何写这些事情的。
三、精读领悟
(一)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 (第1段):介绍搭石的背景和什么是搭石。
第二部分(第2段):写乡亲们如何摆搭石。
第三部分(第3、4段):介绍了乡亲们怎样摆搭石、走搭石,展现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第四部分(第5段):搭石连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2段。师生评价。
2.“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中的“风景”有什么特殊含义?(风景本来指景色,在这里搭石既是自然风景,同时也能体现人情美。)21教育网
3.人们是如何摆搭石的?从文中找出相关句段。(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这里的人们怎样?(这里的人很勤劳,而且一心为他人着想,心灵很美。)www.21-cn-jy.com
4.“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如何理解这句话?(前半句让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的质朴,“无论怎样、只要、一定”等词语又生动地刻画了乡亲们的认真细致,具有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3、4段。师生评价。
2.家乡走搭石的俗语是什么?这告诉我们走搭石的要领是什么?(从“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俗语可得知走搭石的要领是紧走。)【来源:21cnj*y.co*m】
3.何为“俗语”?你还知道哪些俗语呢?(俗语是人民群众所创造,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非常简练、通俗,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如:矮子面前不说短话;按下葫芦起来瓢;八抬大轿请不去;八字没一撇。)21·世纪*教育网
4.紧走搭石的原因是什么?找出相关句子。(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从这里可以看出乡亲们具有怎样的品质?(乡亲们时时处处想着他人,心灵真美。)
5.作者写了人们走搭石时哪两方面的美?(音乐美: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画面美:动作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21·cn·jy·com
6.除了音乐美和画面美,你还从“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句话体会到哪些美呢?(这种美是因为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因此,我们更能感受到人情美、心灵美。)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7.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注意节奏和韵律,读出美感。
8.第四自然段作者还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说明家乡人们的心灵美呢?(过河时相互谦让,很和谐;背老年人过河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版权所有:21教育】
9.这部分,更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其实在前面的叙述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个村庄的美丽,你发现了这个村庄里的哪些美?(可以找原句,也可以概括,从全篇去找。)
师生交流,师小结:看得见的美:搭石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美;人们走搭石时也很美。
看不见的美:人们摆放搭石,这是一种甘于奉献的美;人们过搭石时谦让、帮助老人等这是一种和谐的心灵美。
(四)学习第四部分。
1.齐读最后一段。师指导“走”“踏”“美好的情感”要重读。
2.“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中说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搭石的品质吗?(无怨无悔、默默无语)
3.是啊,这些不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吗?!
(五)拓展延伸:
本文通过描绘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无怨无悔地任人踩踏,赞扬了搭石的奉献精神,文中的乡亲们不正有和这些搭石一样的精神吗,赞扬搭石的奉献精神就是歌颂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品质,这种由对物的描写与赞颂,上升为对人的歌颂和赞美的手法叫借物喻人。请你选取周围的一种事物,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段话,也来赞扬一下奉献精神。 21*cnjy*com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了解了什么是搭石,感受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了借物喻人的方法,体会到通过平凡的事物也能让我们感受到美。
五、课堂练习
1.选词填空。
连接 联结
互联网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
锦州市(联结)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点。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踏踏)的声音 (轻快)的音乐
(美好)的情感 (平整)的石头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和韵味。
2.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并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搭石
摆搭石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走搭石
赞搭石 连接小路与情感
【教学反思】
《搭石》是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描写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2·1·c·n·j·y
这篇课文从文字的表面比较浅显易懂,但内涵比较隐晦。在教学开始,我先用一首歌曲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告诉学生今天学习课文的主题与爱有关,从而先让学生在心里有所准备,为下文分析课文打好基础。在具体课文教学中,我抓住“美”,先让学生找出表面的美,然后再具体分析引申出人情美、心灵美,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从而做到了在老师引导的同时兼顾了学生的动脑思考。21cnjy.com
早早摆好
及时更换
心怀他人
无私奉献
协调有序
互让敬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搭石》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lǎn duò ( ) sú yǔ( ) pínɡ hénɡ ( )
ān wěn ( ) kù zi ( ) xiōnɡ měnɡ( )
二、辨字组词。
俗( ) 洪( ) 暴( ) 涨( )
浴( ) 哄( ) 爆( ) 帐( )
三、按要求写句子。
(1)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词填空。
爆发 暴发
(1)山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会导致山洪( )。
(2)由于人民不堪忍受长期的压迫,革命终于( )了。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唯独——( ) 大概——( ) 谴责——( ) 理所当然——( )
六、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突然发作。( )
2.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
3.清色的水波在荡漾。( )
4.从道理上应当这样。当然,应当如此。( )
七、阅读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 )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相背(bēi bèi) 背(bēi bèi)过去
练习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家常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所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通过描写走搭石的两种情景来反映乡亲们的感情,这两种情景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从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搭石》答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看拼音写词语。
懒惰 俗语 平衡 安稳 裤子 凶猛
解析:本题考查了课文中重点词语的书写。“懒惰”笔画比较多,注意强调。
二、辨字组词。
俗语 山洪 暴雨 涨价
洗浴 哄骗 爆炸 帐篷
解析: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1)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俗河浴”。
(2)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哄和洪”,“涨和帐”。
(3)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如“暴喝爆”。
三、按要求写句子。
(1)故乡的小路被一排排搭石联结着。
(2)搭石难道不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吗?
解析:把字句改为被字句时注意施动者和被动者;反问句表达肯定的语气,改写成反问句时要注意加上“难道、怎么”等表疑问的词语,同时注意标点符号的改变。21教育网
四、选词填空。
(1)暴发
(2)爆发
解析:这两个词语都是动词,有时通用。如:我极力压住感情的爆发(暴发)。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常用来指洪水、疾病流行。暴发使用范围较窄。爆发:本义是弹药爆炸。比喻像弹药一样突然、迅猛地发生。使用范围较广,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单单 大致 指责 理所应当
解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意思有所不同。因此,近义词答案也并非唯一。如:“唯独”的近义词还可以为“唯一”;“谴责”的近义词还可以为“斥责”;“理所当然”的近义词还可以为“天经地义”。21cnjy.com
六、根据意思写词语。
暴发 间隔 清波漾漾 理所当然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课文重点词语的解释。“暴发”在文中指山洪突然发作。“间隔”本课中指两块石头之间的距离。“理所当然”本课指背老人过搭石是应当做的事情。www.21-cn-jy.com
七、阅读。
1.如果……总;假如……总
解析:这两组关联词都表假设的关系,而且都有一个“总”,强调遇到这两种情况家乡人一直这样做。
2.bèi bēi
解析:“背”在表示动作的词语时读作“bēi”,如背(bēi)背(bèi)包。
3.家常话:有关日常生活的话。理所当然:当然,应当如此。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在平时见面打招呼说话即为家常话,总结出“日常生活的话”;理所当然在这里指背老人过河时应当的。21·cn·jy·com
4.过河时相互谦让 背老人过河 家乡人们和谐相处、一心为他人着想。
解析:根据原文进行概括。最后一问概括出家乡人们的美好心灵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