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题(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题(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3-21 21: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文言文测练题
古文二则
一、基础题
填空
①《四知》选自于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史学家,字_______。
②《私心》,选自于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是复姓。
1. 解释加粗词语。
(1)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不知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吏人奏记及便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少蕴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4分)
(1)何谓无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悟
1. (杨震)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少于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阅读题
阅读课文《私心》,完成下列问题。
1.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 (2)然少蕴藉( ) (3)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
2. 解释每组中加粗的词语。
(1)诸子或时谏止( ) (2)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 方七百里( )
(3)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 (4)然少蕴藉,不修威仪( )
3.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题目是《私心》,文章意在表现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心,你认为题目恰当吗?请简析理由,不少于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 你有私心吗?请你用一段一百字左右的文字把它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与 朱 元 思 书
1、本文作者 , 文学家。题目的意思是 。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解释重点字。
(1)风烟: (2)共色: (3)俱: (4)许:
(5)独绝: (6)从流飘荡:
(7)急湍: (8)寒树: (9)负势竞上:
(10)轩邈: (11)泠泠:
(12)相鸣: (13)戾天: (14)息心:
(15)经伦: (16)忘反: (17)横柯上蔽:
(18)犹: (19)交映: (20)见: (21)缥碧:
3、本文的结构是: ,第一段是文章的 ,概括描写了 。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 。写出了 、 的特点:。第三段描写了 ,并抒发了作者 。
4.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 理解背诵。按要求写出句子。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_____。
(3)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_____ ____。
(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 ______。
(5)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 _____。
(6)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 _____。
(7)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6、重点句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送东阳马生序
1、本文作者是 朝著名文学家 。
2、解释词语或句子(括号中的不解释)。
(余幼时即)嗜(学): 致书: 假借:
弗之怠: 走(送之): 既加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 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 稍降辞色: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 (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 负箧曳屣: 穷冬:
皲裂: (至)舍: 僵劲: (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 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
緼袍敝衣: 略无慕艳意:
假诸人(而后见也):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4、思考、(1)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
(2)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
(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4)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5、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试举几例。
与妻书
1给下列的字注音
晤( ) 彀( )肖( ) 旁( )婉( ) 禁( )
2解释下面的字词
①如晤 ②腥云 ③婉 ④切切 ⑤第
⑥抑 ⑦破镜 ⑧率性 ⑨的的 ⑩独善其身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2)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4 1.“又恐汝不察吾衷”中“吾衷”指什么?
2.“司马春衫”的意思是什么?
5.本文选自 ,作者 是 之一。课文是1911年作者参
加 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一、基础题。
1.解释加点词语。
(1)谓吾忍舍汝而死 (2)抑汝能之乎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
(2)卒不忍独善其身。
二、整体感悟
作者是一个革命者,又为什么说“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这能否说明作者有迷信思想?
三、课文阅读题
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各题。
1.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2)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2.“汝忆否”的作用是什么?答:
3.选文回忆了几件事?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4.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读了选文后,相信你肯定会被感动的。把你的感受写出来,不少于50个字。
九(下)6单元文言文参考答案
古文二则
一、①《后汉书 杨震列传》 范晔 南朝宋 蔚宗 ②《后汉书 第五伦钟离宋寒列传》第五伦 第五
1. (1)晋升或调动官职。(2)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3)指对国家有利的事。(4)宽和,宽容。 点拨:词语解释要准确无误,不要写错别字。
2. (1)怎么说没人知道呢?(2)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3)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4)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点拨:译文时,要把握准确文言实词的语义。
二.1. 同意。因为留给子孙好的名声比丰厚的遗产更有价值。点拨:要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2. 青天 包拯 董宣(符合要求的答案都可) 点拨:你所举的例子必须是公正无私的官吏。
3. 略 点拨:可从我国的现状、中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三、 1. (1)biàn (2)jiè (3)xǐng 点拨: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句中的读音
2. (1)有人(2)比拟,比作 ; 方圆 (3)这样(4) 整饬
3. (1)第五伦奉公守法尽守节操,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2)像这样,难道能说没有私心吗?
4. 恰当。因为本文意在通过第五伦坦言承认自己有私心,而这私心又是人之常情,通过他自认为的有私来突出他的真无私,这样更有说服力、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点拨:根据文章主旨考虑。
5.点拨:可以表现自己的私心,用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来刻画;也可以仿照课文写,符合题意即可。
与 朱 元 思 书
1. 吴均 南朝梁 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2、(1)风烟:指烟雾。 (2)共色:同样的颜色。(3)俱:都。(4)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5)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6)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7)急湍:急流的水 (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10)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 (13)戾天:到天上;戾,至 (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 (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17)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19)交映:互相掩映。 (20)见:同“现”,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
3. 总分 总起 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富春江的异水 水清、水急 富春江夹岸的奇山 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4.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
5.(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从流漂荡,任意东西(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5)急湍甚箭,猛浪苦奔(6)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对偶句)(7)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①烟雾全部消散尽净,晴空和青山呈现同样颜色。②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③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④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 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⑤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⑥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⑦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7. 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也是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东阳马生序
1.明 宋濂
2.(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 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走(送之):跑 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执经)叩问:求教。叩,问。 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 (礼愈)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等待,等。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严冬。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至)舍:学舍,书舍。 僵劲:僵硬。 (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 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带。 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右备)容臭:容臭,香袋。 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羡慕。 假诸人(而后见也):假之于人,向人借书。诸,之于。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1)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2)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3)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4)结合自己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5.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与妻书
1略 2①如见面②带血腥的云。③婉转,温和而曲折。④形容声音很细。⑤但,但是。表示转折。⑥还是,或者。表示选择。⑦比喻夫妇分离。⑧顺着本性(去做)。这里有断然、干脆的意思。⑨真实,确实⑩致力于自己的道德操守。这里指只顾自己好。
1)但是以今天的形势来看。2)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我在呀。
4 1.“吾衷”指作者挚爱妻子,但为了革命事业又必须舍妻而去的心情。 点拨:联系下一段思考。
2.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末句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白居易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作者用此是表现自己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之心。
5.《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 林觉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广州起义
.一、1.(1)抛弃 (2)还是,或者。表示选择。 点拨:词语的解释应放在句子中进行思考。
2.(1)我平时不曾把我所追求的(理想)告诉你。(2)我终于不忍心只顾自己好。
点拨:译文不要丢掉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不能。因为作者至爱妻子,就是死了也不能忘记,盼望有鬼之说更能体现爱妻之心。
点拨:联系本文的中心句“吾至爱汝”考虑。
三、1.(1)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点拨:注意关联词语“与……无宁”的解释。
(2)就想乘便把这次走的事情告诉你。
2.引起对下文三件事的回忆。 点拨:从与上下文的联系考虑。
3.三件事。(1)夫妻间就“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本来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2)对月影之下诉真情的回忆,说明自己是真的不能忘记妻子的。(3)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了将要失去丈夫的沉重的悲痛,未能将起义的事告诉妻子。 点拨:抓住事情概要。
4.作者一心为妻子着想,对妻子无限爱恋的感情。点拨:从三件事共同蕴含着对妻子的“挚爱”考虑。
5.略 点拨:可从作者对妻子无微不至的爱以及革命的大义进行思考,符合题意即可。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