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考点1 西周分封制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①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②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要点一、封邦建国的管理制度——分封制概念:西周分封制也称“封建”制,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天子以 和 为纽带,对 、贵族和功臣实行分封,建立诸侯国。 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分封制的概念分封制的目的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主要对象:姬姓子弟分封的内容分封制的内容1、分封方法与对象: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 、 和 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读图释义】 读“西周分封制示意图”,简述其蕴含的信息。提示:图示反映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功臣、先代贵族。从布局上,王族占据战略要地,是分封的主体,直观地反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古代帝王王族功臣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 、 、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以对卿大夫实行 。再分封分封制的内容2、诸侯义务与权利:[再分封][权利]诸侯在封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有权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等。层层分封:从而形成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 ——柳宗元《封建论》分封制的影响史料五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史料六研读史料,归纳分封制的影响。诸侯在封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有权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扩大统治区域,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显/隐探究1探究2周朝末期,分封制走向崩溃。
判断标准:周王与诸侯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遭到破坏。拓展提升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深度思考【思维引导】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理解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 制度,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 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 之上,井田制遭到破坏,分封制也随之瓦解。
(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 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3)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 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政治经济基础经济生产力1.史料一反映了西周分封制以 为分封主体的特点。
史料二体现西周分封制的实质是一种 制度。
史料三反映了 走向崩溃,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2.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随时间推移,血缘纽带难以维系;井田制瓦解,失去经济基础。姬姓亲族等级分封制跟进题组
1.(2015·江苏南京模拟)《左传·隐公三年》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重)于虢,郑伯(即郑庄公)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这一现象表明
A.宗法制度趋向瓦解 B.礼乐制度得以强化
C.血缘纽带已被打破 D.分封制度遭到挑战解析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本题没有反映此制度的字眼,故A项错误;“周、郑交质”说明了原来的礼乐制度不是强化而是削弱了,故B项错误;“周、郑交质”并不能充分说明血缘纽带已经打破,故C项错误;郑国是周天子分封的国,应该对周天子履行一定的义务,“郑伯(即郑庄公)怨王”“周、郑交质”等说明了分封制度遭到挑战,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5·江苏徐州调研)《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
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
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解析 题干意思:“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华夷之辨的民族认同、尊尚礼乐的文化认同”。夏商时期礼乐文化还没有出现,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大一统理论是对西周、春秋以来大一统思想的理论总结,是西周封建诸侯和分封制度的产物,故B项正确;礼乐文化始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B要点二 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宗法制宗法制的内涵 西周宗法制是用 的 来维系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父系血缘关系亲疏政治等级宗(本义):宗庙,祖庙宗法:就是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宗法制的目的:宗法制的内容(最大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强调:王或贵族的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嫡长子]史料一①分为 和 ,但大宗和小宗是 的。
②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 大宗。
③ 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服从周王大宗与小宗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从血缘上看是兄弟关系,从政治上看是从属关系,形成“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权结构。 为了加强 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 上的矛盾。研读史料,归纳宗法制的作用和影响?影响:保证了(西周)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
地位,凝聚了宗族,有利于________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稳定了统治。 宗法制的作用与影响 《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 长和睦 也。
──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史料二史料三 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世袭制。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第一卷家族的和睦相处[长和睦]材料一材料二 中新社洪洞(2014年)10月1日电素有“天下故乡,华人老家”之称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园在“十一黄金周”首日迎来接待高峰。为满足广大移民后裔回老家祭祖的愿望,保护、传承和发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洪洞大槐树景区多次举办祭祖活动。期望通过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唤起华夏子孙,特别是槐乡后裔对故乡的眷恋,增强古槐后裔及全球华人的凝聚力。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宗法制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有何遗存和影响?[深度思考] 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石陪华《中国历史纵横》材料三宗法制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有何遗存和影响[深度思考] 认知:宗法制虽已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依然存在:一方面是尊祖敬宗、“忠”“孝”观念和“家国”意识;另一方面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亲情关系和人为划分远近尊卑。 (商朝)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商朝天子既是人,又是联接天人意志的神。
(西周)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夏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商纣之黎东之薮,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论语》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深度思考] 1.史料一说明宗法制以家庭本位和 关系为核心的特点。
史料二反映了宗法观念和传统影响下封建宗法政治强调等级制和反对 、经验守旧的主要特色。
2.时至今日,宗法制早已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依然存在,试举例说明。
答案 一方面是尊祖敬宗、“忠”“孝”观念和“家国”意识;另一方面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亲情关系和人为划分远近尊卑。 血缘 理性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深度思考]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比较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1.(2015·江苏南通调研)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宗法制应分封制需要而产生
B.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周与商朝一大区别
C.王国维盛赞周的政治制度
D.宗法制下,周分封的对象局限于本宗亲族解析 由“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可知,A项因果关系说法错误;D项依据所学说法错误;C项“盛赞”没有依据,错误;依据题干“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可知B项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
答案 B2.(2015·江苏苏州模拟)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 )
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
B.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
C.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
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解析 题目中的信息“(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认为王国维“传子宗法制先于封建制而产生”的观点是错误的,故C项正确;题目中未涉及王位世袭制产生的时间,故A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西周的礼乐制度及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故B、D项错误。
答案 C要点三 基于“血缘”的制度探索——西周时期
政治制度的特点
1.史料一体现了以 为纽带的政治结构。
史料二认为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 。
史料三体现了商周政治制度的相对延续性和稳定性。
2.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周王与诸侯之间关系的认识。
答案 二者存在君臣关系、大宗和小宗关系、等级从属关系。血缘关系高度集中
1.(2015·江苏徐州质检)《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两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
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解析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这两则材料反映出君父在家庭、国家政治生活中特殊地位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故A项正确;君父在家庭生活中也有着特殊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这种家长制作风体现的实质,故C项错误;皇帝与官吏之间是君臣关系,而非宗法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5·江苏扬州调研)有学者说:“三代之前的宗法制,是皇帝制之前的一种制度,它与皇帝制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皇帝制专制。”“没有皇帝制专制”的主要表现是( )
A.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的形成
B.嫡长子继承制对君主权力的削弱
C.“家”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色彩
D.分封制下君主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解析 皇帝专制下也有世袭制度,故A项错误;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保证贵族权力分配,不会对君主权力形成制约,故B项错误;“家”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色彩,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故C项错误;“没有皇帝制专制”是指权力没有实现高度的集中,分封制度下的诸侯享有较大的权力,君主权力容易受到诸侯贵族的限制,故D项正确。
答案 D1、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封制重在规定权力的“分配”,而宗法制重在规定权力的“继承”。
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4、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本课总结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考点要旨天天背史论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