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温馨提示】
依据自学引导用蓝笔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然后完成探究题目,用心记忆重点基础知识;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问用红笔标记出来,以备小组探究、突破。
分层完成,A层全部完成并梳理知识结构,B层全部完成,标“★”题目C层选做。
预习中重点把握重要概念:分封制和宗法制
【学习目标】
1、了解“家天下”制度的开始;理解商朝的政治特点;知道周朝的建立;
2、通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激情投入,通过对宗法制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自学引导】
知识导学
问题引导
一、夏商政治形式
1.早期国家的出现
(课外阅读)2.夏商政治文化
(1)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
”的制度由此开始,
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商代贵族以
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神权和
密切结合,商王通过占卜手段主宰国政,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二、西周分封制
1.西周建立:周武王举兵伐商,
一战,击败商军主力,占领朝歌,商朝灭亡。
2.西周的分封制:
(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3)对象:同姓王族(主体,如
、燕);
异姓功臣(姜尙,齐);
先代贵族(微子,宋)(4)内容:
①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
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
②义务:
、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5)影响:
①积极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②消极影响: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
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3.最大特点:
。4.结果: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5.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②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分封制下的分封对象和周王是否一定有血缘关系?2、什么是嫡子?什么是庶子?什么是嫡长子?
3、
“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一定“小”吗?
【课堂合作探究】
主题:分封制和宗法制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类别
地理位置
晋
同姓
今山西
卫
同姓
今河南北部
鲁
同姓
今山东南部
齐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宋
商族后裔
今河南东部
燕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国其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
材料三 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分封制的特点。
材料四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虑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五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根据材料四、材料五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材料六(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3)材料六中反映了什么现象?
材料七
材料八
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
——《礼记·大传》
(4)材料七、八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从材料中你能获取哪些有关该制度的信息?)这一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你说说这一制度的内涵如何体现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和观念中?
(5)以上两种政治制度的关系是什么?
【学以致用】
1.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A.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B.是历史的大倒退
C.标志着早期国家形成
D.阻碍了社会进步
2.夏商时期,在国家最高权力的传承上都实行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制
D.嫡长子继承制
3、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A.父子B.兄弟C.平等D.大宗与小宗
4.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
A.防止外族的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5.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统辖关系
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C.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
6.《荀子·儒效》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
①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②以血缘纽带维护分封制度
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
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7.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8.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血缘关系
C.信仰关系
D.财产关系
9.右图是江苏省丹徒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此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A.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
B.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
C.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
D.说明周王对于功臣的重视
【我的知识树】(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梳理出本课的知识体系。不要拘于形式,既要有创新,更要有内涵)
【我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