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5 20:1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必修1导学案(人民版)
编号:
编写人:
审核人: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序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理解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知道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
2)知道秦朝是怎样“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
3)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理解秦朝所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重点】秦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影响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读课程标准,带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课文,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3、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课前预习案
问题导学
1.“秦汉政治”指的是什么政治制度?怎样理解?
2、怎样理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3、汉承秦制是只“承秦”吗
知识梳理
(一)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前提
完成统一(六王毕,四海一)
1、经过:
A、平定六国,结束割据(时间

B、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
北边: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南边: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
西南:将西南夷地区纳入版图之中。
2、历史意义:
1)
2)
(二)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地方行政体制:废分封,行郡县
1)渊源:-
(填时期)
2)内容:

”——郡尉:掌管军事;郡守:总管一郡的政事;郡丞:辅佐郡守治理政事。

”——县尉:掌守备;县令:管理县政;县丞:辅佐县令治事。

”——啬夫:判案及收税;三老:掌管教化;游徼:循禁贼盗。
2、中央行政体制:
皇帝制,并确立了皇帝-
地位
三公九卿制(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填职责)实行朝议制度,减少
有效途径
3、
加强思想控制制:焚书坑儒和挟书律
(三)汉承秦制
1、西汉朝大体沿用了秦朝的官僚制度
2、西汉又有些不同
1)汉初曾分封同姓诸侯王,进而形成“-
”、“
”并存的局面
2)汉武帝时设置
-和-
;实行推恩令;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预习自测(参考优化训练)
课内探究案
探究一(基础知识探究)
秦朝建立后,是实行分封制还是实行郡县制,当时有两种观点: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众多大臣主张实行分封制,而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你觉得采用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思路小结:
探究二(知识综合应用探究)
阅读分析右图图,请探讨:
⑴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⑵这一特征主要从哪些方面体现(既看
图又要联系官员职责)?
思路小结:
课后训练案
一、课中检测与训练(《课时作业选择题部分》)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课时作业主观题部分》)
问题导引参考答案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际包括两个概念:一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二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是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且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3、有继承也有发展
1)郡国并行
2)十三部刺史、司隶校尉
探究一
王绾等人向秦始皇建议:“诸侯刚刚击破,燕国、齐国、楚国地方偏远,没有设置诸侯王,没有人去镇服,请封立几个皇子为王,希望陛下能够应允。”秦始皇把王绾等人的建议下交给群臣商议,群臣都认为这样做有利。
廷尉李斯建议说:“周文王、周武王所分封的子弟及同姓诸侯很多,然而,到了后来,彼此疏远,相互攻击,如同仇敌,诸侯更是相互攻伐,周朝天子不能禁止。如今仰赖陛下神灵,全国统一,都设置了郡县,皇子、功臣,用国家赋税重重地赏赐,很容易控制。天下没有二心,这是国家安定的策略。设置诸侯不适当。”秦始皇说:“天下困苦,互相争斗,没有休止,就是因为有诸侯王。依赖祖宗神灵,国家刚刚平定,再度分封诸侯,是制造战争,而想求得安宁平静,岂不是很困难吗?廷尉的建议正确。”
于是,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探究二
(1)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权力的高度集中。
(2)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
①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
②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既配合又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于皇帝一人之手。
我的疑惑:
我的收获:
皇帝
县令、县丞、县尉

中央
三公
奉常等九卿
郡守
地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