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导学案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巩固统一的史实。
2.了解郡县制推行的背景、内容、特点、意义及发展。
3.简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领会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学习难点
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流程
自学展学——基础过关
一
、“六王毕,四海一”——实现统一
1.过程
(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相继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24
(2)公元前215年,派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回河套一带。修筑长城、弛道、直道9
(3)公元前214年,开凿灵渠,派兵征服南方百越,统一岭南地区。使该地区开始归入中央王朝管辖。l
(4)开辟“五尺道”,征服西南夷,使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R
2.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2)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3)扩展了统一帝国的疆域;(4)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统一(重点掌握)Q
(一)地方的政治体制——郡县制J
1.出现时间:春秋战国时期y
2.主要内容:x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郡”设郡守(分掌行政)、郡尉(负责军务)、
监御史(负责监察)。郡下辖若干县。m
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j
县以下是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公文传递的“亭”。M
郡县官吏都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s
3.作用及意义: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F
(二)中央的政治体制s
1.皇帝制度的确立p
(1)秦王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c
(2)皇位世袭,并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地位。L
2.中央实行的“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指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0
“九卿”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他们可以与三公一起以“朝议”形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重要依据。D
作用:使各机构权力分开,互相牵制,保证了皇帝权力至高无上。H
(三)秦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w
1.积极作用和影响=
(1)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北击匈奴,南平百越,疆域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2)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为巩固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2.消极作用
秦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但人民的处境日趋恶劣,秦的暴政导致了秦的灭亡。
3.后世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这一制度对巩固祖国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起过一定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三、汉承秦制
汉朝初期曾出现“郡”、“国”并存局面。后逐步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加巩固。
汉武帝时期设置司隶校尉和十三部州刺史,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助学评学——探究问题
探究一、论从史出——阅读下列编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材料: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根据材料分析秦王嬴政“议帝号”的原因,归纳皇帝制度的特点及本质。
探究二、时空穿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郡县制就是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郡、县以上的地方官员,这些地方官员对治下的区域只有管理权,没有所有权。他们挣取政府的俸禄,不能直接从所属地方的劳动者手中收取税赋。而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王拥有对受封上地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受封土地的收获都归他们所有,他们只是象征性地向中央政府贡献部分所得,他们的后代对受封土地还有继承权。
——摘自高专诚《从秦朝的“二世而亡”看秦制和秦政的得失》
假如你是秦朝的一位高官,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奏请秦始皇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你会建议秦始皇实行分封制或是郡县制?为什么?
探究三、图说历史——仔细研读
“秦朝政府的组织”和“三公九卿”
图,你从图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并
谈谈秦朝开创的这种官僚机构的特点
及其影响。
13767586
13767586
助学导学——学法点睛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可归纳为“1234”:
“1”——一个集中: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2”——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3”——三个中央职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4”——四级地方机构:郡、县、乡、里
互学展学——巩固练习
1.唐朝政论家柳宗元在评价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指出:“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里对“公”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B.改世禄世卿制为选贤任能制
C.制定了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D.首创自下而上的人才荐举制度
2.嬴政统一六国后,改革制度,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并在
重要物品上铭刻诏令。右图为刻有诏文的“权”,显示了(
)
A.嬴政功盖三皇五帝
B.效法商周制度的决心
C.皇权不可僭越
D.秦重视商业发展13767586
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4.关于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
②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直接原因
③以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为主要特征
④从此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翻阅《汉书·百官公卿表》,对右两幅图片上官职的
记载,你从中能够看到的句子是(
)
A.图1:“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武事。”13767586
B.图1:“丞相,秦官,金印紫绶,为百官之长。”
C.图2:“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D.图2:“太尉,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6.有人认为“夏商周因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亡?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人怨于下”,“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试结合材料和已学知识,分析秦朝速亡与郡县制的关系。
参考答案
问题研究
探究问题一:(1)原因——体现秦始皇尊君抑臣的无上权威;(2)特点——“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3)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探究问题二: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类
别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异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系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建立基础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传承制度
诸侯王位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
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13767586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13767586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同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③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探究问题三:(1)信息:①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即“三公”。丞相有左右二员,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百官;太尉主管军事。三公以下设九卿,分掌政务。②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设置郡、县、乡、里,其中乡和里是县以下的基层行政机构。(2)特点:①皇权至高无上,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②三公各有其责,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特别是丞相位高权重;③中央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地方听命于中央并对中央负责。(3)影响:①对秦朝的影响:A.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B.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C.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②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
巩固练习
1.B
2.C
3.D
4.A
5.C
6.观点一:秦亡主要由于暴政(皇帝暴虐、赋税沉重(泰半之税)、徭役兵役沉重、刑罚严苛轻罪重罚(赭衣塞路)、焚书坑儒),与郡县治没有直接关系。
观点二:(商榷)皇权专制是暴政的根源,中央集权放大了专制的危害,同时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历史是有惯性的,当时分封制历史悠久也更得民心。秦始皇强行推行郡县制是造成秦朝速亡的重要原因。
图1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