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 课件 (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 课件 (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5 20:3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专题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 度的基本特点和形成过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封建王朝产 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本课内容在本专题中不但起着承上启下 的作用,而且占据重要的地位 。2.三维目标:⑴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的统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讨论、角色模拟等,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质疑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知道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真正的统一,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是秦王朝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它的迅速灭亡。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汉“大一统”政体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确立依据: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封建王朝产生深远的影响。
难点:秦汉“大一统”政体和官僚机构的构成。 确立依据: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背景材 料、实例,要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评价这种行政体制 的创新。
二、教法分析  1.探究式教学:教学中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 积极性、主动性。

  2.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历史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有效整合,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法分析 1.通过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图片,培养学生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 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角色模拟等,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
四、教学设计与构想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屏幕展示李白的一首诗
《秦王扫六合》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问:“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用图片和诗容易引起学 生
的兴趣,要及时抓住学生
兴趣点,引人入胜,进入
新情境开展有效教学。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前221年定都咸阳秦秦教学新课▲ “六王毕,四海一”——“大一统”地理格局的形成

并作以下设计:通过两幅图:秦灭六国形势图和 秦朝疆域图,设计三个小问题:
   ①比较两幅图的不同,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②秦始皇扩大统一帝国规模的行动主要有些?                 讲述秦朝疆域的四至。
   
③西周和秦朝对地方的统治有哪些不同点?   这块内容是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前提条件,因为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秦完成统一的情况,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从简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归纳“大一统”地理格局形成的四个过程。 秦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秦灭六国形势图时间:前230年——前221年方式:远交近攻领导者:嬴政东到大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一方面直观生动,提高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空间地域概念,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地理格局。
另一方面通过两幅图三个小问题培养学生解读地图信息和阅读教材内容的能力以及审题、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实际上也是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③问为下一部分内容作了铺垫。▲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立 ——“大 一统”政体的形成这块内容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包括本课的第二、三目,主要进行以下设计:     【利用教材进行设问】
问题一:为巩固辽阔的疆域,秦始皇进行了哪些政治改革?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归纳: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 2、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3、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材料1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 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诏令是“议帝号”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2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3 到秦朝,“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玉,君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问题二:阅读材料,了解皇帝称号的来历,并分组讨论回答。  【补充材料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三个小问题: 1、“皇帝”称号的来历? 2、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3、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动手动脑质疑互动】 1、请简单绘制“中央集权制度下从皇帝到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示意图;说说其官僚机构的名称和职能。 并思考:中央机构讨论国家军政大事的方式?
2、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逐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主要从条件、内容 、作用、特点分析)。
皇帝九卿三公九卿制的建立有何特色? 三权分立
位高权重
内外兼管
不得世袭
军权皇控
秦朝政府地方组织系统表皇帝郡尉郡守监御史县尉县令县丞有秩三老啬夫游徼亭长里正郡县乡亭里道 什么是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它有哪些进步性?[概念突破、归纳重点]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突破,主要 从含义、产生的原因、特点等方面加以分析。
2、引导学生归纳:秦朝政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加强思想控制——“大一统”政体下的思想专制
这块是阅读内容,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要是加强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
可以设计问题:
(1)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史实(秦加强思想控制)。
(2)引导学生对“焚书坑儒”“挟书律”进行评价
然后教师归纳。问题:1、什么是焚书坑儒?
2、什么是挟书律?其目的是什么?
3、如何评价挟书律?
自主学习加强思想专制(一)表现“焚书坑儒”目的:书本P11影响:开思想专制之先例、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挟书律内容:书本P11理论依据: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影响:破坏了古代典籍和传统文化,加强了思想专制的统治(二)本质: 通过思想文化专制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三)影响:成为秦“暴政”的典型表现,是秦短命而亡的原因之一
对中国文化而言,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秦始皇像 一、评价秦始皇总结与学习探究 (布置作业) 二、汉承秦制是指什么?五、板书设计 秦汉政治“六王毕,四海一”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疆域统一秦制度统一挟书律秦思想统一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
(1)秦汉有关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可圈可点的东西很多,如何择其要而展开、内容的深浅度是教师需要把握清楚的。
(2)“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是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基本内容,学生只有弄清皇权和官僚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服务与被服务,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才能基本领略中央集权的内在含义。对教材的这部分内容需要整合处理,更有说服力的资料图片很难找到,不易操作。
(3)怎样把历史和现实拉近?如何改变学生对中国古代制度史“枯燥乏味、陈旧厌烦”的看法,值得探讨。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